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必震 吴巍巍主编
页数:404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7321078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中国海域史·东海卷(精装)
内容简介
《中国海域史·东海卷》按朝代对各个时期的东海海域史进行梳理,并着重关注了百越先民的发展变迁、东海海域在对外文化传播方面的重大作用。本书是一部以“海域史”概念为统筹的中国海域通史,举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层面都有涉及。本书以东海海域与沿岸地区为研究范围,依靠最新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探讨政区演变、历史发展,横向比较东海与周边海域的关联和特色,呈现了东海海域历史发展的全貌。本书适合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等相关领域学者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谢必震,福建闽清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曾任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院长,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日关系史、海外移民史、福建历史与文化。
吴巍巍,福建顺昌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秘书长、《海交史研究》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闽台地方史、两岸文化与东亚海域史。已出版著作12部(含主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冷门“绝学”与青年项目各1项、重大项目子课题3项),教 育 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省厅级课题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 育 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30余项。
目录
第一章 东海海域概况
第一节 海洋地理
一、海域范围
二、海底地质地貌
三、海洋潮汐、洋流与气象
第二节 岛屿
一、 岛
二、澎湖列岛、金门、马祖
三、及其附属岛屿
四、舟山群岛
五、崇明岛
六、海坛岛
第三节 河口与港湾
一、长江口、杭州湾
二、宁波港、北仑港、上海港
三、福州港、泉州港、厦门港、漳州港
四、淡水港、基隆港、高雄港
第四节 海洋资源
一、海洋生物(海洋植物、海洋鱼类、渔场)
二、海底矿产与石油资源
三、滩涂
第二章 东海海域的早期文明
节 先民海洋活动的史迹
一、河姆渡文化中的海洋因素
二、“东山陆桥”与早期海洋移民
三、昙石山文化中的海洋因素
四、 石器时代的海洋文化遗存
第二节 向海而生的东南越人
一、百越先民的繁衍与分布
二、吴越先民的早期活动
三、“瓯居海中、闽在海中”
四、闽越先民的经济生活
第三章 先秦时期东海海域的开拓
节 吴越地区的航海成就
一、百越先民的发展与变迁
二、越人与航海交通
三、句章港与会稽郡
第二节 闽越国与海洋文明
一、从蛮夷之地到闽越国
二、闽中郡与闽越国的海洋开拓
第三节 山海并进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基于农牧业的商贸
二、中原文化与东南生产技术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东海海域
节 海上航线的开辟和港口的形成
一、文献记载中的闽、越海疆
二、从会稽到闽粤的海上航路
三、以会稽和东冶为代表的闽越
四、 海峡的交通
第二节 中原文化与古越文化的交融
第一节 海洋地理
一、海域范围
二、海底地质地貌
三、海洋潮汐、洋流与气象
第二节 岛屿
一、 岛
二、澎湖列岛、金门、马祖
三、及其附属岛屿
四、舟山群岛
五、崇明岛
六、海坛岛
第三节 河口与港湾
一、长江口、杭州湾
二、宁波港、北仑港、上海港
三、福州港、泉州港、厦门港、漳州港
四、淡水港、基隆港、高雄港
第四节 海洋资源
一、海洋生物(海洋植物、海洋鱼类、渔场)
二、海底矿产与石油资源
三、滩涂
第二章 东海海域的早期文明
节 先民海洋活动的史迹
一、河姆渡文化中的海洋因素
二、“东山陆桥”与早期海洋移民
三、昙石山文化中的海洋因素
四、 石器时代的海洋文化遗存
第二节 向海而生的东南越人
一、百越先民的繁衍与分布
二、吴越先民的早期活动
三、“瓯居海中、闽在海中”
四、闽越先民的经济生活
第三章 先秦时期东海海域的开拓
节 吴越地区的航海成就
一、百越先民的发展与变迁
二、越人与航海交通
三、句章港与会稽郡
第二节 闽越国与海洋文明
一、从蛮夷之地到闽越国
二、闽中郡与闽越国的海洋开拓
第三节 山海并进的经济发展模式
一、基于农牧业的商贸
二、中原文化与东南生产技术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东海海域
节 海上航线的开辟和港口的形成
一、文献记载中的闽、越海疆
二、从会稽到闽粤的海上航路
三、以会稽和东冶为代表的闽越
四、 海峡的交通
第二节 中原文化与古越文化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