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著
页数:416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5198926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电力系统惯量分析
内容简介
随着新能源在电网中占比的不断提高,电力系统有效惯量不断降低,传统电力系统惯量估算方法已不能良好适用。因此如何对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惯量水平进行评估分析已成为新能源消纳、电力系统稳定控制和运行的关键问题。
本书的主题是电力系统转动惯量分析。中心内容包括6大部分:同步发电机组数学模型、同步发电机的正常运行、同步发电机组频率响应仿真分析、异步电动机及其它负荷惯量、虚拟惯量。
本书第1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同步发电机、调速系统以及励磁系统数学模型;第2部分重点介绍了同步发电机的正常运行;第3部分在第1、2部分的基础上,深入、全面梳理了同步发电机组频率响应,仿真分析了同步发电机的频率和惯量响应,阐述了同步发电机惯量的分析方法;第4部分围绕异步电机的等效惯量,从机理建模和数据驱动建模两方面入手,阐述了单台异步电机和多台异步电机的等效惯量模型,同时简要介绍了负荷静态电压的等效惯量;第5部分介绍了虚拟惯量的基本概念,基于直流和新能源的数学模型,推导其虚拟惯量的数学表达式,以评估直流和新能源接入对系统频率的支撑作用。第6部分简要介绍了系统惯量的组成,包括传统电源和负荷惯量表现形式及特点,新能源和储能的虚拟惯量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系统惯量的评估方法。结合当前电力系统建设发展现状,对电力系统惯量评估方法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对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惯量控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本书在阐述技术的同时提供了大量实际应用示例。
作者简介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网山西电科院)成立于1958年,是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直属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支撑单位。建院六十多年来,国网山西电科院从起步、发展到壮大、跨越,在技术监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信息、基建调试等业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特高压、新能源、智能电网、中低压交直流配电网、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坚定履行电网系统分析、电网设备状态检测评价、器材检验检测、电能质量评估、机网协调、信息安全督查等电网技术职责,已形成覆盖电力系统生产、科研、调试的完整专业技术体系。唐震:工学硕士,正高级工程师,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三级科技研发专家。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气自动化与电控系统委员会委员、全国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力系统动态监测工作组成员、战略协调工作组委员、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电力》副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山西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合作指导教师;长期从事继电保护、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风险防控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山西电网50多项试验研究工作;主持5项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科技研发项目;全自主完成研究项目12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公司科技进步奖12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项,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 寇鹏:工学博士,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 IEEE高级会员,电工材料电气绝缘全国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智能电网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一直从事风力发电、新能源并网、电推进飞机、预测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第D一作者身份在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等重要刊物上发表SCI索引论文28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篇、IEEE汇刊常文14篇、JCR 1区常文20篇,他引1200余次,H指数为19。以主持人身份陆续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电网科技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获山东电力科技进步奖一项。 冯静: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 从事电力系统仿真分析及其软件开发工作。作为主要工作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3项,主持多项省公司科技项目。起草行业标准1项。第D一作者授权发明专利3项。开发行业软件2套,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李佳朋:工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助理教授 致力于交直流电力系统建模、分析、控制和保护的研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香港政府电机工程署科技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第D一作者SCI论文7篇,论文引用240余次,h指数7。获Wiley中国开放科学2022年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