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桐龄
页数:189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130172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将中国党争的历史溯源到先秦时期,对诸子百家思想进行分析。然后分别对我国古代两千多年来发生的重要的党争,如东汉末年党锢之祸、两晋南北朝时代门第之见与方舆之见、唐代牛李党争、北宋新旧党争、两宋之际和战之论、南宋中叶伪学之禁、明代东林党争以及清末的帝后党争等进行详细的史实介绍和理论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作者简介
王桐龄(1878~1953),号峄山,河北任邱人,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清末中秀才,后考取京师大学堂,选送留学日本,1907年毕业于东京第一高等学校,191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为我国在国外攻读史学而正式毕业第一人。回国后,曾任北京政府教育部参事,后应聘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学校改为北京师范大学后,任教授,其间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课。主要讲授中国史、东洋史等课程,从事历史教学近四十年,桃李遍天下,为我国的历史教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术成果丰硕,专著有《中国史》《东洋史》《中国民族史》《儒墨之异同》《尚俭堂诗存》以及《中国历代党争史》等,并撰、译论文数十篇,发表于《师大月刊》《清华学报》《史学年报》等,其中多有开创性的研究视野和影响深远的见解,至今对我国史学界仍有影响。
本书特色
《民国文存:中国历代党争史》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主权者之位置、中国政治上二大潜势力、中国历史上之乱源与现有乱源之比较、南北思想之冲突、东西思想之结合(法学家与儒学家之冲突)、儒学之统一及其派别、钩党之狱成立之原因、东漠宦官之恣横、束漠中叶以后之土风、第一次钩党之狱、第二次钩党之狱、第六节党狱之余波及其结果等。
目录
序论
第一节 中国主权者之位置
第二节 中国政治上二大潜势力
第三节 中国历史上之乱源与现在乱源之比较
本论
第一章 先秦学派之竞争
第一节 南北思想之冲突
第二节 东西思想之结合(法学家与儒学家之冲突)
第三节 儒学之统一及其派别
第二章 东汉末年钩党之狱
第一节 钩党之狱成立之原因
第二节 东汉宦官之恣横
第三节 东汉中叶以后之士风
第四节 第一次钩党之狱
第五节 第二次钩党之狱
第六节 党狱之余波及其结果
第三章 两晋南北朝时代门第之见与方舆之见
第一节 古代门第之见之面影
第二节 两晋南北朝时代门第之见
第三节 两晋南北朝时代方舆之见
第四章 有唐中叶以后牛李党之倾轧
第一节 牛李党成立之原因
第二节 牛李结怨之始
第三节 牛党得意时代
第四节 李训、郑注专政时代
第五节 郑覃、陈夷行、杨嗣复、李珏倾轧时代
第六节 李卫公当国时代
第七节 两党党魁之末路
第五章 北宋中叶以后新旧党之竞争
第一节 北宋党祸成立之原因
第二节 郭后之废与范吕之争
第三节 庆历党议
第四节 濮议
第五节 神宗变法之动机
第六节 新党内阁之成立陈升之王安石内阁王珪蔡确内阁
第七节 旧党内阁之成立新法之废止新党之左迁司马光吕公着内阁、吕大防范纯仁内阁
第八节 旧党之内讧
第九节 新党之复活及其报复旧党之贬窜孟后之废章 惇内阁
第十节 混合内阁之成立新党之左迁孟后之复位韩忠彦会布内阁
第十一节 变态新党之出现党人碑之设立孟后之复废蔡京内阁
第六章 北宋末年之和战论
第一节 北宋对金和战不定之原因
第二节 恢复燕云间题
第三节 李纲、种师道进退问题
第七章 南宋初年之和战论
第一节 南宋初年和战不定之原因
第二节 李纲、黄愍善、汪伯彦去留问题
第三节 赵鼎张浚秦桧进退问题
第四节 岳飞之狱
第五节 李孟坚之狱王之奇之狱与赵汾之狱
第八章 南宋中年伪学之禁
第一节 伪学之禁之由来
第二节 伪学之禁以前王学派与程学派之倾轧
第三节 伪学之禁之始末
第四节 伪学之禁之取消
第九章 明末东林党之祸
第一节 东林党祸成立之原因
第二节 明代宦官之专横
第三节 明代士风之矫激
第四节 东林党之成立及其对他党之倾轧
第五节 三案之争论
第六节 东林党与魏忠贤之冲突
第七节 党祸之结果
第八节 党祸之余波
第十章 清末帝后党之争
第一节 戊戌政变之原因
第二节 德宗变法之动机
第三节 德宗变法之成绩
第四节 新政之推翻与新党之逮捕
第五节 戊戌政变之结果
结论
编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