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孟晓驷著
页数:346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
ISBN:97870200532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本书特色
在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国际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的今天,改革开放的中国既面临着发展文化产业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无以回避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中国新兴的文化产业发展如何能够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的生产怎样才能均衡发展?这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当今经济学界应该关注的视点,也是本书分析探讨的肯綮所在。本书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把经济学研究方法与历史文化分析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对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进行微观与宏观、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并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目录
导 言第一章: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第二章:本文的结构与方法第三章: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篇: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均衡理论第四章:物质产品需求与文化产品需求均衡定理(定理一)第一节: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引出的物质产品需求与文化产品需求均衡发展的假说第二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物质、文化产品需求均衡第三节:印第安人的风俗和鲁滨逊的故事第四节:物质产品需求与文化产品需求均衡定理第五节:历史的证明第五章: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均衡定理(定理二)第一节: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的不同特点第二节: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均衡定理第三节:维权成本与所有人收益–对定理二第二个假定条件的证明第四节:维权成本、维权体系建设与社会选择
第二篇:商品经济时代的社会选择观及其历史演变–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生产由非均衡走向均衡的理论轨迹第六章:古典经济学家对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的态度第一节:威廉配弟的认识述评第二节:亚当斯密的认识述评第三节:大卫李嘉图的认识述评第七章:李斯特:生产力理论与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均衡第一节:文化在生产力理论中的意义第二节:文化的作用方式第三节: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的关系第四节: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相互关系的演变趋势第五节:小 结第八章:马克思、恩格斯对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生产的认识第一节: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第二节:文化产品效用的增加与文化产品需求的扩大第三节: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的变动趋势第四节:小 结第九章:其他有关经济学观点对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均衡发展趋势的证明第一节:恩格尔系数的证明第二节:配弟一克拉克法则中的历史趋势演变第三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证明第四节:波特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第三篇:经济发展、产权维护与文化产业第十章: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与产权维护的关系第一节: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第二节:法制建设与文化产品的产权维护第十一章:产权维护与文化产业第一节:产权维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第二节:文化产业的功能和作用第十二章: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第一节:社会需求与文化产业第二节:商品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文化产业的作用形式及变化趋势第三节:文化产品内在需求的作用第四篇: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产业第十三章:中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结构的变化第十四章:中国的维权体系建设第十五章: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文化产业发展第十六章: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必要性第一节: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开放条件下国外文化产业的影响和冲击第十七章: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第一节: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二节:中国文化产品维权状况第三节: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对策第十八章:结语
余论:相关学派及其理论简述第十九章:文化产业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十章:英国文化研究的文化产业理论第二十一章:中国理论界关于文化产业的争论综述参考文献
后记附录:中国和平发展时代的文化使命在全新的时代坐标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一 绪论二 以全新的理念指导文化产业发展三 在全新的时代坐标中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网络注入文化的灵魂 为文化插上网络的翅膀–中国网络文化发展与政策走向研究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一 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和发展二 经济与文化的双向互动三 中国文化产业的选择高科技,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创新2005,中国文化建设的三个课题一 体制改革–中国文化的突破二 科技提升–传统文化的换装三 市场挑战–民族文化的远航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创举–“中国文化年”的启示中法文化年启示录让文化成为经济进步的新形象信息文化产业崛起”和谐世界”理念的文化意蕴中国:文化外交显魅力
第一篇: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均衡理论第四章:物质产品需求与文化产品需求均衡定理(定理一)第一节: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引出的物质产品需求与文化产品需求均衡发展的假说第二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物质、文化产品需求均衡第三节:印第安人的风俗和鲁滨逊的故事第四节:物质产品需求与文化产品需求均衡定理第五节:历史的证明第五章: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均衡定理(定理二)第一节: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的不同特点第二节: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均衡定理第三节:维权成本与所有人收益–对定理二第二个假定条件的证明第四节:维权成本、维权体系建设与社会选择
第二篇:商品经济时代的社会选择观及其历史演变–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生产由非均衡走向均衡的理论轨迹第六章:古典经济学家对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的态度第一节:威廉配弟的认识述评第二节:亚当斯密的认识述评第三节:大卫李嘉图的认识述评第七章:李斯特:生产力理论与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均衡第一节:文化在生产力理论中的意义第二节:文化的作用方式第三节: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的关系第四节: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相互关系的演变趋势第五节:小 结第八章:马克思、恩格斯对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生产的认识第一节: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第二节:文化产品效用的增加与文化产品需求的扩大第三节: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的变动趋势第四节:小 结第九章:其他有关经济学观点对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均衡发展趋势的证明第一节:恩格尔系数的证明第二节:配弟一克拉克法则中的历史趋势演变第三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证明第四节:波特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第三篇:经济发展、产权维护与文化产业第十章: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与产权维护的关系第一节: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第二节:法制建设与文化产品的产权维护第十一章:产权维护与文化产业第一节:产权维护与文化产业发展第二节:文化产业的功能和作用第十二章: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第一节:社会需求与文化产业第二节:商品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文化产业的作用形式及变化趋势第三节:文化产品内在需求的作用第四篇: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产业第十三章:中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结构的变化第十四章:中国的维权体系建设第十五章: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文化产业发展第十六章: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必要性第一节: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节:开放条件下国外文化产业的影响和冲击第十七章: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第一节: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第二节:中国文化产品维权状况第三节: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对策第十八章:结语
余论:相关学派及其理论简述第十九章:文化产业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十章:英国文化研究的文化产业理论第二十一章:中国理论界关于文化产业的争论综述参考文献
后记附录:中国和平发展时代的文化使命在全新的时代坐标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一 绪论二 以全新的理念指导文化产业发展三 在全新的时代坐标中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网络注入文化的灵魂 为文化插上网络的翅膀–中国网络文化发展与政策走向研究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一 文化产业概念的提出和发展二 经济与文化的双向互动三 中国文化产业的选择高科技,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化创新2005,中国文化建设的三个课题一 体制改革–中国文化的突破二 科技提升–传统文化的换装三 市场挑战–民族文化的远航中欧文化交流史上的创举–“中国文化年”的启示中法文化年启示录让文化成为经济进步的新形象信息文化产业崛起”和谐世界”理念的文化意蕴中国:文化外交显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