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朱全福著
页数:336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668037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三言”、“二拍”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艺术成就,无论是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叙述语言的明白如话、富于表现力,还是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创作特色,其对晚明社会生活反映的广度和深度在明代的拟话本小说创作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三言”、“二拍”研究》针对其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和思想内涵深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探讨。
作者简介
朱全福,1963年生,江苏昆山人。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在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对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是明清小说有强烈的爱好及浓厚的研究兴趣,特别是对明代“四大奇书”及“三言二拍”尤为突出。先后在《明清小说研究》、《人民论坛》、《名著欣赏》等核心刊物及其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出版专著一部;承担省级科研项目一项,市厅级科研项目两项;获得市厅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次;主编《应用文写作与例文剖析》教材一部,参编《写作新教程》教材一部。教书育人,乐在其中。
本书特色
朱全福编著的《“三言”、“二拍”研究》抓住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予以细腻的解剖和分析。该书的“人物形象篇”,分析了“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少女、少妇、老妇、妓女)、商人形象(苏州商人、徽州商人)、士人形象(秀才、监生)、官吏形象(清官、贪官)。这样的人物类型的划分是准确的,因为“三言二拍”中涉及商人题材,描写恋爱与婚姻题材的作品,占据了很大比重,几乎超过一半。著者这种条分缕析的处理方式也是精细化的,看出了社会人群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例如,著者把“三言二拍”中少女形象分为官家少女、富家少女、市民少女、商人少女、村民少女等;其所嫁的对象又分为书生、儒士、商人、官员、工匠等。著者总结和归纳了这些少女的爱情和婚姻的诸种模式,即从一而终式、好事多磨式、两情相悦式、痴心女子负心汉式、一波三折式、偷情被杀式、慧眼相识式、弄假成真式、侠肝义胆式、才子佳人式、鬼神相助式等。
目录
序
前言
人物形象篇
第一章 “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
第一节 “三言”、“二拍”中的少女形象
第二节 “三言”、“二拍”中的少妇形象
第三节 “三言”、“二拍”中的老妇形象
第四节 “三言”、“二拍”中的妓女形象
第二章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
第一节 “三言”、“二拍”中的商人形象概述
第二节 “三言”、“二拍”中的苏州商人形象
第三节 “三言”、“二拍”中的徽州商人形象
第四节 “三言”、“二拍”中苏州商人和徽州商人形象之比较
第三章 “三言”、“二拍”中的士人形象
第一节 “三言”、“二拍”中的士人形象概述
第二节 “三言”、“二拍”中的秀才形象
第三节 “三言”、“二拍”中的监生形象
第四节 “三言”、“二拍”中士人形象个案分析
第四章 “三言”、“二拍”中的官吏形象
第一节 “三言”、“二拍”中的官吏形象概述
第二节 “三言”、“二拍”中的史上著名官吏形象
第三节 “三言”、“二拍”中的清官和贪官形象
第四节 “三言”公案小说中的判案官形象
思想内涵篇
第五章 “三言”、“二拍”的市民性属性
第一节 话本小说与市民文学的渊源关系
第二节 “导愚”、“适俗”的创作主张
第三节 “耳目之内”的取材途径
第四节 传奇述异的创作手法
第六章 “三言”、“二拍”的商业思想
第一节 经商是善业,不是贱流
第二节 “三言”、“二拍”中的商贾之道
第三节 “三言”、“二拍”中的士商对流现象
第七章 “三言”、“二拍”的情爱思想
第一节 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第二节 “三言”、“二拍”与《十日谈》情爱思想之比较
第三节 虚情总把真情欺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