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知识的面孔与主体的命运

封面

作者:陈平辉,熊进萍

页数:245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068314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探究“体系化”在教育、知识、思维、人文、管理诸方面存在的负面影响及相关对策。从教育学、思维学、管理学、诗学等人文科学多角度进行了分析与阐述等。书中对教育中的知识管理,对体系化知识与体系化思维母弊饔?对系统论的反思等问题作了富有新意的独特论述。

作者简介

陈平辉,1962年10月生,江西南城人,教授,硕士导师。1984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1991年于北京师范大学完成“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课程学习,1996年至1997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任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高教研究所所长,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文艺学会理事、江西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理事、江西省高教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教改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2部。
熊进萍1964年11月生,江西宜丰人,现为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江西省外国文学学会理事。1986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1992年于北京大学完成“世界文学”研究生课程学习。主持完成省级科研、教改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与人合作主编并出版教材2部。

本书特色

《中国书籍文库:知识的面孔与主体的命运》从教育学、思维学、管理学、诗学等人文学科多角度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对知识体系和制度体系作用于人的思维、作用于人的主体成长、作用于人的差异、作用于人的主体异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提出了一系列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提出了一些新念,为教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深层次的思想资源。

目录

第一章 体系概念的演化一、用同一观念统一体系现象的根据二、“体系”概念的本体论意义三、“体系”概念的认识论意义四、20世纪对体系本体论理解的恢复五、本体论观点与认识论观点的交织六、“体系”概念的现代意义第二章 体系的价值一、体系是思想完美者的自然形式二、体系:有力的工具、迷人的网三、体系化学科的优越地位四、体系的正值伴随着知识的正值第三章 体系的负面影响一、质疑知识的体系化及体系化思维二、体系的旧衣衫是罩不住自由灵魂的身躯的三、体系的惰性力四、体系的负值——窒息人类的原创力五、体系化与功利化六、体系化与“单向度的人”七、抗拒体系的逼迫
第四章 体系与现代教育一、体系、差异与文明生活二、教育竞争与“体系”统治三、西方的没落与技术“座架”四、现代大学制度,从单一走向体系化五、体系化是教育的一种控制形式六、学科体系与规训权力七、传统知识观与传统高等教育理念八、教育视角的当前优越性九、体系作为知识与权力的中介十、知识作为历史的“见证”十一、知识的历史性与人的有限性十二、大学理念与教育理性十三、体系化的显性知识与模糊性的隐性知识十四、正确处理各类知识间的关系十五、知识的新特征与教育的关系十六、后现代语境与教育中的“体系”问题十七、后现代知识观对当代高等教育理念的影响十八、超越知识论的真理观十九、“十”字型知识结构与课程体系的建设二十、自在的知识与自为的知识第五章 哲学领域的搏斗一、传统哲学的终结与现代哲学的转向二、体系化与启迪化——哲学的两大范式之争三、体系与证伪四、体系与纲领五、体系与范式六、演绎是体系构建的必要工具七、归纳法也是体系家族的重要成员八、范式的衰微与纲领的退化九、结构主义与反结构主义十、福柯的意义与告别福柯十一、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反拨
第六章 超越体系一、“关切你自身”与“认识你自身”二、在场的形而上学与声音中心主义批判三、“游戏”精神的回归四、知识与素养五、体系与现代性问题六、体系与交往七、互文性与跨越体系第七章 反体系化的诗学之维一、哲学与诗在半路上相遇二、罗兰·巴特的批评观与文体学思想三、小说性——小说文体反体系的文化哲学意味四、陆九渊心学的解构意义五、博尔赫斯梦幻与激情的诗学理想六、文学话语的语境回归主要参考著述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知识的面孔与主体的命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1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