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群 著
页数:20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2274335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朱熹《易》教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从哲学、文本、历史和现实等多个层面,分析和阐释了朱熹对儒家“《易》教”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他对宋代社会和后世文化的影响。本书不仅展示了《易》经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也展示了朱熹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反思和批判,以及他对后世儒学乃至整个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除绪论之外,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涉及朱熹生平、著作及“《易》教”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历史性的考察概括梳理“《易》教”的概念、内涵及内涵之流变;第三部分主要探讨朱熹“《易》教”思想的渊源;第四部分主要研究朱熹“《易》教”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朱熹“《易》教”思想的本体论、方法论、认识论(工夫论);第五部分主要是对朱熹主要易学著作即《周易本义》、《易学启蒙》中所蕴含的“《易》教”思想及工夫的剖析;第六部分主要研究朱熹“《易》教”思想的历史影响及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
李群,山东师范大学讲师, 2002-2017年在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工作,2017年至今在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工作,于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于山东大学易学与古代哲学研究中心跟随刘大钧、林忠军等教授系统学习易学知识,具备较为扎实的教育学及易学理论基础。参与“先秦道家道德谱系及德育镜鉴——以‘老子’为中心的考察”等国家社科及省部级项目3项,主持或参与“儒家易教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等厅级及校级项目10余项,独立或合作发表论文近10篇,其中《的“时中”观及其教育镜鉴》被人大复印(教育学)全文转载。
目录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与综述
三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易》教”概念、内涵及流变
第一节 “《易》教”的概念
第二节 “《易》教”的内涵
第三节 “《易》教”内涵的流变
一 “《易》教”的萌芽——卜筮设教
二 “《易》教”的确立——以德为先、人文教化
三 “《易》教”的凸显——明王道,正人伦
四 “《易》教”的发展——修已安人
五 “《易》教”的继承——迁善改过
第二章 朱熹生平著作及“《易》教”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朱熹生平与著作
一 朱熹生平
二 朱熹主要著作
第二节 朱熹“《易》教”思想的时代背景
一 社会政治动荡阶级矛盾加剧
二 经济发展恢复贫富不均严重
三 文教活动兴盛思想兼收并蓄
第三章 朱熹“《易》教”思想的渊源
第一节 对宋易象数学“《易》教”思想的继承发展
一 象由数生:刘牧之《河图》《洛书》
二 圣人之心即太极:邵雍先天易学与后天易学
第二节 对宋易义理学“《易》教”思想的继承发展
一 “理一分殊”:李侗“《易》教”
二 太极即理:二程以“理”为核心的义理之“《易》教”
三 太虚即气:张载以“太虚”为核心的义理之“《易》教”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朱熹“《易》教”思想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本体论
一 宇宙本体论:太极即理
二 心性本体论:性即理、心即理
第二节 本体论与方法论、认识论(工夫论)之融合:理一分殊
第五章 朱熹“《易》教”思想之工夫
第一节 《周易本义》卷首九 图与《易学启蒙》中体现的“《易》教”思想
一 《河图》《洛书》中的“《易》教”之韵
二 先天易与后天易中体现的“《易》教”思想
第二节 《周易本义》文本中体现的“《易》教”思想
一 《周易本义》其书及注《易〉原则方法
二 《周易本义》之“《易》教”思想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朱黑“《易》教”思想的历史影响及当代价值
第一节 朱熹“《易》教”思想的历史影响
一 朱熹“《易》教”思想的继承发展
二 朱熹“《易》教”思想的局限
第二节 朱熹“《易》教”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 朱熹“《易》教”思想有助于当代个人品德的养成
二 朱熹“《易》教”思想有助于当代家庭教育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