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大学生就业痛与搏-民生中国

封面

作者:邱吉等

页数:178

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4156408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邱吉、王佳菲、杨奎、王伟玮编著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痛与搏》从全球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交互作用的视角,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宏观分析;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二元结构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分配的历史沿革的视角,对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结构性失业和政策引导就业率的影响进行深度挖掘;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胜任力进行了剖析。《中国大学生就业痛与搏》在此基础上,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出发,提出了未来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大学生如何打造职业胜任力的基本方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作者简介

邱吉,女,1965年出生,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研究室主任,中国职业道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与认证——职业道德测评委员会成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精神的教学与研究]_作。出版专著《道德内化论》、《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变迁》等,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思想理论导刊》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并参与编写教材10余部。王佳菲,女,1977年出生,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近五年米,先后形成多项专著、合著、论文研究报告等成果,出版个人专著《揭开经济危机的底牌——透过(资本论)看新危机时代》,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完成了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改革开放三十年思想史”等省部级课题10项,现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资本主义危机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杨童,男,1969年出生,哲学博士,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秘书长,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主持或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及理论提升研究》等国家社科规划项目8项,北京市规划项目5项,省部级以上委托项目6项。出版《和谐的历史、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与预见》等著作12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项调研成果得到中央或北京市领导的肯定。201 1年八选北京市社科理论“百人工程”。王伟玮,男,1985年出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学士,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习,现任中美嘉伦国际咨询(北京)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高级咨询顾问,井在某托管企业中担任高管职务。在繁忙的主业工作之外,喜欢撰写经济、管理评论,代表作如《终结神话》、《价值创造:中国PE的王者基因》。曾带领团队系统地研究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当代中国青年思想嬗变、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本书特色

    邱吉、王佳菲、杨奎、王伟玮编著的《中国大学生就业痛与搏》一书,从全球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交互作用的视角,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了宏观分析;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二元结构以及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历史沿革的角度,从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结构性失业和政策导向中存在的负面影响等方面状况,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进行了深度挖掘;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及职业胜任力现状的分析描述,对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进行了梳理。

目录

前言导言:新中国大学生的就业之旅 一、“统包统分”与“一切听从党安排” 二、从“供需见面”到“双向选择” 三、从“自费上学”到“自主择业” 四、从“扩招”到“供过于求”第一章 大学生就业的基本逻辑 第一节 何为大学生就业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 二、大学生就业要义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之期望 一、满足生存需要 二、实现发展愿望 三、担负社会责任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市场现状扫描 一、宏观就业形势趋向好转,但专业差异明显 二、第三产业就业空间广阔,成为创业汇聚地 三、中小企业人才需求旺盛,但学生热情不高 四、应用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但学生胜任力差第二章 聚焦大学生就业尴尬现象 第一节 大学生就业尴尬现象“特写” 一、“大学生不如农民工”知识有何用? 二、“求职陷阱”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三、“蚁族”坚守还是回乡? 四、“啃老”什么时候才能“断奶”? 第二节 大学生“就业难”现象释义 一、大学生“就业难”曲线变化图 二、如何解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潜在隐忧第三章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现实因素 第一节 “天之骄子”缘何步入“买方市场” 一、人口禀赋丰裕,就业压力严峻 二、家庭教育支出,一笔寄托着厚望的投资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输送就业大军 四、速度放缓,就业增长率跑不过gdp 第二节 毕业后为何会陷于结构性失业 一、全球化浪潮,加剧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分化 二、产业结构变动及城乡区域差别,成为“无形指挥棒” 三、高学历的“敲门砖”,比不过高技能 第三节 高校培养质量成为人才供给的“硬短板” 一、专业设置,该以谁为“风向标” 二、教育质量,是否要以就业作为“试金石” 三、就业指导,怎样从“校园人”跨越到“职场人” 第四节 毕业生自身准备不足是关键内因 一、择业观:当理想遭遇现实 二、就业观:先就业还是先择业 三、从业能力: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在哪虽第四章 人才发展新坐标下的大学生成才 第一节 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观 一、何为“人才” 二、知识即力量,人才即财富 三、新型人才观正当其时 第二节 大学生成才新思路 一、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结合 二、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三、全面发展同个性发展的结合 第三节 大学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国外高校培养大学生人才面面观 二、国内高校试水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支持机制第五章 自我修炼,打造“职业胜任力” 第一节 换一换就业观念 一、 重拾就业心理平,衡 二、合理设定收入预期 三、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第二节 职业化能力全修炼 一、就业基本能力“大比拼” 二、从专业技能中看“端倪” 三、能力提升“胜”在勤修炼 第三节 职场新人的角色转换攻略 一、适应职场:外圆内方的精神 二、胜任职场:换上“人力资本”的标签结束 语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路径初探 一、发展经济以拓展就业吸纳能力 二、制定积极的就业政策导向机制 三、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 四、加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大学生就业痛与搏-民生中国》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2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