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巴黎圣母院(插图珍藏版)

封面

作者:[法]维克多·雨果

页数:768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594594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巴黎圣母院》以1482年的法国为背景,以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与年轻英俊的卫队长、道貌岸然的副主教以及畸形、丑陋的敲钟人之间的关系为主线,热情呕歌了吉普赛姑娘与敲钟人高尚的品格,深刻鞭挞了卫队长与副主教的虚伪与卑下。小说艺术地再现了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相,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人民怎样同两股势力斗争。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的艺术表现原则,它的发表,打破了伪古典主义的桎梏,标志着浪漫主义的胜利。

相关资料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在1831年用六个月时间完成,一经出版就引起轰动,随即在1832年再版。《巴黎圣母院》是将美丑对照推向极致的浪漫派爱情小说,以史诗的气魄再现中世纪社会和历史,让巴黎圣母院成为挣扎在善恶之间的人类命运的象征。

雨果用《巴黎圣母院》揭示人类命运,是天命而非神意主宰人类命运:“天命的秃鹫啊,你抓住了人类吗?”

《追忆似水年华》译者、著名法语翻译家潘丽珍倾情翻译,多位著名插画师作画,新增上百幅精美插图。

本书特色

雨果像暴风一样轰响在世界上,唤醒人们心灵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高尔基

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我学到了“爱真理、爱正义、爱祖国、爱人民、爱生活、爱人间美好事物”的品质。

——巴金

目录

●作者原序
定本附记
第一卷
一 司法宫大厅
二 皮埃尔·格兰古瓦
三 红衣主教大人
四 雅克·科佩诺尔老板
五 卡西莫多
六 爱斯梅拉达
第二卷
一 新的打击
二 河滩广场
三 以善报恶
四 黑夜街头跟踪美女麻烦多多
五 麻烦续篇
六 摔罐成婚
七 新婚之夜
……
第十卷
一 圣贝尔纳修士街上格兰古瓦大献妙计
二 “ 当你的流浪乞丐去吧!”
三 快乐万岁!
四 帮倒忙的朋友
五 法兰西路易先生的祈祷室
六 短剑在闲逛
七 夏多佩来救援了
第十一卷
一 小红鞋
二 “ 白衣美人”
三 弗比斯成婚
四 卡西莫多成婚

节选

一 司法宫大厅

三百四十八年六个月零十九天前的今天,巴黎老城、大学城和新城的三重城垣内,所有的教堂钟声齐鸣,惊醒了酣睡中的居民。

然而,1482年1月6日在历史上却是平淡无奇的日子。那天,一大早,巴黎大小钟楼钟声四起,男女老少纷纷起床,并不是因为有什么重大的事情,不是庇卡底①人或勃艮第②人打来了,或是要抬着圣物盒游行;也不是拉阿斯葡萄园③的学生造反了,或是威严显赫的国王陛下进城来了①;不是巴黎隼山的绞刑架上要绞死男女扒手,甚至也不是那些穿得花团锦簇,帽子上插着翎毛的外国使团突然莅临。这种事在15世纪屡见不鲜,两天前,还曾有过这样一队人马在巴黎招摇过市,那是弗兰德尔的使团,专程前来为法国王太子同弗兰德尔的玛格丽特公主缔结婚约②。波旁红衣主教③嫌这一行人太麻烦,但为了讨国王欢喜,只好强作笑脸,迎接这群土里土气的弗兰德尔的市长、镇长们,在他的波旁府大演优美的寓意剧、讽刺剧和笑剧④,让他们一饱眼福。不料下了场倾盆大雨,门前的华丽帷幔淋了个不亦乐乎。

1月6日,拿让·德·特洛瓦⑤的话来说,是“使巴黎全体民众欢天喜地”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从古以来就是主显节⑥和狂人节合而为一的隆重日子。

1482年1月6日那天,要在河滩广场上点燃节日篝火,在布拉克小教堂的墓地里种五月树⑦,在司法宫大厅演圣迹剧。通告头天就公布了:御前大法官①的差役身穿漂亮的紫色毛料半截袄,胸佩白色大十字,在各个街口吹起喇叭,大声宣布御前大法官府的通告。

因此,市民们一早就关上了家门和店门,男女老少,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拥向这三个指定的地点,有的去看篝火,有的去看五月树,有的去看圣迹剧。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意。不过,我们要对爱看热闹的巴黎人唱首赞美诗,他们凭着从古代遗传下来的常识,大部分人都去看篝火和圣迹剧,因为1月看篝火正合时令;至于圣迹剧,是在司法宫大厅里演出,上有屋顶,四周有墙壁,不怕寒风和冷雨。因此,爱看热闹的巴黎人都不约而同地拥到这两个地方,而布拉克小教堂墓地里那株可怜的纸花稀疏的五月树,则在1月的严寒中瑟瑟发抖。

拥到司法宫前后左右各条街道的人尤其多,因为他们知道,两天前来到的弗兰德尔使臣们想去司法宫大厅看圣迹剧,同时观看挑选狂人教皇。

那天,要想挤进这间大厅可不容易,尽管它当时被称为世界上第一的礼堂(的确,那时候,索瓦尔②还没有测量过蒙塔吉城堡的最厅)。司法宫广场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好似一片汹涌澎湃的海洋,站在临街窗口看热闹的巴黎人大饱了眼福。通往广场的五六条大街,犹如五六个河口,时时刻刻涌出一股股人流,汇入大海。不断壮大的人流冲击着广场周围的房屋和不规则的墙角,犹如海浪冲击海岸上伸突出来的岬角。司法宫那巍峨的哥特式①建筑的正面中央,有一座高大的台阶,两股人流不断上上下下,到了台阶中层,一分为二,沿着两侧的台阶奔泻而下,可以说,犹如两股流水不断泻入广场,正如瀑布泻入湖泊一样。喊声、笑声、无数双脚的践踏声,合成巨大的喧嚣,这喧嚣有时会变得凶猛异常,人流的后浪把前浪推向台阶,有时却又后退,引起阵阵骚动,掀起团团旋涡:不是御前大法官府的一个弓箭手在推推搡搡地维持治安,就是一个骑警的马在那里尥蹶子。这个妙不可言的维持治安的传统由御前大法官府传到统帅府,又传到骑警队,再传到当今巴黎警察总队。

家家户户,大门口、窗户前、窗洞里、屋顶上,满是人头,成千上万。市民们一张张善良的面孔,平静而诚实,注视着司法宫,注视着嘈杂的人群,他们个个心满意足。因为,即使在现在,有许多巴黎人仍只满足于旁观看热闹。眼前是一堵高墙,高墙后面正在发生什么大事,这高墙本身就足以使人产生兴趣了。

P13-17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巴黎圣母院(插图珍藏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5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