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工业技术软件化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之路

封面

作者:李义章 等 编

页数:212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1117681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工业技术软件化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之路

内容简介

工业技术软件化是人工智能与工业技术的结合,它不仅促进了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也是推动工业进步的关键因素。本书系统地提出了“工业技术软件化”的概念,为工业技术的知识化、模型化和软件化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书中不仅阐述了工业技术软件化的理论,还提出了具体的方法论,包括如何将工业技术转化为软件产品,以及如何通过软件化推动工业技术的发展。本书还通过多个行业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工业技术软件化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实践,为读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作者简介

李义章,北京索为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数字研发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从2006年起,带领索为自主创新研发了SYSWARE——“工业软件操作系统”,并将此软件平台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电子等国内十大军工集团企业。宁振波,研究员,中国航空工业信息技术中心原首席顾问,中国船舶独立董事,中国核工业集团特聘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2003年,参与飞机制造业数字化工程,完成飞机研制体系数字化转型。2019年,荣获“第十五届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国设计70人”称号。赵翰林,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曾就职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索为系统,现为自媒体作者、微信公众号“数字工程”主理人、工程学数字图书馆建设者。闫丽娟,曾就职于第二炮兵、国家信息中心、神州数码,现任安世亚太高级副总裁,曾获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任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标准化委员会工业软件标准工作组(SAC/TC573/WG8)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对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发展有很大贡献。

本书特色

本书由国内资深专家联合编著。工业技术软件化是人工智能与工业技术的结合,它不仅促进了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也是推动工业进步的关键因素。本书系统地提出了“工业技术软件化”的概念,为工业技术的知识化、模型化和软件化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框架。书中不仅阐述了工业技术软件化的理论,还提出了具体的方法论,包括如何将工业技术转化为软件产品,以及如何通过软件化推动工业技术的发展。本书还通过多个行业的案例分析,展示了工业技术软件化在实际应用中的创新实践,为读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目录

丛书前言前言上篇 工业软件的发展脉络第1章 工业化进程1.1 第一次工业革命  / 21.2 第二次工业革命  / 61.3 第三次工业革命  / 81.4 第四次工业革命  / 11第2章 现代工程科学的形成2.1 现代工程科学的演进  / 132.1.1 古代,哲学与技术的分立  / 132.1.2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科学兴起  / 142.1.3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程科学诞生  / 162.1.4 第二次工业革命,工程科学与行业紧密结合  / 18丛书前言前言上篇 工业软件的发展脉络第1章 工业化进程1.1 第一次工业革命  / 21.2 第二次工业革命  / 61.3 第三次工业革命  / 81.4 第四次工业革命  / 11第2章 现代工程科学的形成2.1 现代工程科学的演进  / 132.1.1 古代,哲学与技术的分立  / 132.1.2 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科学兴起  / 142.1.3 第一次工业革命,工程科学诞生  / 162.1.4 第二次工业革命,工程科学与行业紧密结合  / 182.1.5 两次世界大战,科学、工程、技术融合  / 192.1.6 冷战与科技革命,建立技术科学  / 202.1.7 布什范式  / 222.2 科学的内涵  / 232.3 技术的内涵  / 242.4 工程的内涵  / 262.5 工程科学与工程技术  / 27第3章 工程科学软件化产生了工业软件3.1 工程设计的软件化  / 293.1.1 计算机出现之前的工程设计  / 293.1.2 计算机与工程设计的结合  / 303.1.3 工业软件行业蓬勃发展  / 323.2 科学计算的软件化  / 363.2.1 科学计算  / 363.2.2 计算物理学  / 383.2.3 计算力学  / 383.2.4 计算材料学  / 393.2.5 计算化学  / 403.2.6 计算生物学  / 403.3 工程方法的软件化  / 403.3.1 行业发展催生先进工程方法  / 403.3.2 仿真驱动的工程设计  / 413.4 波音公司的应用实践  / 433.4.1 起步  / 433.4.2 腾飞  / 443.4.3 巅峰  / 443.4.4 技术加持  / 45第4章 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分析4.1 我国工业软件的分类  / 474.1.1 研发设计类:差距较大,核心技术缺失多  / 484.1.2 生产制造类:高端乏力,细分领域有优势  / 494.1.3 运维服务类:前景广阔,国外技术仍领先  / 504.1.4 经营管理类:份额占优,高端市场待突破  / 514.2 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的现状  / 514.3 推动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力量  / 524.4 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支柱  / 534.5 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  / 54中篇 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发展之路第5章 现代工业技术的主线:工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活动5.1 工程师视角的工业技术  / 585.2 方案阶段  / 615.2.1 第一轮方案设计:需求设计  / 635.2.2 第二轮方案设计:概念设计  / 665.2.3 第三轮方案设计  / 685.2.4 方案阶段的重要性  / 715.3 工程研制阶段  / 745.3.1 详细工程设计、工艺设计、试制和试验  / 745.3.2 用仿真代替试验  / 765.3.3 供应商、主机厂和工程师  / 765.3.4 赋予产品高质量  / 795.4 批量生产阶段  / 825.4.1 工厂的工艺技术体系  / 825.4.2 制造基准信息:以BOM为中心  / 825.4.3 工厂规划与运营  / 835.5 产品运行与维护阶段  / 845.5.1 厂商积极提供运维服务  / 845.5.2 运维的模式与技术  / 855.5.3 高端运维:航天器在轨服务  / 87第6章 现代工业技术的要义: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6.1 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工业  / 896.1.1 互换性为大规模生产筑基础  / 906.1.2 品种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 926.1.3 有标准时间才有科学测定的生产率  / 926.1.4 国家推动标准化为各行业确立技术规则  / 946.2 模块化大规模提高产品研发生产效率  / 956.2.1 模块化体现系统设计  / 966.2.2 模块化促进知识分工  / 976.2.3 模块化关键在于处理耦合  / 986.3 系列化促进产品持续改进  / 1016.3.1 采用货架技术加速新产品上市  / 1016.3.2 建立产品型谱降低技术风险  / 1036.3.3 规划产品线瞄准细分市场  / 103第7章 现代工业技术体系的层次7.1 基础共性的工业技术  / 1057.2 行业通用的工业技术  / 1077.3 企业专有的工业技术  / 109第8章 中国的工业技术软件化8.1 工业技术软件化:源于中国的产业赛道  / 1138.2 工业技术软件化的定义  / 1148.3 工业技术软件化参考架构  / 1158.3.1 工业技术积累是基础  / 1168.3.2 软件化过程与技术是关键  / 1178.3.3 构建工业软件生态是目标  / 1178.4 工业技术软件化的解析  / 1178.4.1 工业技术软件化的方法论  / 1178.4.2 工业技术软件化的完整逻辑  / 1198.4.3 工业技术软件化的过程  / 120第9章 工业技术软件化的实践9.1 工业技术软件化技术体系  / 1259.1.1 可视化工业APP开发技术  / 1259.1.2 工业APP标识流通技术  / 1289.1.3 工业APP集成应用技术  / 1309.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工业技术软件化 中国工业软件发展之路》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