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一 等 著
页数:300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31331314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造就医师科学家 中国顶尖大学医学教育实验班纪实
内容简介
本书关注中国第一大学的临床医学八年制教育改革,以清华大学医学实验班为核心案例,采用医学教育学与文化人类学的双重视角,把医学院作为一种社会环境而进行系统的经验研究,观察、分析、探讨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国医学精英人才的成长历程。主要内容包括中美医学精英教育的现行模式讨论、中国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改革背景,清华医学实验班的招生方式、培养过程、毕业出路等方面的细致描述与深度分析。此外还加入了大量学生反馈数据、内外部同行评价以及多所中国第一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的问卷调查与统计比较,从多个角度交叉验证这项医学教育改革成效。
作者简介
陆一,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称号获得者,现任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复旦教育论坛》副主编。曾出版专著《教养与文明:日本通识教育小史》,在《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获得国家级学术成果奖。
肖阳,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士,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硕士,曾在《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现为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语文教师。
本书特色
这是一部全景呈现“医师科学家”培养理念、培养方案与培养效果的纪实调查。清华医学实验班开创性的“3 2 3”培养模式将在我国的医学教育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赵玉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名誉院长
医学是一门高度复杂和专业化的学科,优秀的医生不会仅止步和满足于临床经验的积累,而是将研究能力和实战经验相结合,深入研究病因、推动医学进步,从而更好地治病救人和服务患者。医生职业前景不单是看门诊与查房,优秀的医生不会只有一种类型,而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能容纳许多年轻学生既想做个悬壶济世的良医又能做个科学家的梦想。读这本书,你就像走进了中国第一大学的医学教育现场,对清华“医师科学家”这个项目,你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张文宏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复旦大学临床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
这种以小而精为特色、以培养医师科学家为目标的3 2 3八年制医学药学实验班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首创,得到了海内外医学药学界的普遍好评和高度关注,也得到了教育 部和留学基金委的大力支持。我相信,这批为数不多的医学药学“黄埔”同学中一定会产生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顶级名医和顶级药师,成为攻克人类医学难题的开拓者、新药研发的领导者。
——施一公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
目录
第一章 医学精英教育现行模式
第一节 临床八年制培养方案改革新局面
第二节 中国临床八年制与美国医学博士(MD)学制
第三节 清华医学实验班:旨在培养医师科学家的“3 2 3”模式
第二章 为什么在清华学医
第一节 考生的选择
第二节 医学院的遴选
第三节 八年制意味着什么
第三章 形成医学磁场
第一节 群贤毕至
第二节 关键引路人
第三节 团队的教育力
第四章 直面学医之难
第一节 医学知识、课程与教学法
第二节 清华医学实验班八年课程设置
第三节 面向科研与临床的特色课程
第四节 教学改革与创新
第五章 领略原始创新的奥妙与艰辛
第一节 清华医学实验班的科研培养方案
第二节 实验室工作初体验
第三节 在海外触探生命科学前沿
第四节 科学思维的长效影响
第六章 在协和医院穿上白大褂
第一节 协和医学院与协和医院
第二节 诊断的学问
第三节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第四节 先科研后临床的独特学习效果
第七章 既是医生,又是科学家
第一节 对医师科学家理解的三次升级
第二节 理想的才干与现实的道路
第三节 初露锋芒:在抗击“新冠”中发挥作用
第八章 医师科学家共同体
第一节 集体氛围
第二节 离开与留下
第三节 向心力
第四节 从学校到社会
第九章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第一节 医学生的科研成果
第二节 志趣与归属感
第三节 毕业去向
第四节 院外评价
附录 全国八年制医学生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