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殿军
页数:28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61308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为此,必须大力开展文化外交。因为文化外交已经成为国际政治中一国政府为达到其外交目的而运用的一种特殊政策工具。中国只有构建成功的文化外交战略和策略,才能消除各种不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制约因素。 开展文化外交,不仅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性,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还要在不断提高文化外交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同时,实施有差别性的文化输出策略。
作者简介
张殿军,1968年生,山东莱州人,法学博士,现为中共天津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外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些年来,先后在《理论探索》、《江苏大学学报》、《黑龙江社会科学》、《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甘肃理论学刊》等期刊和报纸公开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本书特色
《和平发展论域中的中国文化外交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一 问题的提出二 研究目的三 研究的意义第二节 文化外交研究现状一 国际社会方面二 中国的研究情况概述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与路径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第五节 本书的研究框架和基本内容
第二章 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选择第一节 从“积贫积弱”到强国富民第二节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一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及其内涵二 和平发展战略是对国际政治中传统权力转移观的颠覆三 和平发展战略是对中国和世界负责任的表现第三节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建设和谐世界一 “和谐世界”理论的基本内涵二 和谐世界是一种全新的文明治理理念三 中国的和平发展对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意义第四节 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之维一 中国的和平发展任重而道远二 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外交支点第三章 文化外交的一般理论分析第一节 文化外交概念释义一 关于文化的概念二 关于文化外交概念三 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跨文化交流概念辨析第二节 文化外交的形成与发展一 文化的差异与互补二 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三 文化与政治的联姻第三节 文化外交的分类与基本特性一 文化外交的分类二 文化外交的一般特性第四章 文化外交的地位与作用第一节 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 文化外交的经济功能一 是增加经济互信,推动经济合作的重要杠杆二 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三 是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三节 文化外交的政治效应一 能够争取有利的国际舆论,提升国家形象二 是影响国际关系秩序走向的重要变量三 是化解国际社会矛盾争端的“润滑剂”第四节 文化外交的文化意义第五章 战争与革命时代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外交第一节 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一 时代主题划分依据的界定二 我们处在一个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三 中国对外战略的演进轨迹第二节 中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历程一 “一边倒”时期的文化外交时期(1949-1958年)二 “两个拳头打人”时期的中国文化外交(1959-1969年)三 “一条线”、“一大片”时期的文化外交(1969-1978年)第三节 战争与革命年代中国文化外交的基本特征一 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二 理想主义色彩浓厚三 文化交流的形式、范围有限四 文化外交处于依附地位第四节 文化外交的历史反思一 文化与意识形态不能绝对等同视之二 防止西方国家借文化交流之机,行“分化”、“西化”之实三 必须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发展同所有国家的文化交流四 文化外交必须服务于国家的总体利益需要五 要大力发展民间文化交流第六章 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中的中国文化外交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 世界权力的变革与蓬勃发展的世界文化外交第二节 中国文化外交的理论自觉一 对文化发展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认识二 取得了发展文化外交的战略共识第三节 中国文化外交的实践自觉一 文化“拿来主义”为主的发展时期(1978-1996年)二 文化“走出去”为主的发展时期(1996- )第四节 和平与发展时代中国文化外交的基本特点一 主题鲜明,充分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二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三 內涵丰富,形式多样四 走上机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第五节 中国文化外交存在的现实问题一 文化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力度远远不够二 文化外交的形式和手段需要进一步拓展三 浓厚的官方文化外交的色彩有待淡化四 在世界文化交流格局中的弱势地位亟须改变
第七章 中国文化外交的战略构建第一节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外交的关系一 文化软实力只有通过文化的互动才有意义二 文化外交从根本上取决于文化的先进性第二节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定位和评估一 中国文化软实力评估二 原因探讨第三节 按先进性要求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一 关于申国文化发展方向的不同争锋二 先进文化:中国文化发展的价值指向第四节 中国的文化发展战略一 大力发展涉外文化产业二 大力开展对外文化贸易三 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传播中华文化第八章 中国文化外交的策略选择第一节 中国文化外交的历史使命第二节 文化外交的主要原则及基本要求一 国家利益的原則二 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原则三 文化多样性原则四 和而不同原則第三节 创新中国文化外交模式一 创新中国文化外交模式的必要性二 建构政府主导,多元文化主体共同参与的文化外交模式第四节 提高文化外交的能力和公关技巧一 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二 实行有差别化的地缘文化输出策略三 提高文化外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五节 应对国际文化殖民的策略一 加速构建文化“防火墙”,捍卫中国的文化主权二 建立国际文化统一战线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第二章 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选择第一节 从“积贫积弱”到强国富民第二节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一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及其内涵二 和平发展战略是对国际政治中传统权力转移观的颠覆三 和平发展战略是对中国和世界负责任的表现第三节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建设和谐世界一 “和谐世界”理论的基本内涵二 和谐世界是一种全新的文明治理理念三 中国的和平发展对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意义第四节 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之维一 中国的和平发展任重而道远二 中国和平发展的文化外交支点第三章 文化外交的一般理论分析第一节 文化外交概念释义一 关于文化的概念二 关于文化外交概念三 文化外交与公共外交、跨文化交流概念辨析第二节 文化外交的形成与发展一 文化的差异与互补二 经济全球化的语境三 文化与政治的联姻第三节 文化外交的分类与基本特性一 文化外交的分类二 文化外交的一般特性第四章 文化外交的地位与作用第一节 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 文化外交的经济功能一 是增加经济互信,推动经济合作的重要杠杆二 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三 是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三节 文化外交的政治效应一 能够争取有利的国际舆论,提升国家形象二 是影响国际关系秩序走向的重要变量三 是化解国际社会矛盾争端的“润滑剂”第四节 文化外交的文化意义第五章 战争与革命时代语境下的中国文化外交第一节 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主题一 时代主题划分依据的界定二 我们处在一个战争与革命的时代三 中国对外战略的演进轨迹第二节 中国文化外交的发展历程一 “一边倒”时期的文化外交时期(1949-1958年)二 “两个拳头打人”时期的中国文化外交(1959-1969年)三 “一条线”、“一大片”时期的文化外交(1969-1978年)第三节 战争与革命年代中国文化外交的基本特征一 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二 理想主义色彩浓厚三 文化交流的形式、范围有限四 文化外交处于依附地位第四节 文化外交的历史反思一 文化与意识形态不能绝对等同视之二 防止西方国家借文化交流之机,行“分化”、“西化”之实三 必须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发展同所有国家的文化交流四 文化外交必须服务于国家的总体利益需要五 要大力发展民间文化交流第六章 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中的中国文化外交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一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二 世界权力的变革与蓬勃发展的世界文化外交第二节 中国文化外交的理论自觉一 对文化发展地位和作用的科学认识二 取得了发展文化外交的战略共识第三节 中国文化外交的实践自觉一 文化“拿来主义”为主的发展时期(1978-1996年)二 文化“走出去”为主的发展时期(1996- )第四节 和平与发展时代中国文化外交的基本特点一 主题鲜明,充分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二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三 內涵丰富,形式多样四 走上机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第五节 中国文化外交存在的现实问题一 文化资源的发掘和保护力度远远不够二 文化外交的形式和手段需要进一步拓展三 浓厚的官方文化外交的色彩有待淡化四 在世界文化交流格局中的弱势地位亟须改变
第七章 中国文化外交的战略构建第一节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外交的关系一 文化软实力只有通过文化的互动才有意义二 文化外交从根本上取决于文化的先进性第二节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定位和评估一 中国文化软实力评估二 原因探讨第三节 按先进性要求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一 关于申国文化发展方向的不同争锋二 先进文化:中国文化发展的价值指向第四节 中国的文化发展战略一 大力发展涉外文化产业二 大力开展对外文化贸易三 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传播中华文化第八章 中国文化外交的策略选择第一节 中国文化外交的历史使命第二节 文化外交的主要原则及基本要求一 国家利益的原則二 以我为主,博采众长原则三 文化多样性原则四 和而不同原則第三节 创新中国文化外交模式一 创新中国文化外交模式的必要性二 建构政府主导,多元文化主体共同参与的文化外交模式第四节 提高文化外交的能力和公关技巧一 重点突出,有的放矢二 实行有差别化的地缘文化输出策略三 提高文化外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五节 应对国际文化殖民的策略一 加速构建文化“防火墙”,捍卫中国的文化主权二 建立国际文化统一战线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节选
《和平发展论域中的中国文化外交研究》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