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因素研究及其治理建议

封面

作者:黄润龙著

页数:39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0101099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大量实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重点分析全国345个地(市)及2869个县(市、区)妇女社会因素、经济发展因素和传统文化因素对0岁组和0-4岁人口性别比的影响机制,探讨了人口性别比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多元相互关系。本书使用单变量的相关分析和多变量回归分析等技术手段,从生育管理、妇女社会地位、传统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多角度入手,选择确实有代表性的指标作为自变量,定性定量地研究这些因素对人口性别比偏高的影响。

作者简介

黄润龙,1952年出生,1982年和1992年分别获得南京大学理学硕士和伦敦大学医学人口学硕士。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人口研究所负责人、硕士生导师,兼任南师大金陵妇女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江苏省人口学会理事、南京市人口学会理事、省老年学会理事和省老年学咨询专家委员等。长期从事人口社会学、人口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社会经济学、老年学、老人健康、弱势人口、统计分析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擅长社会经济数据的实证分析和研究。自1987年以来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海外移民和美籍华人》和大学教材《数据统计与分析技术》,并主编及参编学术著作4本。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各级人口计生委、统计局、教育局等科研课题30余项。

本书特色

《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因素研究及其治理建议》编著者黄润龙。
本课题集合运用了社会学、人口学与统计学等多种方法,从历史和国际的大视野出发,着眼于县市的中观层面,在拥有丰富的中外文献和数据资料基础上,通过纵向分析和比较分析,图文并茂地描述了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现状、特征、差异、原因,以及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关系,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我之见,择其要者,如下几点值得重视。

目录

序言探求人口协调发展的科学道路 前言 绪论 第一节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基本概念 一、出生性别比定义 二、出生性别比的正常值域 三、出生性别比指标的特点 第二节国外研究综述 一、研究进程 二、各国研究状态 第三节国内学者对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研究综述 一、出生性别比偏高状态 二、理论研究 三、实证研究 第四节研究设计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研究模型 三、研究资料 第五节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的难点 三、研究的框架 第六节小结 第一章世界各地区出生性别比分布状态 第一节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出生性别比的分布状态 第二节世界若干国家。0-4岁性别比随时间演变 第三节美国出生性别比的分布状态 一、出生性别比随婴儿母亲生育年龄的变化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随胎次孩次的变化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四、出生人口性别比随不同人种的变化 第四节印度出生性别比的分布状态 一、近年印度的出生性别比及其分布 二、印度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 三、政府对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治理策略 第五节韩国和新加坡的出生人口性别比 一、韩国分孩次出生人口性别比 二、新加坡分孩次出生人口性别比 第六节小结 第二章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基本状态 第一节历史上我国儿童性别比 一、历史上我国儿童性别比高 二、历史上的溺婴现象严重 三、古代我国婚嫁人口性别并不平衡 四、古代社会对男孩的偏好强烈 五、近代我国出生性别比高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出生性别比演变特点 一、出生性别比随时间变化大 二、我国0-4岁人口性别比的演变状态 第三节2000年我国各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布特点 一、2000年我国省级行政区出生性别比的分布规律 二、2000年我国地市级行政区出生性别比的分布规律 三、2000年我国县市区出生性别比的分布规律 第四节1990–2000年我国出生性别比差异的地区分布 一、各省市自治区出生性别比随时间的变化特征 二、各县市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 第五节小结 第三章意愿生育性别偏好 第一节意愿生育性别偏好研究的意义 一、妇女意愿生育性别比的定义 二、意愿生育性别比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国外意愿生育性别研究进展 一、国际人口科学研究联盟(IUSSP)研究结果 二、后续国外研究进展 第三节我国意愿生育性别比的调查研究 一、2003年意愿生育性别比调查结果 二、2005年已婚育龄妇女调查结果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出生性别比资料来源及可靠性研究 第一节出生性别比资料主要来源 一、统计部门数据 二、人口计生委数据 三、卫生部门数据 四、公安户政数据 五、教育部门数据 六、不同来源资料的可信区间估计 第二节出生性别比资料质量比较 一、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与公安户政登记资料 二、人口计生委资料与公安户政登记资料的比较 第三节小结 第五章传统文化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传统文化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传统文化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定性分析 一、传统生育文化的特点 二、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 三、传统文化的习俗–文化民俗与出生人口性别比 第三节传统文化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定量分析 一、非农业人口比重对0-4岁人口性别比的影响 二、家庭规模对0-4岁人口性别比的影响 第四节小结 第六章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定性分析 一、妇女就业水平、就业结构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 二、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差异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 三、不同性别退休年龄和土地使用权益对妇女权益的影响 第二节妇女社会地位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定量分析 一、妇女受教育程度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的定量分析 二、受教育程度性别差异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影响的分析 三、婴儿死亡率性别差异与出生性别比的关系 第三节小结 第七章生育水平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生育政策、生育水平对出生性别比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八章造成出生性别比升高的经济因素分析 第九章影响出生性别比的“非常规”因素探讨 第十章出生性别比的实地调查 第十一章影响出生性别比的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分析 第十二章主要结论和建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因素研究及其治理建议》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92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