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松林
页数:254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041726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近些年来,“主体”“活动”“交往”“建构”等范畴相继被引入教学领域,不仅丰富和拓展了教学论研究的问题空间,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根本上讲,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要解决学生有效学习和充分发展的问题,而教学论研究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要揭示教学条件下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机制。学生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与发展的内在机制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与回答,直接关涉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科学性水平。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作者以他的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明确提出了三个基本假设:一是活动是学生在教学条件下实现有效学习和充分发展的重要机制;二是活动不仅对学生具有发展效应,而且在活动与发展之间还存在某些规律性的联系;三是活动是教学的基本实现单位,教学设计的重要任务就是活动及其过程的设计。通读全书,作者对“学生发展的活动机制及其教学应用”这一论题所做的所有探讨,都是建立在这三个基本假设之上。
本书特色
李松林编著的这本《发展之源与教学之方(学生发展的活动机制及其教学应用)》借助“活动”范畴,综合运用马克思的实践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米德的社会认识论、苏联活动心理学、当代情境认知主义学习论,以及国内的教学认识论、活动教学论等研究成果,从主体一客体、主体一主体和主体一自身三个维度,建立了教学活动的三重结构模型,并借此集中探讨了五个问题:一是活动的本质内涵与多样化形态;二是活动的内在结构与基本属性;三是活动的发展功能及其实现机制;四是活动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五是课堂教学条件下活动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目录
导论揭开活动的秘密
第一章活动与发展问题的已有研究及其认识成果
一、几项有代表性的研究及其进展
二、几个主要的研究问题及其成果
三、几点基本的理论认识及其启示
第二章活动的本质内涵与多样化类型
一、活动范畴的基本规定
二、“教学活动”概念的本质内涵
三、教学活动的多样化类型
第三章活动的内在结构与基本属性
一、活动的基本构成
二、教学活动的内部系统
三、教学活动的内部转换过程
四、教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第四章教学条件下学生发展的活动机制及其规律
一、活动的认识发展功能及其实现机制
二、活动的社会性发展功能及其实现机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