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晓峰
页数:35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161121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共11章,包括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内涵;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构成要素;中国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及其功能;中国文学史的基本问题;中国文学史的时间等内容。
作者简介
李晓峰,男,汉族,1962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现为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曾在《人民日报》、《文艺报》、《民族文学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部分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等全文转载(摘)。出版《玛拉沁夫小说艺术论》等著作四部。获国家、省部级政府奖六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省部级项目四项。
刘大先,男,汉族,1978年生于安徽六安,文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曾访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学、近代文化史,著有《时光的木乃伊》等。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民族文学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本书特色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由李晓峰和刘大先著,全书由“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前者重在“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建构与探讨,这是本书研究的核心内容;后者的“相关问题”是一个开放性的范畴,是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角度对中国文学史研究和少数民族文学学科诸多问题的检视与反思性探讨。具体涉及中国文学史书写、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各民族母语文学“不在场的在场”、中国历史哲学转型、世界多民族文学处境对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启示等实践与理论问题;在微观上,深度探析了中国文学的时间、空间、中国文学史的基本属性、制约中国文学史写作的诸多深层原因,在宏观上探讨了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基本特征、走向以及各民族文学的互动关系。在体例上分为上、下两部分,即“基本问题研究”与“相关问题研究”。
目录
上部 基本问题研究
第一章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内涵
一、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法理基础
二、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理依据
三、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学科基础
四、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基本内涵
第二章 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构成要素
一、多民族历史观
二、多民族文学观
三、多民族民族观
四、多民族国家观
五、多民族哲学观
第三章 中国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及其功能
一、现代知识转型与文学地位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