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实用手册

封面

作者:刘清珺,张经华,刘艳主编

页数:283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304672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实用手册》在食品检测实验室通用技术要求的基础上,针对食品安全重点监测技术指标的检测特点,从检测实验室的设计要求、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相关的检测方法以及检测中所需的试剂、耗材和仪器设备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化学分析、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微生物等检测实验室建设的相关要求,力求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尽可能在有限的篇幅内介绍较多的实用性内容,同时,通过图表等编排形式突出手册的查询功能。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食品安全技术体系
第二节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功能结构概述
第三节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分析检测一般流程
第四节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运行要素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通则
第一节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规划和程序
第二节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对建筑、设施及环境的要求

第三章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理化检测通用设备
第一节 食品安全检测前处理设备
第二节 食品安全检测分析仪器设备

第四章 化学分析实验室建设
第一节 化学分析实验室的设计要求
第二节 样品的制备和保存
第三节 实验室仪器设备
第四节 实验器具和材料
第五节 检测方法

第五章 食品添加剂检测实验室建设
第一节 食品添加剂检测实验室的设计要求
第二节 样品的保存和制备
第三节 食品添加剂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
第四节 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
第五节 食品中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检测方法

第六章 农药残留检测实验室建设
第一节 农药残留检测实验室设计要求
第二节 检测农药残留的样品制备
第三节 实验室所需试剂耗材
第四节 实验室仪器设备
第五节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第七章 兽药残留检测实验室建设
第一节 兽药残留检测实验室的设计要求
第二节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第三节 试剂和耗材
第四节 仪器设备
第五节 检测方法

第八章 重金属检测实验室建设
第一节 重金属检测实验室的设计要求
第二节 样品的保存和制备
第三节 试剂和耗材
第四节 仪器设备
第五节 重金属检测方法

第九章 微生物检测实验室建设
第一节 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要求
第二节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制备
第三节 微生物实验器具和材料
第四节 微生物实验室仪器设备
第五节 微生物检验方法

第十章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实验室建设
第十一章 其他类检测实验室的建设
第十二章 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

节选

  1.农药残留  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多为有机氯农药和有机磷农药,通常在蔬菜制品、水果制品、茶叶等食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级别较高,而在糕点、豆制品中农药残留的风险级别则较低。当人们食用了那些风险级别较高的食品后,很有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如果摄入量较少,农药则会在人体内蓄积,随着时间的推移,蓄积量增加,从而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癌变。  2.兽药残留  食品中的兽药残留主要来自于在养殖的过程中为促进动物生长或治疗动物疾病而人为添加的兽药,主要为抗生素、激素等。一般来说,肉制品、乳制品等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风险级别较高,而那些非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风险级别则较低。当人们食用了那些风险级别较高的食品后,很有可能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如果摄入量较少,兽药则会在人体内蓄积,随着时间的推移,蓄积量增加,从而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如癌变、致畸等。  3.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主要为色素、防腐剂、甜味剂、抗氧化剂等。在通常的情况下,调味品、方便食品、膨化食品、罐头、水产品等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风险级别会比较高.当这些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量超过限定标准时,则会对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另外,诸如苏丹红、吊白块等非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还会引发中毒、致癌、致畸及致突变的事件。  4.重金属  重金属污染主要指对生物有显著毒性的元素,如砷、汞、铅、铬等,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种植的环境,如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较高。通常,蔬菜、水果制品、水产品、茶叶、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中环境污染物的风险级别较高,而糕点、乳制品等食品中的风险级别则较低。对于蓄积性污染物,如铅、锡、汞,长期摄入则会在人体蓄积从而导致癌变、致畸等,而对于非蓄积性污染物,如砷等,摄人过量则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建设实用手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89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