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法)蒙达朗拜尔 著,桑韶华 译
页数:169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12117834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人生励志书。于格德蒙达朗拜尔是名才华横溢的年轻艺术家(电影制作、记者、画家),他旅居纽约华盛顿广场旁一条艺术家聚居的小街。英年失明,无论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灾难,何况对一个画家呢?他身处死亡与重生之间。于格以极为真挚的口吻,不屈不饶的精神,富有哲理的思想和他的幽默风格写下他失明前后的生活轶事,特别是对他重新获得的这个世界,对不可见的世界的思索与追求。他没有被这场飞来的横祸击垮,他在不断地向自己提出精神与肉体上的尖锐问题。他以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思想深度,以真人实事为基础,为我们展示了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跳得如此有力。赋予我们极大的激励和启示。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于格·德·蒙达朗拜尔 译者:桑韶华于格·德·蒙达朗拜尔(Hugues de Montalembert),1943年出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一个五代军宦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博览群书,精通绘画,大学时就读法律,二十五岁的他抛开优越的生活,去闯荡世界。在美国期间,他曾从事拍摄纪录片电影、记者、画家等不同职业。1978年某日,两名吸毒歹徒上门抢劫,他被穷凶极恶的暴徒泼来的硫酸烧毁了眼睛组织。经过多次医疗努力,最终不幸成为盲人,年仅三十五岁。经过这场不可承受的痛苦,他在绝望中挣扎、苦思、追索。在爱情的激励下,通过再教育的训练,他的生命重新焕发出活力。他以不屈不饶的精神开始写作生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揭露、痛斥暴力行径,至今,他已经出版四部小说。他热爱中国,曾多次在西安外国语学院工作。此书一经出版就引起很大轰动,几家电视台专访,各大报纸争相报道,曾先后被译为英文、意大利文、西班牙、德文等。在法国畅销十六万多册。在欧洲畅销数十万册,至今仍是年轻人自我奋进的励志经典。
本书特色
于格·德·蒙达朗拜尔编著的《失去双眼重组世界》中叙述了我们的离别情景。几年以后,当这本书的写作差不多终于结束之际,我把书稿一经交给出版社就决定立即奔赴印度。因为,我听人说过,瓦露赤卡在克什米尔地区一带的喜马拉雅山旅行跋涉。整整两个月当中,我疾步走在靠近冰川、位于大高原上的森林里,我穿越了拉达克(Lad·kh)、詹丝卡(Zanskar)高原山谷。在旅途上我时而步行,时而骑驴。偶然间,我会出乎意外地遇见个批发干果的商贩,或者一位出游的和尚。然而,我没有找到瓦露赤卡,但是我重新找到了自由。身体的和精神上的自由。
可谓过目不忘!于格以他令人恐惧的真实经历写成的这个故事一定会使每个读者难以忘怀。
——AlanSillitoe英国小说家,儿童图书作家,剧作家和评论家
它不仅仅是一部盲人的自传作品,也并不是一项单纯的创作。确切地说它是一部文学作品,是一部杰出、严酷,时而讽刺时而感悟并具有多姿多彩的作品。硫酸损坏了他的双眼但并没能把于格内心世界的景象和阳光烧毁、熄灭。
——《费加罗报》(leFigaro)
恐怖,激动人心,富有诗意,黑色幽默…他是一个被命运摧毁的艺术家,更是一个具有极高潜力的作家。
——《星期天电讯报》(Sunday Telegraph)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没有自怜。这是部诙谐有趣,充满诗情画意,黑色幽默,令人不安。是一部卡夫卡式的作品。
——《伦敦标准报》(TheLondonStanda)
令人惊奇,具有教育性,能启发灵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历。
《观察杂志》(TheObserver)保罗?贝利PaulBailey
他忽然陷入荒谬的医院和再教育中心……一个男人惊人的经历,他的毅力势不可挡。
——《早报》(Lematin)
就像作者的人生经历,这是一本内容极其丰富的书。它开阔,令人好奇,充满生气,幽默。丝毫不做作,十分真诚。这本书像一片映着自己样子的刀片一样令人心惊。
——《生活杂志》(Lavie)
傲然富有才气,通过这场愚蠢的悲剧他始终坦诚而自尊。这个男人定会领悟到人们的理解。这本书触及到真正的诗意!作者堪位才华横溢的新作家!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这是一本让人感叹,富有感性和诗意的书,一切令人无法抗拒,因为一切都是真实的。作者是对视觉概念作了最好的定义。
——《出版者周刊》(publishers weekly)
这是个非常引人入胜的故事。于格的写作风格,在感觉上有一种惊人的直接感受。他的书成功的把我带领到一个盲人所经历的世界。当我们读着这个男人的生命和损失时,我们知道他获得了新生,他成功地写下这本响当当的书。
——《小姐杂志》(mademoiselle magazine)
这本书不仅只是一本以第一人称所写的悲剧和如何改变一个受害者的经历,它已经超越了它的本身的文学类型。于格用一种抒情,富有激情的文笔写出他的蜕变,即使恶性事故使他突然失明,他仍是以前的那个他,他仍然拥有自由。
——《星期日邮报》(The mail on Sunday magazine)
目录
二. 预兆
三. 哈尔兰玛的伏都教
我的非洲父亲阿奥
四. 医院以及人造眼泪
五. 耶稣教父
六. 望加锡
七. 清理污垢
八. 第一次手术后我仍然保留双目
九. 我害怕会吓着她
十. 外部世界
厌恶的生活
十一. 直走
十二. 灯塔中心的再教育训练
十三. 孤独
十四. 瓦露赤卡
十五. 没有撞成碎片的墙壁
十六. 巴黎
我的母亲优
十七. “闭上双眼睡觉”
十八. 禁锢强制协奏曲
十九. 狂热的爱情
二十. 昼夜漫步
二十一. 巴塞罗那之一, 尖刻的注视
二十二. 看不见的诱惑
二十三. 偶然的台球子
二十四. 切断魔牛的咽喉
二十五. 墨西哥
奇遇被淹没
二十六. 巴塞罗那之二,黑暗和关闭的迷宫
二十七. 巴厘岛
在一条开膛的船上吊起白帆
二十八. 在爪哇海里清洗死亡
二十九. 我爱你,但沙子变成了黑色
三十. 黑夜盲行
三十一. 新加坡
哈马说到“鸦片”
三十二. 火山的光焰驱散黑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