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栾景河张俊义编
页数:全2册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0973892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无论是近代外交,还是当代外交,均是主权国家间为维护本国、本民族利益对外交涉的过程与结果。但不能否认,民族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想在这个交涉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存续于有形与无形之间,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承,一种在继承与批判中的反思。相对而言,外交是一个具体的过程,突出的更是一种结果。各国的国情不同,文化的差异、社会发展进程的此消彼长都直接影响到中外交涉的结果。栾景河、张俊义主编的《近代中国–文化与外交(上下)》文集,试图帮助我们回忆、思考,并感受这样个有形与无形的变化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本书特色
无论是近代外交,还是当代外交,均是主权国家间为维护本国、本民族利益对外交涉的过程与结果。但不能否认,民族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想在这个交涉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化存续于有形与无形之间,更多体现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承,一种在继承与批判中的反思。相对而言,外交是一个具体的过程,突出的更是一种结果。各国的国情不同,文化的差异、社会发展进程的此消彼长都直接影响到中外交涉的结果。栾景河、张俊义主编的《近代中国–文化与外交(上下)》文集,试图帮助我们回忆、思考,并感受这样个有形与无形的变化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目录
前言
上卷
东西国际秩序原理冲突下的外交转型——论“以不治治之vs.实效管辖”的清末朝鲜门户开放
论“情势变迁原则”在中国外交史中的运用
“文明”会冲撞?从马来西亚华人穆斯林谈起
中外条约关系的酝酿及趋向
清代中国的外政秩序
朝鲜开港前中韩朝贡体制的变化——以《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
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之间——晚清中朝秩序的重新建构
近代租借条约缔约双方权利义务问题初探
清季中俄文化关系史三题
商人集团与中西关系建构——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体制的再认识
赫德与晚清中国驻英使馆
清末洋幕员的权力分配和斗争——以德璀琳和汉纳根为例
清前期澳门贸易的几个问题。
19世纪后期博览会知识的接纳及举办博览会的设想——以晚清驻外使馆的作用为中心
上卷
东西国际秩序原理冲突下的外交转型——论“以不治治之vs.实效管辖”的清末朝鲜门户开放
论“情势变迁原则”在中国外交史中的运用
“文明”会冲撞?从马来西亚华人穆斯林谈起
中外条约关系的酝酿及趋向
清代中国的外政秩序
朝鲜开港前中韩朝贡体制的变化——以《燕行录》为中心的考察
在宗藩体制与国际公法之间——晚清中朝秩序的重新建构
近代租借条约缔约双方权利义务问题初探
清季中俄文化关系史三题
商人集团与中西关系建构——鸦片战争前中西关系体制的再认识
赫德与晚清中国驻英使馆
清末洋幕员的权力分配和斗争——以德璀琳和汉纳根为例
清前期澳门贸易的几个问题。
19世纪后期博览会知识的接纳及举办博览会的设想——以晚清驻外使馆的作用为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