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贾文祥
页数:348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614451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细菌的生物学性状、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球菌、肠杆菌科等。
本书特色
《医学微生物学(第2版)》:供五年制医学本科各专业使用
目录
绪论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一、微生物的分类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三、微生物学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一、微生物学的经验时期二、实验微生物学时期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笫一篇 细菌学第一章 细菌的生物学性状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二、细菌细胞的结构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一、细菌的生长繁殖二、细菌的新陈代谢第三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一、培养基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三、细菌人工培养的应用第四节 细菌的分类一、细菌分类的方法二、细菌分类的等级三、细菌的命名第二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一、形态与结构的变异二、毒力的变异三、耐药性的变异四、菌落的变异第二节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一、染色体二、质粒三、噬菌体四、转座因子五、整合子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一、基因突变二、基因转移与重组第四节 细菌遗传与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三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细菌的感染一、正常菌群二、机会致病菌三、细菌感染的来源与传播四、细菌感染的类型五、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六、新现与再现感染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机制一、细菌的毒力二、细菌侵入的数量三、细菌侵入的途径或部位第三节 抗细菌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二、特异性免疫三、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第四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一、病原菌的检测二、血清学诊断,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一、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二、细菌感染的治疗第五章 消毒、灭菌与生物安全第一节 消毒和灭菌一、常用术语二、物理消毒灭菌法三、化学消毒灭菌法第二节 生物安全一、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二、与生物安全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六章 球菌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一、葡萄球菌概述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第二节 链球菌属一、链球菌的分类二、A群链球菌三、肺炎链球菌四、其他链球菌第三节 奈瑟菌属一、淋病奈瑟菌二、脑膜炎奈瑟菌第四节 肠球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防治原则第七章 肠杆菌科第一节 埃希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则第二节 志贺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五、防治原则第二节 沙门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五、防治原则第八章 弧菌属第一节 霍乱弧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五、防治原则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第九章 螺杆菌属和弯曲菌属第一节 幽门螺杆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第二节 弯曲菌属一、生物学特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原则第十章 分枝杆菌属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三、免疫性四、微生物学检查五、防治原则第二节 麻风分枝杆菌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四、防治原則第三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一、破伤风梭菌二、产气荚膜梭菌三、肉毒梭菌四、艰难梭菌
节选
《医学微生物学(第2版)》的主要特点有:第一,结合目前我国微生物感染所致疾病的流行特点,对常见病原微生物及近年来新现和再现感染性疾病及其病原体进行重点介绍,删除了部分陈旧内容。第二,在编排形式方面,根据本学科的基本要求和教学规律,把医学微生物学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在重点介绍各类微生物共性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不同微生物的特点,有利于学生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