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践
页数:122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161077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政教关系史的研究在世界各国的学术界,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套装上下卷)》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进行综合考察,解释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故教”一词的确切含义,并以此为导向探讨了中国政教关系的实质。作者通过对中西政教关系的广泛比较,厘清了政治内部的三重结构,即政治权力、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世界各国不同类型的宗教分别作用于政治的这三重结构,就产生了神权政治、国教统治、以教辅政、世俗政治等政教关系的四种形态。作者指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宗教所发挥的政治作用,并不仅具有辅助统治的作用,而且还有和谐社会、安定人心、缓和矛盾、救济民生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样就可以对宗教这种几乎与文类文明历史伴随始终的文化体系,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套装上下卷)》对于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学、艺术、教育等领域的历史,对予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对于界定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差异,对于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热点和冲突,都具有极为重要并极为迫切的理论意义。特别是《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套装上下卷)》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对古代政府的宗教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阐述了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当代的宗教管理部门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张践,男,汉族,1953年3月出生。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授,教育部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基地专任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普及委员会主任,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中国宗教学学会理事。长期从事中国宗教史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工作。独立完成或合著:《中国宗教通史》(上下卷,2000年1月。该书2002年获教育部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历代民族宗教政策》、《宗教·政治·民族》(2004年9月,国家社科基金优秀成果文库第一批入选项目,获第五届吴玉章科研成果奖)、《民族宗教的社会理论考察》、《中国春秋战国宗教史》、《中国宋辽金夏宗教史》、《中国民国宗教史》、《中国佛教》、《世界中世纪宗教史》、《国学三百题》、《德性与功夫——中国人的修养观》等10余本,发表了《儒教与中国政治》、《儒家宗教观的形成及其历史影响》、《儒家孝道观的形成与演变》、《儒家的“德治”与“礼治”》、《民族宗教政策与国家统一》、《元代宗教政策的民族性》、《论改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等论文百余篇。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政教关系史(上下)》以跨文化的广阔视野,依据世界经验和中国经验,对“政教关系”从理论上重新解读,突破把政教关系仅仅视为国家政权与教会组织之间关系的流行的狭义理解,全面论述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揭示政治的三重结构:政治权力、政治意识形态、政治文化,论述宗教对三者的作用,形成广义的政教关系论,把政教关系研究范围拓宽了,这是理论上一大创新。对世界主要国家政教关系进行类型分析,概括出四种类型:政教一体型的神权政治、政教依赖型的神学政治、政教主从型的神辅政治、政教独立型的法制政治。这样的理论既可以解释世界各国政教关系形态的差异,又能够说明从上古到中古到近现代社会政教关系的演变,具有时空多维的涵盖性。
作者张践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史、宗教史知识功底和创新性思维,对中国古代政教关系的历史作了全方位、贯通式的论述。纵向的跨度,从原始社会到清朝中期;横向的跨度,包括各大宗教、各民族地区。以政教关系历史演进为纬线,按阶段分期论述;以政教关系的层次和功能为经线,分专题论述。由史出论,把中国政教关系的内在规律,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式加以系统表述,通过丰富多彩、生动典型的历史资料与画面加以呈现。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原始宗教与原始政治——对公共权力既保护又限制
第三章 夏商周三代的政教关系——中国的神权政治时代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教关系——从“神治”走向“人治”
第五章 秦汉三国的政教关系——儒教地位的确立和佛、道教的生成
第六章 两晋南北朝的政教关系——儒佛道三教的冲突与融合(上)
下卷
第七章 隋唐五代的政教关系——儒佛道三教的)中突与融合(下)
第八章 宋元时代的政教关系——三教合一与民族宗教问题的凸显
第九章 明至清中期的政教关系——对宗教的过度管理与宗教的民间化
第十章 中国古代政教关系的历史特点与经验教训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