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申东
页数:224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334905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申东100 幅线描作品,分为“百态生活”“哲思隽语”“一念真情”“禅意微言”四部分。这些生发于朋友圈的作品,有对生活的观察、感悟,也有心境和情感的真实呈现,从而记录下时代生活的真实样貌和他对人生的真切思考。
相关资料
◎100幅线描图,勾勒众生百态。
向天空放纸飞机的男孩,低头看陀螺转圈的大人,边泡茶边烤火的男人,微笑看书的老人,做饭时惦记儿女的父母,弹吉他沉湎往事的悲伤女孩……变化万千的线条在作者笔下显现出形形色色的人,你能看见不一样的人物形体、性格与心境,或许也能遇见自己。
◎手写微言哲思,传达人生妙悟。
作者画一位专心下棋的老人,上题:“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所有令人感动、令人敬仰的事迹与人,莫过如此。”他融合自己的经验与阅历,从平凡人物与日常生活中发现诗意、禅机和哲理,在每一幅画上手写所思所感。这是属于他的人生妙悟,或许你也能从中获得自己的启悟。
◎简单的形式,用心的艺术。
自来水笔线描,手写文字,看似简单的形式,却流露作者的用心追求:希望以线描微语的艺术创作记录友人中精彩时刻,留存这个时代的宝贵日常和深厚情感,向家书时代致敬。
目录
哲思隽语 53
一念真情 105
禅意微言 157
后记 9
节选
老头,线条简单流畅,却意蕴叠出,上题巴尔扎克的名言:“不幸,是天才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再比如,他画一小僧侣,脖子上挂着珠,手上也数着珠,上题泰戈尔的名言:“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如何造就这样图文并茂式的绘画能力和说文解图能力,仅有对人物表面的认识显然是不够的,要想让读者渐臻佳境,线描能力和文字能力相互之间的转换与对应显然是需要有效打通的。申东显然是一位高手。 线描艺术经过千来历代画家的创造提炼,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法体系,已经成为一种成熟高超的艺术语言,具有独立的艺术样式和审美价值,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线条本身所具有的节奏感、韵律感和形式美感,以及线条所蕴含的精神特质,都让人回味无穷。达·芬奇认为“初的线,只有一条线,这就是墙壁围着太阳投下的人影的线”,把线的形成归于光影的作用,可以代表古典西方画家对线的认识。西方绘画中的线条,无论怎样的好,表现的始终是光影结构。而传统中国人物画有着作原则和审美标准,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不似之似”“超以象外”等,因此赋予线条更多传情达能。申东显然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把线画活了,他把人物画活了,他把人物与世界的关系画活了,他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画活了。他的线描作品, 序一 用简单的叙述方式直击真切的生活状态,申东在这个册里给我们呈现了他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以及他在其中对于身边种种人和事物的关注和感受。无疑这项创作活动已经成为了他近期生活的内容之一,我们由此可以窥见这个时代人们由于这样一个的社交方式带来的种种思考和行为。 申东擅长刻画人物,这些作品表现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线描速写直接记录生活中的人物活动,另一种则是从传统的人物画资源中借以象征性的形象和手法诠释生活哲理。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在他的朋友圈里每一天的关注和选择,并透过它们来表达他自己的生活态度和内心世界。虽然说这种白描速写式的形式表现从绘画手法上来说是简朴而随机的,但是从记录时代生活并以此来呈现画家自己的心性出发,却十分接地气且有一种当下的现实意义。 希望申东能够把这种创作状态继续下去,相信他还会在今后的日子里给大家呈现更为丰富的生活情境,更为精彩的艺术世界。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副会长? 林容生 序二 申东是一位很勤奋的艺术家,他几乎每天都会发一幅人物线描作品,作为向朋友们问候的早安图,我也几乎天天都会给他这些意趣横生的早安图。他确实画得好,这些线描作品简练而丰富,配上一段耐人寻味、引人思索的文字,每每看完,我都会会心一笑,觉得申东是一位智者 —一位生活的智者、艺术的智者。,。 其次,申东的线描语言极为丰富,它既传递出个人的内心感受,又符合中国传统美学传神写意的原则。只有对线描的认识和了解很深入的人,只有深刻地理解了线描的传统内涵和美学价值的艺术家,才能画出那么神奇丰富、变化万千、魅力无穷的线描作品,申东让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线条成为多姿多彩的美。传神写意,是中国画的一大美学特征,也是中国画的魅力。用线描这种艺术语言,通过变化多端的线条来抓住人物的形体,表现对人物动作、表情、姿态等方面的感觉,强化人物形态特征和艺术美感,这就需要艺术家对丰富的物象有所取舍和强调。我们知道,线在自然物象中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人类主观意识理解客观物象的一种假定的表意手段,也正因为它是一种虚拟性的视觉语言,所以能客观物象的约行概括提炼。申东显然对此有深刻的体会。申东既善于从繁复、细密、精致、典雅的传统经典画作中汲取营养,获得技法,也能从许多当代的经典作品,寥寥数笔就极尽神态的人物画中获取创意的灵感。 再次,申东的线描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优美的艺术感觉,而是能为我们枯燥的生活提供丰富的哲理和意外的惊喜。比如,他画一位正在嗅花的女子,眼睛半开半闭,面前摆放着一个茶盘,上面题字:“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又题:“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比如,他画一位说书的,就像蔡志忠,就像几米的漫画一样,申东的线描作品可读性很强,画面有时是一位睿智的长者,有时是一位张乐平笔下三毛似的光头孩童,有时又变身为一位时尚的女子,他将这些人物置于一个个有意思的场景之中,让画面出无限的情趣,让人回味无穷。申东的线描作品是将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感受记录下来,他的这种记录不是照搬生活,而是对生活做了艺术的提炼和升华,是有感而发,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对生活的注解。申东的线描用的是自来水笔,这种自来水笔画出的线条是改的,必须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助,由此可见申东的力相当了得。 申东的线描具有自家的面目,这种面目表现为: 首先,申东的线描不是为了线描而线描,而是将自己对生活的思索以线描的方式加以呈现。无论在家还是出差,他都没有忘记自己每天课”,这已成为他常态化的生活 他每一天为我们的视觉呈现的图像是丰富的,同时又是有意义的。当他线条这种单纯的语言去寻觅描绘对象的外形轮廓时,既有写实的一面,需要地再现客观物象,达到造型状物的目的;又有对生活的理解,告诉我们一则生活的道理,让我们看完他的线描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已经不是一简单的事情。能够让他者(观者)通过作者提供的“文本” 去体味自然物象本身所带给我们的的、耐人寻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是触动心灵的艺术感觉,这样的线描作品显然不是一般意义的作品,而是有意义的创作,有他的自家面目。 美术家、编审 林公 年 12 月 23 日写于意园 序三 有笔、有情、有趣、有我的“申式”线条 ——赏读申东线描人物画 近在申东朋友圈,频频看到他画线描人物作品。这些线描画呈现了自然与都市生活之美、之趣。 他利用繁忙工作之间隙,或在动车、飞机上,或在宾馆,为了让自己痴爱的艺术枯萎,他拿起他的线描本,拿起他的笔,回到生活的“在场”,去“采集”“吸氧”,使得他的艺术能更加蓬蓬勃勃,生气常在。 他的线描,主要是从传统的铁线描演化而来的,他的线条 既舒畅宁静、流动活泼,又刚劲屈铁、明快有力,强调弹性的 韵味。通过线条的粗细、轻重、刚柔、虚实等变化,再用节奏 强的、较密集的长短线,穿插交错、疏密聚散,造成人物活跃 在画面上的灵动效果,给人以诗一样的美感,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线描是中西画家,中国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色,我们称之为白描,这也是古代“白画”。如唐代吴道子、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 所作人物作品,扫去粉黛,单线双勾,遒劲圆转,超然绝俗。 中国画技巧又有“勾股法”,简称“线法”,这是在清代时候西方传入的焦点透视、阴阳远近,使得画面有空间深远的感觉,气韵生动。无论古今中外,线描都鲜明体现了作者无限的表现力和的审美价值。英国画家布莱克说过:“丢了轮廓线,的艺术,也丢了一切性格。”罗丹、塞尚、毕加索等大师的线描作品,隐去画家姓名,都能被一一辨别,这是因为艺术家性格、学识、修养的不同。 申东这些线描人物作品也有着他的性格、气韵。 每一根线条都是他生命的线,似在叙说。眼心接受生活的刺激,不知疲倦地感受都市生活的繁忙气息。生活的水面,线的情丝慢慢裸露出申东妙语的穿越和花语。 这是他心灵之眼的引线,这是他聪颖之悟的锦上添花,绘就人生百态。 这也是他人生的征途:意识,已洞悉生活瞬间。 他生命的每一刻似乎都有着一种双重乏力,既乏力于惧怕远离和隐匿,也乏力于投影到那边的后面的、同一种的两张敏感面孔。 我似乎看到他在沿着线描的路上词语丢失了,再没有什么可说,车来了,世界从另一边背过身去,线条伸入一片虚怀若谷的天空。 作家、艺术家 笔间(李书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