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晓波 著
页数:3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0863135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的工商文明为什么早慧而晚熟?中国的商人阶层在社会进步中到底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中国的政商关系为何如此僵硬而对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将以怎样的方式全面建成?在“中国特色”与普世规律之间是否存在斡旋融合的空间?
作为“中国企业史三部曲”系列研究著作的第三部,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并试图寻找出这些事关当代的问题的答案。作者的写作表明,在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下,政府与工商阶层的对立、紧张关系,贯穿于两千余年的帝国时期。两千余年来,国家机器对商业的控制、干扰及盘剥,是阻碍工商文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在本书中,以上问题有的已找到了答案,有的则还在大雾中徘徊。
作者简介
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常年从事公司研究。2009年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年度“中国青年领袖”。
主要出版著作有:
《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下卷)
《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上下卷)
《吴敬琏传:一个中国经济学家的肖像》
《大败局》
《大败局Ⅱ》
相关资料
关于经济和历史的写法已有很多,学术的研究也蔚为壮观。而作者一直以来坚持探寻显像世界之下的某条潜在脉络。这条脉络区别于学术研究追求的理论体系或者思想系统,也区别于更为庸俗肤浅的猎奇式的历史故事的讲述。作者希望得到的似乎是用一种更加生动的方式对人们所感受到的种种世界表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
吴晓波的文字有种无形的力量,似乎总能带动阅读者进入一种状态,引出一种情绪,面对作者笔下的世界,那是一种感慨与激荡同时迸发的情绪,加之人物的细节描写,极易令人产生某种情感上的呼应。书中不仅梳理了中国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也梳理了相关的学术研究结果,作者的书远比经济史教科书好看的多。这样的梳理当然可贵,只是也因此缺乏更深厚的解析,或者说这是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所有的感受都在字里行间,而不像学术文章那样最后罗列出明确的一二三来。
——书评人 马铭阳
本书特色
吴晓波中国企业史三部曲完整典藏版《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精装五卷本)》震撼上市,点击购买>>
两千多年的中国企业史,归根到底是一部政商博弈史!
1、 继《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之后,在公元前7世纪到1869年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跨度里,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继续前两部作品的研究主题,再次探寻国家与资本、政府与商人阶层之间的关系。
2、 本书记录的是一个基本上已经失去或被遗忘的世界。在书中出现的工商人物,要么默默无闻,要么在另外的历史叙述中被脸谱化、妖魔化,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商人,或企业家。他们行走在广袤的国土之上,或疾行,或踯躅,或彷徨,在他们身后的时空幕景上,是一出连续上演了两千多年的砍杀史。在所有的历史时刻,这些人从来没有当过主角,甚至在所有的史料记载中,他们要么被忽略不计,要么就躲在最后的那个黑暗角落。不过在另外的意义上,正是这些工商业者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从一斗池盐到一块麻布,从一把铁刀到一座城池。
我无意为他们代言,我只是完成一次漫长的陈述。我所希望做到的是,以活在当代的立场,书写昔日的国家,与发生过的历史重建关系,与已逝的前辈修好,并试图以私人的方式诠释中国的企业史。
逝去的人们已不再归来,正在出发的我们却需要寻觅到自己的记忆。
目录
第一部 公元前七世纪(春秋战国)-公元588年(魏晋南 北朝):集权帝国的奠基期
第一章 商人出身的“千古一相”
第二章 商父的诞生
第三章 铁血兵马俑
【企业史人物】奇货可居
第四章 商人的自由时代
第五章 帝国的逻辑
【企业史人物】弘羊难题
第六章 最后的世族
【企业史人物】石崇斗富
第二部 公元589年(隋唐)-1367年(宋元):“世界 第一”的黄金期
第七章 长安城里的商人
【企业史人物】唐诗商人
第八章 乱世思弘羊















![春秋巨人(上)-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03年的中国故事[春秋]-话说中国-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31.bookschina.com/2014/zuo/B66910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