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吾金 著
页数:464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3033019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俞吾金全集 第4卷 意识形态论
内容简介
《俞吾金全集》共20卷,将俞吾金教授的全部作品分为生前出版的著作,生前发表的中文文章、外文文章和遗作三个部分,汇聚了俞吾金教授一生的学术精华,是其哲学思想的全面体现。全集不仅收录了俞吾金教授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哲学文化和美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专著,还包含了俞吾金教授生前发表的各类学术文章400余篇,充分展现了俞吾金教授独特的思想见解和深邃的哲学洞见。《俞吾金全集》的出版,不仅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注入了丰富的思想源泉,也为中国哲学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学术支撑。希望当代中国哲学研究者们能够从中汲取宝贵的学术资源,厘清未来哲学探索的方向,也希望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为进一步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持续繁荣与进步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俞吾金,教授是我国著名哲学家,1948年6月21日出生于浙江萧山,2014年10月31日因病去世。生前任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哲学学院教授,兼任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暨人文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学部主席、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中心(985国家级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担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曾任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访问教授、美国Fulbright高级讲座教授。俞吾金教授是全国哲学界首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和国家级教学名师。俞吾金教授是我国八十年代以来在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生前和身后出版了包括《意识形态论》《从康德到马克思》《重新理解马克思》《问题域的转换》《实践与自由》《被遮蔽的马克思》等在内的30部著作(包括合著),发表了400余篇学术论文,在哲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哲学文化和美学等诸多领域都有精深研究,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为深入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研究做出了杰出和重要的贡献。
目录
第一章 意识形态:一个新研究领域的出现
第一节 “假相”与“偏见”的黄昏
第二节 “意识形态”概念的降生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异化概念的会合
第二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形成的前提
第一节 社会政治实践的推动
第二节 理论批判活动的深入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第三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的发展线索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拜物教观念
第三节 朝着完整的意识形态学说
第四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论析
第一节 意识形态概念刍议
第二节 “虚假的意识”问题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科学
第四节 意识形态学说的地位和作用
第五章 意识形态批判的哲学意义
第一节 德国批判精神的继承者
第二节 元批判与去蔽
第三节 哲学基本理论的再认识
第六章 马克思意识形态学说的传播与演化
第一节 意识形态学说的传播者
第二节 意识形态学说的“修正者”脉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无意识
第四节 “派生物”与“价值的中立性”
第七章 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意识形态学说
第一节 两大意识形态的对立
第二节 生活方式决定思想方式1
第三节 意识形态与文化3
第八章 西方意识形态研究的复兴
第一节 物化、合法性与意识形态
第二节 哲学与意识形态批判
第三节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凸显
第四节 新意识形态概念论争
第五节 意识形态锚入性格结构
第六节 作为认识批判概念的意识形态
第九章 当代西方对意识形态问题的新思考
第一节 合理性与意识形态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幻想
第三节 从意识形态到科学
第四节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第五节 意识形态的本体论特征
第十章 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意识形态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文化大革命”
第三节 走向成熟的意识形态理论
第十一章 意识形态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 本体论视野中的意识形态
第二节 生产力、科学技术和意识形态
第三节 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的中介环节
第四节 人、意识形态和传统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理论
结论 意识意识形态:哲学之谜的解答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从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看历史唯物主义叙述方式的改变
再版后记
编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