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从古典到现代-中国文学演变主潮之1840-1916

封面

作者:尚静宏,杨亮合著

页数:407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649054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从古典到现代:中国文学演变主潮之1840-1916》主要内容包括:语境:现代性体验缓慢地发生;现代性文学的初步呈现;文坛边缘地带的读物;时代:现代性体验渐成社会主流;民族革命思潮的物化文本等。通过对1840~1916年间中国文学的全景式考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1840~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伴随着中国社会现代性的缓慢发生,中国现代性文学开始萌芽;1894~1911年间,伴随着现代性体验渐成中国社会的主流,现代性文学趋于繁荣;1912~1916年间,伴随着中国社会政体现代性的开始初步实现,现代性文学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成熟;同时,本时期出现的新文化运动,意味着”五四”新文学已经呼之欲出。1912~1916年间的中国现代性文学的进一步成熟,□大程度地为”五四”新文学的出现提供了准备,成为孕育”五四”新文学的温床。

本书特色

《从古典到现代–中国文学演变主潮之1840-1916》编著者尚静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语境:现代性体验缓慢地发生;现代性文学的初步呈现;文坛边缘地带的读物;时代:现代性体验渐成社会主流;民族革命思潮的物化文本等。
通过对1840~1916年间中国文学的全景式考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1840~1894年甲午战争前夕,伴随着中国社会现代性的缓慢发生,中国现代性文学开始萌芽;1894~1911年间,伴随着现代性体验渐成中国社会的主流,现代性文学趋于繁荣;1912~1916年间,伴随着中国社会政体现代性的开始初步实现,现代性文学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成熟;同时,本时期出现的新文化运动,意味着“五四”新文学已经呼之欲出。1912~1916年间的中国现代性文学的进一步成熟,最大程度地为“五四”新文学的出现提供了准备,成为孕育“五四”新文学的温床。

目录

前 言

□□章 语境:现代性体验缓慢地发生

□□节 现代性因素逐渐渗入中国社会

第二节 现代性因素开始出现在中国文学中

第三节 新旧杂糅的文本言说空间

第二章 现代性文学的初步呈现

□□节 传统诗文现代转型的□初尝试

第二节 现代性小说的艰难启动

第三节 现代职业文学创作的开端

第三章 主流文坛的诗文创作

□□节 面对变局的初步反应

第二节 宋诗运动席卷主流诗坛

第三节 桐城派古文的兴盛

第四章 文坛边缘地带的读物

□□节 变异的侠客

第二节 “狭邪”的言情

第五章 时代:现代性体验渐成社会主流

□□节 现代性因素加速进入中国社会

第二节 现代性因素在中国文学中成长

第三节 现代性文学的趋于繁荣

第六章 民族革命思潮的物化文本

□□节 现代性的女性文学开始萌芽

第二节 颇有声势的革命派诗文创作

第三节 革命者的小说创作

第七章 现代性文学的另一维度

□□节 维新志士的文学活动

第二节 蔚为大观的“新诗”创作

第三节 步入高潮期的现代性小说创作

第八章 古典性体验的顽固坚守

□□节 同光体诗歌

第二节 古文与小说

第九章 酝酿:现代性体验的继续深化

□□节 与政体现代性的初步实现相伴

第二节 现代性因素在中国文学中持续累积

第三节 “回旋中”的现代性文学

第十章 现代性体验继续深化的镜子

□□节 零余者的悲怆身影

第二节 留下时代的写真

第十一章 民初文学演进的丰富性

□□节 徐枕亚的意义

第二节 鸳蝴派群星及其他

第十二章 异趣的中文创作

□□节 丰富的诗词创作

第二节 缅怀与卫护

结语

重要参考文献

后 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从古典到现代-中国文学演变主潮之1840-1916》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97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