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音乐与社会学观察-艺术世界与文化产品

封面

作者:彼得·约翰·马丁[PeterJ.Mart

页数:277

出版社: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8109640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正如张前、王次炤教授在《音乐美学基础》中所言,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包含哲学、心理学方法,也包含社会学方法,不同的方法有助于解答不同类型的问题。目前,我国音乐美学界对前两种研究方法的运用居多,对社会学方法的借鉴和了解则相对较少。而就整个音乐学界而言,把音乐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学者同样是凤毛麟角。在这方面,曾遂今先生做了不少开拓性的工作,杨洸、孟祥林、刘丽华、金经言、周耀群等学者也翻译了数本外文专著。这些著述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但总的来说,现有的音乐社会学文献仍有待丰富,这便是我翻译此书的第一个原因。

  当然,探索音乐作品的社会、历史及文化内涵,早已是众多音乐学者熟悉的研究思路,史学家、民族音乐学家们一开始就要面对这个问题。但是,他们的研究是否就等同于音乐社会学?音乐社会学是否有独特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它是否有足够的理由成为一门“学科”?它与当今势头强劲的民族音乐学之间到底有没有本质的区别?这些问题始终萦绕于译者心头,正是为了找到解答问题的些许线索,我尝试翻译此书。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作者并非音乐学者,而是社会学者。在西方,许多音乐社会学研究者皆供职于社会学系,他们有着与音乐学者不一样的学术背景和话语系统,这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某些新的视角和启发。这是我翻译此书的第三个原因。

作者简介

  柯扬,1978年生于广州,2007年获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于王次炤教授。同年留校任教,现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曾于《人民音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2007年,作为第二译者出版译著《音乐的意义与表现》(Musical
Meaning and
Expression);2008年获第二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三等奖;2009年,博士论文《有限的相对主义–论音乐的价值及其客观性》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同年获中央音乐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9-2010年,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作访问学者。

本书特色

探索音乐作品的社会、历史及文化内涵,早已是众多音乐学者熟悉的研究思路,史学家、民族音乐学家们一开始就要面对这个问题。但是,他们的研究是否就等同于音乐社会学 音乐社会学是否有独特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法 它是否有足够的理由成为一门“学科” 它与当今势头强劲的民族音乐学之间到底有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些问题始终萦绕于译者心头,正是为了找到解答问题的些许线索,柯扬翻译了这本彼得·约翰·马丁的《音乐与社会学观察(艺术世界与文化产品)》。

目录

鸣谢
 第一章 导论
第一部分 音乐学与社会学的界线
 第二章 音乐与社会学观察
 第三章 果真是社会学研究吗?探究音乐分析中的“社会”维度
 第四章 音乐与控制
第二部分 来自不同阶层的声音:不平之鸣
 第五章 社会阶层、文化与音乐会
 第六章 “首个工业城市”中的音乐生活
第三部分 即兴表演与互动
 第七章 自发性与组织性
 第八章 “请听我说”:艺术世界、即兴表演与爵士乐语言
 第九章 文本、语境与文化产品
第四部分 尾声
 第十章 日常音乐研究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音乐与社会学观察-艺术世界与文化产品》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267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