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党明德 曲金良主编
页数:266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7321077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中国海域史·黄海卷(精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海域史”概念为统筹的中国海域通史,举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都有涉及。黄海卷主要研究了黄海周边海域和沿岸地区在历史上的海洋开发、政区演变、经济发展和海洋特色等内容,凸显了黄海在中国海洋文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中国海域史》的研究,说明中华文明不是仅限于陆地的“黄色文明”,同时也是深具“蓝色基因”的海洋文明,海洋文明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变迁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书适合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等相关领域学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张海鹏,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
曲金良,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
党明德,原济南大学副校长,济南历史学会会长,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等。
目录
第一章黄海海域概况1第一节黄海海域的范围1一、 黄海名称的由来1二、 黄海海域的范围2第二节黄海海域自然地理3一、 黄海海域的自然概况3二、 岛屿、半岛和港湾5三、 黄海的资源7第三节黄海的海域特色8一、 海陆之交的黄海8二、 独特的海洋文明10三、 东亚格局中的黄海12
第二章黄海海域的早期文明13第一节史前时期的黄海文明13一、 黄海海域的变迁13二、 黄海沿岸先民的活动遗迹15三、 胶州湾畔的龙山文化17四、 海州湾畔的大型聚落群20第二节早期的跨海文化传播22一、 早期的造船22二、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文化交流22三、 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文化交流24第三章夏商周时期黄海海域的发展27第一节沿黄海政区与社会经济27一、 《禹贡》中的沿黄海地区27二、 夏商周时期的海产贡赋28第二节齐国的崛起与海洋开发29一、 齐国与莱夷29二、 管仲开发海洋的贡献31第三节燕、齐、吴、越的海洋经略32一、 沿黄海地区的诸侯国32二、 河海连通的交通网33三、 陆海一体的经济格局34四、 造船业的发展与齐吴海战35第四节琅琊港36一、 琅琊古港的兴起36二、 越王勾践迁都琅琊37第五节亦真亦幻的黄海文化39一、 邹衍的“大瀛海”说39二、 神山与方士航海41第六节黄海周边的文化交流43一、 嵎夷43二、 石棚与支石墓44
第四章秦汉帝国的黄海经略46第一节秦始皇三巡黄海46一、 秦始皇东巡黄海的线路46二、 秦始皇东巡黄海的活动47第二节徐福东渡的历史与传说52一、 徐福船队的规模52二、 徐福东渡的航线53三、 徐福东渡的传说54第三节汉武帝巡海与东征朝鲜57一、 汉武帝巡海57二、 汉武帝东征朝鲜59第四节“环黄海圈”的贸易62第五节黄海沿岸的经济与社会64一、 海洋渔业的勃兴64二、 海盐业的发展65三、 沿海港口的兴起67第六节汉代文学中的黄海68一、 史家笔下的黄海68二、 海赋: 汉代海洋文学的绝唱69
第五章魏晋到隋唐五代时期的黄海73第一节黄海区域的造船业73一、 概况73二、 北朝青州造船74三、 隋代东莱造船74四、 唐代登州、莱州的造船基地77五、 唐代的水战具79第二节航海技术的提高与近海航线的扩展79一、 航海技术的提高80二、 中国南北沿海直通航线的开辟81三、 唐代跨黄海的海上漕运82第三节黄海海域的港口83一、 黄海海域港口的变迁83二、 马石津84三、 三山浦84四、 登州港84五、 楚州港85第四节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海上交流86一、 循海岸水行航线86二、 东亚诸国“从东莱浮海”87三、 “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87四、 唐朝平卢军节度使与东亚诸国的关系89五、 张保皋、崔致远在黄海海域的活动93第五节中国与日本列岛的海上交流95一、 曹魏时期“循海岸水行”航线95二、 南北朝时期中日海上交流96三、 隋唐时期中日海上交流97第六节黄海海洋文化99一、 海神的封敕与祠祀99二、 文人笔下的黄海100
第六章宋元时期的黄海109第一节板桥镇: 宋代北方第一大港109一、 山东半岛海上贸易与板桥镇的崛起109二、 板桥镇海上贸易的繁荣111三、 板桥镇市舶司的设立113第二节航海与造船技术115一、 宋代的航海技术115二、 元代的造船技术116第三节元代的黄海海运120一、 元代的黄海海运120二、 胶莱运河: 世界上最早的大型连海运河工程122第四节宋代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跨黄海交流126一、 宋代跨黄海交流的有利条件126二、 宋代与朝鲜半岛的跨黄海交流127三、 宋朝与日本的交往和元朝对日本的远征133第五节黄海海洋文化133一、 海洋文学的新发展133二、 文人笔记中的宋代造船和航海技术137三、 元代文学中的黄海142第七章明与清初中期的黄海经略与繁荣145第一节明到清中期的沿黄海政局145第二节明清时期黄海的军事管理与冲突146一、 明代前期海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146二、 明代中后期沿黄海海防体系的变化151三、 明代的海岛管理157四、 清代前中期的沿黄海海防建设与教训159第三节黄海经济与社会发展161一、 海洋渔业的发展161二、 盐业的发展繁荣 169三、 海洋灾害与沿海社会经济175第四节海运、贸易与沿海市镇179一、 官方主导的海洋运输业179二、 海洋贸易的繁荣185三、 沿海海口、市镇191第五节朝贡192一、 明代的朝贡及朝贡贸易概况193二、 朝贡贸易的原则与限制193三、 清初中期朝鲜的朝贡197第六节中国与朝鲜、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198一、 中朝文化交流198二、 中日文化交流200第七节黄海文学与艺术202一、 对“蓬莱”“海市”的叹赏202二、 黄海贡道上的使节吟咏204三、 宋琬的“海味诗”206
第八章近代黄海的命运209第一节黄海海域的局势变迁209第二节黄海危机与甲午之殇210一、 两次鸦片战争中的黄海210二、 黄海布防与北洋海军建设216三、 甲午海战与黄海之殇219第三节黄海沿岸的逐渐开放223一、 烟台开埠223二、 胶澳租借地与青岛230三、 旅大租借地234四、 威海卫租借地237五、 海州港自开商埠238第四节日本对黄海海域的侵略240一、 日俄战争与日本占据旅大地区240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侵占青岛241三、 日本对黄海沿海的殖民统治与掠夺242四、 以青岛为中心的沿黄海航运线243第五节近代黄海的渔业和盐业245一、 黄海渔业的近代命运245二、 近代黄海盐业的发展变迁246
参考文献251
后记264
第二章黄海海域的早期文明13第一节史前时期的黄海文明13一、 黄海海域的变迁13二、 黄海沿岸先民的活动遗迹15三、 胶州湾畔的龙山文化17四、 海州湾畔的大型聚落群20第二节早期的跨海文化传播22一、 早期的造船22二、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文化交流22三、 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文化交流24第三章夏商周时期黄海海域的发展27第一节沿黄海政区与社会经济27一、 《禹贡》中的沿黄海地区27二、 夏商周时期的海产贡赋28第二节齐国的崛起与海洋开发29一、 齐国与莱夷29二、 管仲开发海洋的贡献31第三节燕、齐、吴、越的海洋经略32一、 沿黄海地区的诸侯国32二、 河海连通的交通网33三、 陆海一体的经济格局34四、 造船业的发展与齐吴海战35第四节琅琊港36一、 琅琊古港的兴起36二、 越王勾践迁都琅琊37第五节亦真亦幻的黄海文化39一、 邹衍的“大瀛海”说39二、 神山与方士航海41第六节黄海周边的文化交流43一、 嵎夷43二、 石棚与支石墓44
第四章秦汉帝国的黄海经略46第一节秦始皇三巡黄海46一、 秦始皇东巡黄海的线路46二、 秦始皇东巡黄海的活动47第二节徐福东渡的历史与传说52一、 徐福船队的规模52二、 徐福东渡的航线53三、 徐福东渡的传说54第三节汉武帝巡海与东征朝鲜57一、 汉武帝巡海57二、 汉武帝东征朝鲜59第四节“环黄海圈”的贸易62第五节黄海沿岸的经济与社会64一、 海洋渔业的勃兴64二、 海盐业的发展65三、 沿海港口的兴起67第六节汉代文学中的黄海68一、 史家笔下的黄海68二、 海赋: 汉代海洋文学的绝唱69
第五章魏晋到隋唐五代时期的黄海73第一节黄海区域的造船业73一、 概况73二、 北朝青州造船74三、 隋代东莱造船74四、 唐代登州、莱州的造船基地77五、 唐代的水战具79第二节航海技术的提高与近海航线的扩展79一、 航海技术的提高80二、 中国南北沿海直通航线的开辟81三、 唐代跨黄海的海上漕运82第三节黄海海域的港口83一、 黄海海域港口的变迁83二、 马石津84三、 三山浦84四、 登州港84五、 楚州港85第四节中国与朝鲜半岛的海上交流86一、 循海岸水行航线86二、 东亚诸国“从东莱浮海”87三、 “登州海行入高丽渤海道”87四、 唐朝平卢军节度使与东亚诸国的关系89五、 张保皋、崔致远在黄海海域的活动93第五节中国与日本列岛的海上交流95一、 曹魏时期“循海岸水行”航线95二、 南北朝时期中日海上交流96三、 隋唐时期中日海上交流97第六节黄海海洋文化99一、 海神的封敕与祠祀99二、 文人笔下的黄海100
第六章宋元时期的黄海109第一节板桥镇: 宋代北方第一大港109一、 山东半岛海上贸易与板桥镇的崛起109二、 板桥镇海上贸易的繁荣111三、 板桥镇市舶司的设立113第二节航海与造船技术115一、 宋代的航海技术115二、 元代的造船技术116第三节元代的黄海海运120一、 元代的黄海海运120二、 胶莱运河: 世界上最早的大型连海运河工程122第四节宋代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跨黄海交流126一、 宋代跨黄海交流的有利条件126二、 宋代与朝鲜半岛的跨黄海交流127三、 宋朝与日本的交往和元朝对日本的远征133第五节黄海海洋文化133一、 海洋文学的新发展133二、 文人笔记中的宋代造船和航海技术137三、 元代文学中的黄海142第七章明与清初中期的黄海经略与繁荣145第一节明到清中期的沿黄海政局145第二节明清时期黄海的军事管理与冲突146一、 明代前期海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146二、 明代中后期沿黄海海防体系的变化151三、 明代的海岛管理157四、 清代前中期的沿黄海海防建设与教训159第三节黄海经济与社会发展161一、 海洋渔业的发展161二、 盐业的发展繁荣 169三、 海洋灾害与沿海社会经济175第四节海运、贸易与沿海市镇179一、 官方主导的海洋运输业179二、 海洋贸易的繁荣185三、 沿海海口、市镇191第五节朝贡192一、 明代的朝贡及朝贡贸易概况193二、 朝贡贸易的原则与限制193三、 清初中期朝鲜的朝贡197第六节中国与朝鲜、日本之间的文化交流198一、 中朝文化交流198二、 中日文化交流200第七节黄海文学与艺术202一、 对“蓬莱”“海市”的叹赏202二、 黄海贡道上的使节吟咏204三、 宋琬的“海味诗”206
第八章近代黄海的命运209第一节黄海海域的局势变迁209第二节黄海危机与甲午之殇210一、 两次鸦片战争中的黄海210二、 黄海布防与北洋海军建设216三、 甲午海战与黄海之殇219第三节黄海沿岸的逐渐开放223一、 烟台开埠223二、 胶澳租借地与青岛230三、 旅大租借地234四、 威海卫租借地237五、 海州港自开商埠238第四节日本对黄海海域的侵略240一、 日俄战争与日本占据旅大地区240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日本侵占青岛241三、 日本对黄海沿海的殖民统治与掠夺242四、 以青岛为中心的沿黄海航运线243第五节近代黄海的渔业和盐业245一、 黄海渔业的近代命运245二、 近代黄海盐业的发展变迁246
参考文献251
后记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