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德鲁著
页数:337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136121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针对转型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现有理论研究的不足之处,本书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以产业演化理论、企业成长理论等为指导,以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变革理论为基础,以统计计量分析、实物期权、人工智能、复杂性方法等研究方法为工具,充分发挥多学科、多手段交叉的优势,在大量国内外典型企业转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着力对企业转型动机、战略选择及转型绩效间的关键影响因素,企业产业转型中的路径选择(包括模式选择、时机选择、投资方向选择以及产量决策等)、技术能力提升策略、柔性战略实施策略、风险预警理论与方法、管理对策和政策支持等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实现区域产业转型的客体,更是推进区域产业转型的主体,企业转型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因而,本书研究成果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把握产业转型规律,降低转型成本和风险,提高转型绩效;而且将有助于推动去域产业结构升级,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产业转型与管理理论体系。可以说,本书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王德鲁,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教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企业转型、管理复杂性等。近5年来,先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8项,承担神华集团、上海能源、淄矿集团等大型企业咨询课题10余项。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厅局级奖励3项。在《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管理工程学报》、《中国管理科学》、《预测》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独立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著作1部。
本书特色
产业转型是企业突破成长极限、恢复持续成长能力的一项重大战略性选择,也是一个充满风险和挑战的过程。王德鲁主编的《企业产业转型与管理》以优秀企业产业转型实践为标杆,以大量国内外企业转型案例分析为基础,以企业资源能力理论为指导,将理论分析、数理模型推导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研究揭示了我国企业转型动机、战略选择以及转型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系统深入地探讨了企业产业转型中的路径选择、竞争优势再造策略、风险预警方法、管理对策与政策支持等关乎企业转型成败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以期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新的战略思维和科学的分析工具,帮助管理者把握转型规律,选择转型道路,解决转型问题。
目录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与基本脉络
1.5主要内容安排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2 相关理论回顾与述评
2.1产业演化理论
2.1.1 熊彼特的创新与产业演化
2.1.2 马歇尔的产业演化研究
2.1.3 演化经济学的产业演化研究
2.1.4 组织生态学的产业演化研究
2.2企业变革理论
2.2.1 权变理论
2.2.2 构型理论
2.2.3 资源依赖理论
2.3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2.3.1 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
2.3.2 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模型
2.3.3 动态能力理论在企业变革管理领域中的应用
2.4 企业成长理论
2.4.1 古典、新古典企业成长理论
2.4.2 现代企业成长理论
2.4.3 对主要企业成长理论的简要评述
3 企业产业转型的国际比较
3.1 国外企业产业转型的典型案例分析
3.1.1 本田产业转型
3.1.2 英特尔产业转型
3.1.3 诺基亚产业转型
3.2 国内企业产业转型的典型案例分析
3.2.1 联想产业转型
3.2.2 格兰仕产业转型
3.2.3 嘉陵集团产业转型
3.3比较分析及启示
3.3.1 企业产业转型的逻辑分析模型
3.3.2 转型企业比较分析
3.3.3 国内外企业转型启示
4 企业产业转型的动机、战略选择及绩效影响因素
4.1 我国企业产业转型成功与失败的典型案例分析
4.1.1 转型不成功:风险源于盲目投资
4.2.2 转型圆满成功:有效整合业务资源
4.2 我国上市公司产业转型动因的实证研究
4.2.1 理论与假设
4.2.2 样本选择和变量描述
4.2.3 实证结果与分析
4.2.4 研究结论
4.3 我国上市公司产业转型战略选择的实证研究
4.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2样本选择和变量描述
4.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4.3.4 研究结论
4.4我国上市公司产业转型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4.4.1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4.4.2样本选择与数据分析
4.4.3 结构方程分析与假设检验
4.4.4 研究结论
5 企业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5.1 基于价值链再造的企业转型模式选择
5.1.1 基于匹配矩阵的产业价值链环节分类
5.1.2 基于价值链再造的企业转型模式
5.1.3 影响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分析
5.1.4 价值链再造战略与传统企业战略的比较
5.2 基于实物期权的企业转型时机选择
5.2.1 企转型最优时机的理论存在性分析
5.2.2 转型企业战略选择的时机决策模型
5.2.3 比较静态分析
5.3基于匹配矩阵方法的企业转型投资方向选择
5.3.1 项目成功因子识别
5.3.2 投资机会分析
5.3.3 投资主体特征分析
5.3.4 匹配矩阵的构建
5.3.5 基于匹配矩阵的投资项目选择
5.4 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转型企业动态产量决策
5.4.1 模型假设
5.4.2 动态产量决策模型构建及其求解
5.4.3 系统模拟分析
5.5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企业转型阻力测度
5.5.1 企业产业转型阻力产生因素分析
5.5.2 企业产业转型阻力评价模型构建
5.5.3 模型应用
6 企业产业转型中的技术能力再造战略
6.1 企业技术能力研究现状
6.2 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提高机理
6.2.1基于知识整合平台的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提高机理
6.2.2 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演进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6.3 转型企业技术能力培育模式及其选择
6.3.1 原有技术能力挖掘
6.3.2 新产业的技术学习
6.3.3 转型企业技术能力培育模式选择
6.4 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整合模型构建
6.4.1 基于知识整合观的技术能力整合
6.4.2 转型企业知识整合的内容
6.4.3 转型企业知识整合的实现机制
6.4.4 转型企业技术能力整合模型
7 企业产业转型中的柔性战略实施策略
7.1 企业柔性战略研究现状
7.2 企业战略所有权分配
7.3 柔性战略的展开体系
7.3.1 基于资源观的柔性战略透视
7.3.2 柔性战略的构成要素及其内涵
7.4 基于ISM的柔性战略系统结构与优化
7.4.1 ISM方法的建模步骤
7.4.2 MICMAC方法
7.4.3 柔性战略系统的ISM建立
7.4.4 战略系统柔性优化模型
7.4.5 战略系统柔性决策模型
7.5 转型企业柔性战略的进化机制研究
7.5.1 转型周期内的内部环境复杂性演化规律分析
7.5.2 转型企业柔性战略进化机制
8 企业产业转型中的风险预警方法及应用
8.1 企业转型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8.2 企业转型风险识别
8.3 粗糙集理论基础
8.3.1 粗糙集理论概述
8.3.2 粗糙集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8.4 人工神经网络概述
8.4.1 人工神经网络特点
8.4.2 神经网络的学习方法
8.4.3 神经网络模型
8.4.4 BP神经网络
8.4.5 BP网络的局限与不足
8.5 基于粗糙集-神经网络的企业转型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8.5.1 粗糙集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研究现状
8.5.2 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结合的企业转型风险预警模型设计
8.5.3 连续属性的离散化
7.5.4 基于信道容量的粗糙集属性约简
8.5.5 改进的 BP算法
8.6 实证分析
8.6.1 样本选择与变量设计
8.6.2 属性离散化与约简结果
8.6.3 BP网络训练与验证
8.6.4 研究结论
9 企业产业转型的管理对策与政策支持
9.1 企业产业转型的内部管理对策
9.1.1 提升企业战略管理水平
9.1.2 树立产业创新的观念
9.1.3 建立转型风险控制机制
9.2 企业产业转型的外部政策支持
9.2.1 切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9.2.2 建立高效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
9.2.3 制定下岗人员职业培训政策
9.2.4 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
9.2.5 强化资本市场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