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新生
页数:439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426670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卡尔·拉纳是20世纪重要的西方天主教思想家,被称为当代的托马斯·阿奎那,其宗教和哲学思想曾在西方产生重要的影响。本书把卡尔·拉纳的思想放在近现代欧洲社会和思想演化的大背景下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研究,并对其在西方思想目前的影响及其意义做了较为客观的评价。
作者简介
王新生,1963年生,山东临邑人,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兼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市人类学会理事。主要从事《第一》、《第一最》、当代天主教哲学和古典阿拉伯哲学研究。曾于美国天主教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访学,于意大利慈幼会大学和法国巴黎高师讲学。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科项目多项。 代表著作有《第一精读》、《第一最与伊斯兰文化》;代表译著有《理与人》(独译)、《理性与洞识》、《杜威全集·早期著作第四卷》、《杜威全集·后期著作第九卷》、《世俗时代》。
本书特色
卡尔·拉纳是20世纪重要的西方天主教思想家,被称为当代的托马斯·阿奎那,其宗教和哲学思想曾在西方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神本神学”到“人本神学”
——卡尔·拉纳在当代天主教神学中的坐标点
第一节 拉纳对传统天主教神学的扬弃
一、天主教之中的守成因素
——拉纳锋芒所向
二、天主教中的创新因素
——拉纳继往开来
三、天主教之中的神哲汇流
——拉纳借力哲学
第二节 拉纳对当代天主教神学的担当
一、神学的主体转向——拉纳引领潮流
二、神学的双重任务——拉纳两全其美
三、神学的方法问题——拉纳披荆斩棘
第二章 求学与教学
第一节 追随兄长投身修会
一、出身书香门第——浓郁天主教家庭氛围
二、迈入学生时代——经历青年运动的洗礼
三、投身耶稣修会——紧跟兄长雨果的脚步
四、经受修会陶成——夯实经院主义的基础
第二节 唯一吾师 海德格尔
一、问学海德格尔——神学戴上现代哲学镣铐
二、博士论文事件——老派导师旧瓶难容新酒
三、《在世之灵》——为神学建构哲学的根基
四、《圣言的倾听者》——顺从启示之能力本体论
第三节 二度执教声名鹊起
一、因斯布鲁克——教学生涯的起点
二、秉笔辩驳书——小荷初露尖尖角
三、劫后有余生——重拾教鞭育人忙
四、声名出校园——现身社会大课堂
第三章 革新与成就
第一节 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一、理论探索——《神学论集》或《神学研究》
二、牧职关切——《使命和恩典》与《教牧神学手册》
三、辞书载道——《神学和教会百科全书》与《世界的圣事》
四、问题引领——《争议问题》与《诸教会的合一》
第二节 罗马发难动辄得咎
一、开拓进取招罪——对于教会爱之深责之切
……
第四章 教会与世界
第五章 立场与争论
结语:拉纳入本神学转向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之暗合
附录:拉纳年表
后记
节选
在“引言”部分拉纳勾勒出了《基础》的基本目的、方法和该书有关属灵的知识方面的假设。其中的第一部分表明,该书意在帮助基督徒和想成为基督徒的人们理解基督教和存在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使我们得以洞察拉纳贯串整个《基础》中的一般方法。这是一种把哲学和神学在信仰之中结合起来的方法。针对那些使哲学服从于神学的人,拉纳想整合两者。他写道,哲学把人呈现为一个问题,一个有关生活的目的和意义的问题。而神学是把基督教作为对那个有关人的问题的一种回答来反映。上帝想同所有人分享神圣的生命,并向所有人提供的正是这个回答。在第三部分,拉纳确定了我们如何能够认知自己和认识上帝等一些有关的难题。其中一些问题涉及认知者与基督教信仰的关系,我们向实在敞开与我们对实在的有限知识之间的关系,我们认识的东西与我们如何把之概念化之间的关系,等等。大体上,拉纳提出,基督教信仰的基础是可靠的。尽管属灵的知识是有限的和不完美的,但仍然是真理性的知识,基于经验,植根于历史,通向超越。本章的中心主题是人,能够听到上帝信息的人。人们不是作为与他们的生活无关的纯粹有关上帝的信息而倾听到这个信息的,而是他们在每种经验中明确地或含糊地听到这个信息。事实上,拉纳说这正是使我们成为人的东西。我们生来具有在日常经验中邂逅超越性的上帝的能力。 在第一章,拉纳开始解释这种邂逅以及什么使之成为可能。本章分六部分:在第一部分,拉纳表明对人的本质的哲学分析交织着一种神学反思。他说,本质上人能够与神建立关系。询问人的本质、人的潜质和人的确当目的,归根结底是一个神学问题。第二部分,拉纳把信息的倾听者定义为一种人(person)和一种主体。“人”这个词意味着倾听者不能够被归约为塑造他的那些力量的一种纯粹产物。而是,倾听者不仅能够倾听,而且能够自由地作出回应。“主体”这个词也具有专门的意义。主体是能够反思自我的人。他们能够询问自己他们实际上是谁,能够追问他们的真正自我是什么。第三部分陈述,信息的倾听者是一种超越的存在(a transcendent being)。倾听者们认识到他们是有限的。但正是在这个认识本身之中,他们开始想象如何可以超越他们的局限。这是实际上去超越它们的第一步。第四部分把信息的倾听者描述为负责的和自由的。每个人都可以问某个选择是否比另一个选择要好,而且做出那个选择。每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我们承担责任并且自由地行动。第五部分把信息的倾听者与拯救联系起来。认识到自己局限的那些人们开始想象如何超越那些局限。超越性(transcendence)把选择赠与他们。当他们选择更好的一种选项的时候,他们不但是在自由地和负责地行动。他们成为拯救的行动者(agents)。他们是在意识到上帝召唤他们去是什么。在第六部分拉纳承认信息的倾听者是一种依赖性的存在。即便是自由的人也受到时空的限制。我们只能设想历史放在我们手边让我们支配的那些可能性。然而,即便是在这种受限和依赖的情形之中,人也经验到属灵的(精神?)自由。我们人能够倾听一种信息并且自由地做出回应。这个信息邀请我们成为上帝打算要我们成为的东西。 第二章的标题并不包括“上帝”这个词。严格说来,这个标题标明本章是有关人的。不过,人是在绝对的神秘(的在场之中的人)面前的人。本章聚焦于这种神秘。本章追问这种神秘是什么,为什么是绝对的,以及它是如何在场的。本章有五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上帝”这个词的冥想。该冥想区分了这个词以及这个词所代表的东西。拉纳说,即使这个词被从词典中去除,暗含在这个词中的问题——有关生活的起源和命运的问题——仍然会存在。在第一部分提出这个问题之后,第二部分讨论我们是否能够认识上帝。这部分提出了拉纳的中心论题,即,我们是在对于上帝的神圣奥秘的一种超验经验中邂逅上帝的。每当我们经验到我们的局限的时候,想象一下在它们的彼岸有什么,我们开始超越它们。在那种经验中,我们认出我们存在之奥秘,而其起源和命运尚不清楚。拉纳说,要认识那个奥秘,就是要认识超越的源头。不过,超越的源头不是一种盲目的非人格的力量。第三部分陈述说,这个源头是人格性的上帝。我们借助类比把上帝说成是人。上帝不是在我们人是人的同样意义上是人。但是上帝的确是人,因为上帝不能归约为一种物。上帝是所有存在物的绝对根基,它之所以是“绝对的”是因为不能归约为任何别的东西。作为一种受造物与创造源头之间的关系,人与上帝处于关系之中。第四部分解释人何以能够“认识”(know)上帝。我们通过在与我们的生活的奥秘的关系中认识我们自己而认识上帝。这种神秘只不过是确立我们在时间中的位置并邀请我们实现分配给我们的可能性的东西。在第五部分,拉纳陈述说,神圣的奥秘作为世界的根本根基而呈现“于”(in)世界。它之所以是神圣的是因为它能够使我们完善。它帮助我们成为我们打算要成为的。无疑我们是在历史的宗教、在它的圣地、人民和事物之中发现上帝的。但是上帝可能并不局限于现象。相反,这个世界的现象,包括那些神圣的符合、圣所和宗教行为,作为上帝在场的中介,并且教导我们如何去辨别它。但是我们已经直接地把这种上帝认作我们的超越性的根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