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金开宇
页数:17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161068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教育首先应该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所没有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因材施教方面。其次,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具有更广阔的教育范围和丰富的教育内容,是全方位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个性(如价值观、理想信仰、性格等)的形成起主要作用,而在这方面的影响来自学校教育的比例则不大。而且,家庭教育在对青少年的智育、体育、美育及劳动教育方面也有非常深刻的影响。
本书特色
如果你希望成为课堂有效的管理者 如果你真正想让学生的人生从此有所改变 如果你想获得教师这个职业最高的成就感 《教师与家长沟通技巧》就是为你量身订造的!
目录
第一章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原则及必要性
第一节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
第二节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三个层面
第三节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基本原则——沟通合作
第四节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渠道
第二章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注意事项
第二节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准备工作
第三节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方式
第四节 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效率
第五节 建立与家长联系的制度
第六节 调节学生和家长的关系
第三章 教师与家长沟通需要把握的因素
第一节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态度与能力
第二节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最佳时机
第三节 教师与家长沟通有“四忌”
第四节 教师与家长沟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第四章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礼仪
第一节 家长会礼仪
第二节 登门家访礼仪
第三节 电话家访礼仪
第四节 与家长邂逅礼仪
第五节 家长馈赠礼仪
第五章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第一节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第二节 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有效策略
第三节 做学校与家长的桥梁
第四节 沟通需家校互动
第五节 做好家访
第六节 关爱学生
第七节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第八节 李镇西谈“要懂得影响家长”
第九节 协调家长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节选
第一,教师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沟通观。应当从思想深处重视这种交往,把家长视为自己教育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积极主动地与家长的联系,以便更多地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使孩子健康成长的更好的方法。教师应该明白,差异是沟通的基础,但沟通不是为了排斥差异,消除差异的,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教师还应当了解,要实现有效的沟通,沟通的参与者必须具有平等的人格和平等的沟通机会,并且也都愿意倾吐自我,尊重彼此的观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同时,沟通的参与者都能被沟通活动所吸引,共同决定对话的形式和内容,共同创设交往的情境。 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沟通观,就应该遵循以上要求,做出良好的示范,创造有利于家校沟通的和谐氛围,并以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作为目标,灵活选择沟通方式和技巧,引导沟通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沟通的效能,而不能只是一味地强调自己良好的动机和教育内容的正确。没有效果的沟通,即使动机再良好,内容再正确,也毫无意义。 第二,沟通的技巧和方法虽然重要,但沟通不仅仅是一种临时性的技巧和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化形式。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经验等方面往往比家长要高出一筹,因此教师应当在沟通活动和培育家长的沟通意识和消除沟通心理障碍方面发挥更多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更多沟通机会、开拓沟通渠道、建立密切稳定的家校关系。例如,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即着力强化制度化沟通的理念。明确沟通是正常、必要的环节,不沟通才是不正常的,家访不等于上门告状,找家长了解情况也不等于“请家长”,越是现代型的教育,就越要强化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环节。铺垫在先,说明在前,有利于消除顾虑,表明姿态。培育经常性沟通的观念或意识,也能为今后的实际沟通、合作创造条件。 (二)充分准备——实现良好沟通效果的必要程序 教师与家长谈话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事先约定,我们称之为正式沟通;二是不期而遇式的非正式沟通。如果是前者,教师就要对所谈话题进行精心准备,与家长见面时才能有条不紊地互相交换意见,从而实现预定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