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日辉,俞樟华,宫云维主编
页数:699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034354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集收录公元2012年11月在中国杭州市举办吴越文化与《史记》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史记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研讨论文,编列为《史论论丛》第九集,收录论文共计73篇。
目录
节选
一、孝文帝的继位、辞世及其临终遗诏 孝文帝的继位颇具传奇色彩。公元前180年,高后八年秋七月辛巳,称制八年的吕后驾崩,吕氏家族和刘汉宗室及其拥戴者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以陈平、周勃为代表的朝廷重臣一举铲除诸吕。此时高帝的八个儿子中,长子齐悼惠王刘肥卒于孝惠六年,赵隐王刘如意、赵幽王刘友、赵共王刘恢已被吕后剪灭,燕灵王刘建也死于吕后之前,只剩下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另外高帝的长孙是齐王刘襄,推本言之也可立。周勃、陈平等大臣深深领教过吕后擅权用事的威迫,因此议立汉嗣时,首先从情感上排除了由吕后抚养大的淮南王刘长,朝臣们为确保自己的利益还须找一个便于控制的继承人,而刘襄之弟有八人为王,可谓势力强健羽翼丰满,尽管齐王在诛诸吕时表现突出,大臣们仍以“母家恶”为由否决了齐王继嗣,而把目光锁定在代王身上,大臣们看好的正是继嗣者的平和与继嗣外家的软弱。代王母薄氏出身低微,在秦末诸侯纷起时曾被献给魏王豹,刘邦灭魏后,她成为俘虏被纳入后宫,生子刘恒。薄氏在刘邦生前无宠,吕后专权时得以躲过妒忌与迫害,出宫与儿子同居代国,成为代国太后。鉴于薄氏母子的谦退无为,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等大臣终以“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①为理由,从代地迎刘恒回京城长安拥戴为皇帝,尊奉薄氏为皇太后。尘埃落定,远离权力中心的代王刘恒成了各方势力均能接受的最终获益者,立为西汉的第三任皇帝,时年二十三岁。 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前承高祖、吕后之治,后启景帝之业,开创了汉兴以来的太平治世。公元前157年,即“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②文帝生前以德化民,躬修俭节,谨慎治国,临终之时,又以一份遗诏为其人生谢幕打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史记·孝文本纪》完整载录了文帝的这份遗诏,后世《汉书》、《汉纪》、《资治通鉴》也都依《史记》记录下文帝的遗诏,这在帝王本纪中是不常见的。为便于下文论述,特引文帝遗诏如下: “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俱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自当给丧事服临者,皆无践。绖带无过三寸,毋布车及兵器,毋发民男妇哭临宫殿。宫殿中当临者,皆以旦夕各十五举声,礼毕罢。非旦夕临时,禁毋得擅哭。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释服。佗不在令中者,皆以此令比率从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霸陵山川因其故,毋有所改。归夫人以下至少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