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郑长德 主编
页数:346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141120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空间经济学把被主流经济学长期忽略的空间因素纳入到新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框架中,并借此来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和(或)集聚与分散机制,探讨经济增长规律与途径。人类的经济活动存在于时空中,对人类的经济活动而言,离开时空是不可想象的。然而,两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家一直忽略了空间因素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处理规模收益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技术工具,或者说无法突破“空间不可能定理”的屏障。如果把阿罗一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视为经济学研究的参照系,那么可以把斯塔雷特的空间不可能定理作为研究空间经济问题时的参照系。根据空间不可能定理,当研究空间经济问题时,如果认为不存在规模收益递增现象且把经济活动区位的不同状况归结为空间的非均质特性,则可以在阿罗一德布鲁一般均衡框架下进行讨论,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及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等,如果认为存在规模收益递增,则此时的市场结构为不完全竞争,无法在阿罗一德布鲁一般均衡框架下进行讨论,如克鲁格曼的核心一边缘模型以及后来的空间经济学的诸多模型。
本书特色
第三届全国空间经济学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5月在西南民族大学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5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8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届学术研讨会从2011年年初就向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征集论文,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和广泛的支持,会议共征集到论文55篇。研讨会上,参会的教授、博士分别报告了他们在空间经济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会后,由郑长德对论文进行了筛选,共选出26篇论文,编辑成《空间经济评论》(2011),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目录
动态区位选择与循环累积机制
新新贸易理论的贡献与发展
空间公平与总体经济效率:国外的理论进展
空间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分异与融合
特定要素约束、创新功能老化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危机——基于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验观察
贸易自由化、产业规模与地区工资差距
管窥空间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差异性
企业异质性与内生性区域差异研究
土地成本、产业空间流动与区域发展研究——新经济地理学核心一边缘模型的新拓展
城市蔓延: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框架的解释
区域最优竞争合作秩序构建及其国家实践——理论分析、中国历史教训与欧关经验借鉴
基于“空间”视角的金融地理学研究评述与展望
低工资、出口、规模效应与城市空间集聚
引力模型的面一面修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