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贵州乡村振兴实践案例报告

封面

作者:王廷勇

出版社:清华同方光盘电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6972433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贵州乡村振兴实践案例报告

内容简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任务。对基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实践案例进行全方位考察,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振兴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共十编,第一编党建引领篇、第二编产业发展篇、第三编社会服务篇、第四编P城乡治理篇、第五编城乡法治篇、第六编巡察整改篇、第七编改革创新篇、第八编教育改革篇、第九编医疗改革篇、第十编公共务篇。 本书可作为乡村振兴工作者、专家学者,大学生,研究生及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等。

相关资料

《贵州乡村振兴实践案例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乡村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FQ市持续强化“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按照“党建为核心、自治为根本、德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产业为联结、要素为支撑”的总体思路,创新探索“五个三”(即:三级联动、三治融合、三业共进、三生同步、三重保障)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一、“三级联动”强领导,让乡村治理有魂
  “三级联动”即:市级主导、镇级主抓、村级主攻。
  一是市级主导当好“指战员”。按照“四个一”(一个方案抓实谋篇布局、一张清单强化要素保障、一套标准提供操作指南、一批示范推进典型引路)工作思路,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常设在市委组织部,发挥组织优势调度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出台《FQ市深化“五改五化五引导五教育”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30项保障措施和30项工作标准,为乡村治理绘蓝图、定标准、强保障,确保上下协同,共同发力。
  二是乡镇主抓当好“战斗员”。以推进体制机制“破改立”为驱动,启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一线覆盖。依托脱贫攻坚网格合理划分村组网格1099个,整合“两委一队”1200余名干部在网格上定岗定责,形成了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的服务管理体制。进一步夯实乡镇作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文化经济中心的“龙头”地位。
  三是村级主攻当好“攻坚手”。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制定完善村级党组织全面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村务监督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团组织的“1 4”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用好村干部从严选任管理“双十条”,持续深化“农村火炬引擎”工程推进“双培养”,依托“一库一会一支部”将优秀农村青年培养成党员,将优秀青年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为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奠定基础。落实党员户挂牌3072户,完成2443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2739名党员承诺事项2263件,践诺1866件,充分激发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干好本职事、千成组织事、做好身边事、管好家庭事、参与公益事。
  二、“三治融合”添活力,让乡村治理有序
  “三治融合”即:自治、法治、德治融合。

《贵州乡村振兴实践案例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关于乡村治理工作的决策部署,FQ市持续强化“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按照“党建为核心、自治为根本、德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产业为联结、要素为支撑”的总体思路,创新探索“五个三”(即:三级联动、三治融合、三业共进、三生同步、三重保障)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一、“三级联动”强领导,让乡村治理有魂
  “三级联动”即:市级主导、镇级主抓、村级主攻。
  一是市级主导当好“指战员”。按照“四个一”(一个方案抓实谋篇布局、一张清单强化要素保障、一套标准提供操作指南、一批示范推进典型引路)工作思路,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乡村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常设在市委组织部,发挥组织优势调度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制定出台《FQ市深化“五改五化五引导五教育”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明确30项保障措施和30项工作标准,为乡村治理绘蓝图、定标准、强保障,确保上下协同,共同发力。
  二是乡镇主抓当好“战斗员”。以推进体制机制“破改立”为驱动,启动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一线覆盖。依托脱贫攻坚网格合理划分村组网格1099个,整合“两委一队”1200余名干部在网格上定岗定责,形成了职能科学、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服务高效的服务管理体制。进一步夯实乡镇作为乡村治理中心、农村服务中心、文化经济中心的“龙头”地位。
  三是村级主攻当好“攻坚手”。全面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制定完善村级党组织全面领导的村民自治组织、村务监督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团组织的“1 4”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用好村干部从严选任管理“双十条”,持续深化“农村火炬引擎”工程推进“双培养”,依托“一库一会一支部”将优秀农村青年培养成党员,将优秀青年党员培养成村干部,为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奠定基础。落实党员户挂牌3072户,完成2443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2739名党员承诺事项2263件,践诺1866件,充分激发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干好本职事、千成组织事、做好身边事、管好家庭事、参与公益事。
  二、“三治融合”添活力,让乡村治理有序
  “三治融合”即:自治、法治、德治融合。
  一是创新自治实践,增强发展“内力”。深化“三组两榜一规一训一场一所”(三组:党小组、村民自治小组、村民监督小组;两榜:红榜、黑榜;一规:寨规;一训:家训;一场:文化广场;一所:卫生厕所)治理经验,让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组织延伸到农村“末梢”;“红果”两榜成为表彰先进、曝光后进的有力约束;简洁明了、群众认可、务实管用的村(组)规民约成为监督与被监督的道德准绳;“大姓”与“散娃”相结合的“家风家训”成为文明传承的精神归属;“一场一所”进一步补齐了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目前,全市913个村民组实现治理组织全覆盖、规范约束全覆盖、协商民主全覆盖。
  二是拓展法治外延,坚定制度“定力”。全面推进FQ市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多元化解矛盾纠纷“112”模式向村组延伸,构建起“四个一”(每村一综治中心、一法律顾问、一调解队伍、一法律文化场所)和“三员两站”(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司法联络员、法官工作站、综治工作站)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完善诉调、访调、检调、警调四机制,有效突破“调解一反悔一再调解一再反悔”的调解怪圈,构建形成依法、便捷、高效化解矛盾纠纷“大调解”“大维稳”的新格局。同步推进“平安乡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加强“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法治基础设施建设。2019年以来,累计成功调解群众矛盾纠纷2730件,农村法律诉讼案件连续2年以25%的速度减少。依法打击“10·19”“4·23”等农村黑恶势力组织犯罪,乡村法治实现从“有名”到“有实”转变。
  三是丰富德治载体,凝聚精神“外力”。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为契机,以“五引导五教育”德治引领为抓手,充分发挥“乡贤会”“百人宣讲团‘’‘’山地文艺轻骑兵”等队伍作用,持续引导农民感恩党的领导、父母的养育、邻里的互助、社会的关怀,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饮食、风俗和家庭教育习惯。建成59个村史馆,帮助群众留住乡愁、传承根脉,摒弃落后习俗和“等靠要”思想。身高不足1.2米的“袖珍男子汉”王华银,在“五引导五教育”的感召下“不当贫困户、争做追梦人”,被评为第六届“全国自强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问候。
  三、“三业共进”增动力,让乡村治理有根
  “三业共进”即:产业、创业、就业共进。
  一是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围绕产业革命“八要素”,按照“定规划、画红线、领任务”要求和“经济作物上山、精品蔬菜下坝”思路,以40个坝区坝子和104个低效作物为主阵地,探索形成双公司 双订单 双保险 双支部“四双”模式,有效解决农村产业革命中产业选择、资金筹措、基础设施、产销对接、风险防范等方面存在的瓶颈问题,农业从“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工作经验得到上级领导批示肯定,并在《贵州改革》刊发。
  二是因势利导扶持村级创业。以“村社合一”“组社合一”改革为抓手,整合资金1500万元优先支持试点村、示范社发展壮大,完成全市59个行政村“村社合一”股份经济合作社规范组建。培育“组社合一”示范点10个,78128户农民变成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民,带动7.96万户持续稳定增收,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有41个,100万元以上的2个,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和群众增收“双促进”。
  三是因户施策保障群众就业。持续拓宽企业吸收一批、公益性岗位兜底一批、产业带动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解决一批、有组织输出一批、务工地和返乡转岗一批、返乡人员创业一批“七个一批”就业渠道,在全市59个行政村,4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组建劳务公司11家,采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8404人,因户因人施策实现就业21774人,有效解决了农民就业不足、农村发展“空心化”等问题。

目录

第一章 党建引领篇
第一节 党建“165”工程彰显“党建 ”引领作用
第二节 四级联动深化基层党建示范县(市)建设
第三节 “四建四进”创新党建引领治理新样板
第四节 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第五节 实行“村社合一”调动农民积极性
第六节 “五个三”推进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建设
第七节 “四单”模式创新城市基层治理

第二章 产业发展篇
第一节 推行“三化”实现股份制合作社进农村
第二节 “五聚焦”实现养羊产业“五个好”
第三节 “五个三”推动佛手瓜产业提质增效
第四节 探索实践农村产业革命精准打法七条
第五节 “321”种植模式引爆蔬菜产业革命
第六节 开展农业全产业链创新助民增收
第七节 打造数字产业平台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第三章 城乡法治篇
第一节 LD县创新“1151”工作机制管党治警
第二节 加强政法智能化试点建设
第三节 构建“督查六法”闭环机制提升实效抓落实
第四节 智慧司法服务平台建设与推广
第五节 人民法院“两个一站式”建设项目
第六节 坚持“四个突出”,实现“五个转变”
第七节 “三全”构建标准化执法办案

第四章 改革创新篇
第一节 探索“12345”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机制
第二节 “6531”工作法推进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第三节 优化易地搬迁安置点残疾人公共服务
第四节 “五步工作法”啃下改革“硬骨头”
第五节 探索科技工作新模式,提升发展新动能
第六节 建立推行数字经济运营中台
第七节 下好改革“先手棋”,办好企业、群众贴心事

第五章 创新引领篇
第一节 创新“三保三统一分”机制推动“黔货出山”
第二节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5 1”工作机制
第三节 构建大数据 建议提案办理新格局
第四节 派工单制度破解河湖管护重点难点问题

第六章 教育及文化改革篇
第一节 深化教育改革,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第二节 “四个三”模式探索高职院校发展新路径
第三节 公共图书馆中心馆 总分馆制建设
第四节 培育“带头能人”,提升就业组织化水平

第七章 医疗改革篇
第一节 开展“高值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实现“四赢”
第二节 “六位一体”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第三节 服务工作下沉,基层慢性病更有保障
第四节 开展医保基金直接结算,惠企利民解难题
……

第八章 公共服务篇

前言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张宏伟蓝图就此擘画。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先后出台,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构建。各地省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市县实施方案纷纷出台,层层落实规划任务。各地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成果丰硕。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发展动力越来越强;乡村产业持续壮大,农民就业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乡村越来越美;乡村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农村文化繁荣发展,农民精气神越来越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时代乡村画卷正在次第展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乡村振兴实践案例报告涉及该地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贵州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实践,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治理多元化,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书共八章,主要包括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城乡法治、改革创新等。
  贵州乡村振兴实践具有以下特色: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贵州乡村振兴实践案例报告》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