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西南联大文学课(八品)

封面

作者:朱自清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

ISBN:978754555794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一代学者,为他们所创造的成就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本套丛书力图通过在西南联大担任过教授的13位大师的优质文章,从文学、历史、哲学三个方面呈现西南联大通识课的面貌,并展现西南联大的学术风采,以及朱自清、冯友兰、陈寅恪等诸位大师的教学风格和人格修养。这些文章都是大师们在各自擅长领域所写下的,从中不但能看到大师们对于学问的认真,对于教育的坚持,还可以在这些文字后面看到大师们在时代剧变中始终屹立不倒的身影。本书主题是“文学课”。书中收录了朱自清、游国恩、罗庸、萧涤非、闻一多、浦江清等六位先生的文章,涵盖朝代更替与文学古今之变的关系、《红楼梦》的创作动机等重要的文学话题,并按历史顺序分为五个部分,将先秦到清朝期间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作者及其思想层层罗列、细细分析,通过文学来展现西南联大包容、高质量、重基础的通识教育,进而展现西南联大卓越的学术风采,以及各位先生新颖、全面、前沿性十足的学术成果。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一生著作颇丰,有《光明》《新年》等诗;也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名篇,其中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还有《诗言志辨》《新诗杂谈》等文论著作。其作品今被收录至《朱自清全集》中。

相关资料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 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汪曾祺 联大教授重创新,都以讲自己的教材为荣,讲现成的教科书为不光彩。这也是其他大学稀见的。——任继愈

本书特色

★诸子百家之后,又一场思想文化的盛宴!
★大师上的大学,堪称中国版“人类群星闪耀时”!
★出版史上首次联合收录朱自清、闻一多、罗庸、游国恩、萧涤非、浦江清等西南联大著名教授作品,再现西南联大文学通识课的面貌。
★筛选20多种底本,精心编校2年,勘误300余处,保证内容的纯粹、完整;高含2000多个知识点,国学知识一手掌握!
★深刻影响过杨振宁、邓稼先、许渊冲、汪曾祺的大师课,也是国人的必修课!
★多幅西南联大老照片及纪念碑文,真实走进西南联大,了解西南联大建校始末。
★朱自清、闻一多、浦江清等文学大师精讲数部经典名著及百家流派思想。内文按照朝代分为五个部分,将先秦到清朝期间一些重要的文学作品、作者及其思想层层罗列、细细分析,把握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

目录

/ 第一章/

朱自清、游国恩讲先秦两汉文学

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诗经》

新型历史著作《左传》《国语》

先秦诸子

屈原和“楚辞”

司马迁与《史记》

西汉后期的散文和辞赋

班固与《汉书》

东汉文人的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及其他

/ 第二章/

罗庸、萧涤非讲魏晋南北朝文学

曹氏父子的“一家辞赋”

所谓建安七子

左思、刘琨、郭璞

陶渊明及其作品

山水文学之肇始

钟嵘《诗品》及萧统《文选》

/ 第三章/

罗庸、闻一多讲隋唐五代文学

隋唐统一与文学之变古

唐诗及盛唐诗人

孟浩然及其作品

杜甫及其作品

中唐文学之创新与复古

晚唐五代文学及其文艺论

/ 第四章/

浦江清讲宋元文学

宋初的诗文革新运动

欧阳修及其作品

王安石及其作品

词曲的发展和词的概况

苏轼的散文

苏轼的诗

苏轼的词

杂剧作家的时代分期

关汉卿与《窦娥冤》

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

/ 第五章/

浦江清讲明清文学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金瓶梅》

清初的诗词与散文

孔尚任与《桃花扇》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曹雪芹与《红楼梦》

节选

东汉文人的五言诗

/ 游国恩/

现存有主名的东汉文人五言诗,数量虽然不多,但大体上可以看出文人五言诗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文献记载看,东汉时代的早期作家班固写的一首《咏史》诗,内容是咏缇萦救父,汉文帝除肉刑的事,可能是他被逮洛阳狱中所作。虽“有感叹之词”,但“质木无文”,缺乏形象性。这说明文人初学五言新体诗,技巧还很不熟练。其后张衡作《同声歌》,用新婚女子自述语气,可能有所寄托。这首诗感情真挚,词采绮丽,表达技巧已有一定的进步。如“思为莞蒻席,在下蔽匡床;愿为罗衾帱,在上卫风霜”数句,颇有乐府民歌情调,后来陶渊明《闲情赋》中“愿在衣而为领”一段,便是受了它的启发。东汉末,桓、灵之际,五言诗作者有秦嘉、蔡邕、郦炎、赵壹、辛延年、宋子侯等。秦嘉既作《述昏》等四言诗,又作《留郡赠妇诗》三首五言诗,说明诗人已不满于四言的旧形式,而在试探五言新体诗的创作。《赠妇诗》叙述作者奉役离家,不得与其妻面别的惆怅情绪,如云:“长夜不能眠,伏枕独辗转。忧来如寻环,匪席不可卷。”又云:“河广无舟梁,道近隔丘陆。临路怀惆怅,中驾正踯躅。浮云起高山,悲风激深谷。良马不回鞍,轻车不转毂。”以整齐排偶的语言,写真挚深厚的感情,朴素自然中表明了文人学习五言诗的技巧已渐趋熟练。蔡邕的《翠鸟》以鸟自比,反映了作者遭遇迫害,幸脱世网的心情。郦炎的《见志诗》二首(郦诗第二首《艺文类聚》题作《兰诗》,玩其词意,恐非)表示作者不信宿命的思想、超迈绝尘的雄心壮志和贤才被抑不用的感慨。特别是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篇末二诗,揭露东汉末年政治社会的黑暗,充满愤激情绪,其第一首有云:“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使人联想到李白的诗句:“万言不值一杯水!”正是封建文人生不逢时的共同命运。东汉的文人五言诗之所以日趋成熟,是和学习乐府民歌分不开的。上述几首诗,无论语言风格、比兴手法等方面,都可以看出乐府民歌的影响。但其影响最显著、艺术成就最出色的则为辛延年的《羽林郎》和宋子侯的《董娇饶》二篇。前者写胡姬的抗拒豪强,后者假设桃李和采桑女子互相问答,感叹盛年一去,即遭捐弃的不幸命运。风格逼近乐府民歌。不但表现技巧纯熟,而且深得乐府民歌的精神。现录《羽林郎》一篇如下: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

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渝。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辛延年、宋子侯,生平不可考,可能是熟悉乐府民歌的下层文人。《羽林郎》是乐府中的“杂曲歌辞”。它反映汉末官僚贵族、豪强恶霸对人民横加欺压的不法行为,故事情节颇与《陌上桑》相似。诗中极力描写胡姬服饰的豪华,有模拟《陌上桑》迹象。胡姬拒绝金吾子的调戏和引诱,显示了她的坚贞不屈的品格,这也和罗敷一样,都是民间女性中的光辉形象。诗中的故事、对话、结构和夸张的描写方法都具有乐府民歌的特色。

此外,东汉末年还有数量不少的无名氏“古诗”,其中一部分代表了那时文人五言诗的最高艺术成就,也标志着东汉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新阶段。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西南联大文学课(八品)》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49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