
作者:袁敏主编
页数:296
出版社:辽宁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610749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寻找掌握消灭、控制传染病及相关疾病的措施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及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目录
第一部分 细菌学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大小与形态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第三节 细菌形态检查法
第三章 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二节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
第三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
第四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
第五节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
第四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第一节 细菌的分布
第二节 消毒与灭菌
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
第二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噬菌体
第四节 细菌变异的发生机制
第五节 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
第二节 机体的抗菌免疫
第三节 感染的种类与类型
第四节 感染的途径与方式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治疗
第八章 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
第四节 奈瑟菌属
第九章 肠道杆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埃希菌属
第三节 志贺菌属
第四节 沙门菌属
第五节 其它肠道杆菌
第十章 弧菌属与弯曲菌属
第一节 弧菌属
第二节 弯曲菌属
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
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属与放线菌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
第三节 放线菌属
第十三章 动物源性细菌
第一节 布鲁菌属
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
第三节 炭疽芽胞杆菌
第十四章 其它致病菌
第一节 白喉棒状杆菌
第二节 流感嗜血杆菌
第三节 百日咳鲍特菌
第四节 铜绿假单胞菌
第五节 嗜肺军团菌
第十五章 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
第一节 支原体
第二节 立克次体
第三节 一衣原体
第十六章 螺旋体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第三节 伯氏疏螺旋体
第四节 回归热螺旋体与奋森螺旋体
……
第二部分 病毒学
第三部分 真菌学
第四部分 医院感染的微生物学
节选
第四节感染的途径与方式 1.感染的途径 来源于宿主体外的感染称为外源性感染,主要来自病人、健康带菌(毒)者和带菌(毒)动、植物。而当滥用抗生索导致菌群失调或某些因素致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宿主体内的正常菌群可引起感染,称内源性感染。病原体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感染: (1)呼吸道感染 很多病原体可以通过病人或带菌者的唾液、痰液及带有病原体的尘埃传播,如结核杆菌、白喉杆菌、呼吸道病毒、肺炎衣原体等。 (2)消化道感染 患者排泄物污染的饮食也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污染的水源、家具及苍蝇、蟑螂等昆虫是主要传播媒介,如伤寒杆菌、痢疾志贺菌等肠道致病菌和肝炎病毒等。 (3)创伤感染 某些病原体如致病性葡萄球菌、链球菌、破伤风梭苗、螺旋体及病毒可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进入体内引起感染。一些病原体可通过吸血昆虫作为传播媒介,如鼠蚤传播鼠疫、疟蚊传播疟疾、库蚊传播乙脑病毒,这也是创伤感染的一种方式。 (4)接触感染 某些病原体如布鲁氏苗可以侵入完整的皮肤;淋球菌、沙跟衣原体可侵入正常粘膜;它们以及麻风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可通过人——人或人——动物的密切接触或通过用具污染物传播。 (5)垂直传播 病原体由亲代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传播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主要见于病毒,如疱疹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其他微生物很少见。 有些病原体具有多种感染方式。 2.感染的部位及方式 不同的病原体侵入机体的途径不同。绝大多数病原体不能穿过完整的皮肤,而是通过机体的自然开口、皮肤表面的创伤裂口,或通过导管、静脉注入或外科切口等医源性的途径进入机体内部。极少数(如血吸虫、钩虫)能穿过皮肤;有的(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能穿过粘膜,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达到特定组织部位、造成病变;有的(如白喉杆菌)能附着在粘膜上生长繁殖形成局部病灶,产生毒素,引起各种症状。 性质不同的病原体侵人人体后寄生和造成病变的方式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细胞外感染,绝大多数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属于此类;另一类是细胞内感染.又可分为两类。某些细菌、真菌、弓形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后不被杀死,反而在细胞内增殖,称为兼性细胞内感染;所有的病毒、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及少数细菌和原虫只能在靶细胞内增殖,它们必须存在于细胞内才能引起感染,称为专性细胞内感染。许多病原体有亲器官性的特点,即病原体对它们所感染的组织或器官有高度选择性。如肝炎病毒只侵袭肝细胞,而肺炎球菌侵袭呼吸道粘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