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茅于轼赵农
页数:212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5130039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饥荒是新中国历史上令人不堪回首的惨痛记忆,粮食问题一直都是国人关注的焦点。中国的耕地在缩减,种粮的农民在减少,粮食的进口在增加,国际粮价在飙升……中国的粮食安全吗?
本书从经济学研究角度综合研究了上述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认真审视、严密推断,简洁立论。作者认为:粮食问题并不等同干粮食安全问题,我国历届政府紧抓粮食不放松.多年来成效可观,库存殷实。我们完全可以进一步开放思路,积极参与粮食的国际贸易。收放自如的粮食政策有助于我们抵抗“百年一遇”的“粮食危机”。
作者简介
茅于轼,1929年1月14日出生于南京。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系,1975年开始从事微观经济学研究,1984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赴美国任哈佛大学注册访问学者,1990年受聘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高级讲师,讲授研究生班的微观经济学,1993年从社科院退休,与其他4位经济学家共同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并任所长、理事长,现为该所常务理事。
目录
上篇 对话粮食安全
第一章 国家安全的测定——粮食安全
1.粮食安全就是日常的食品安全吗
2.粮食安全的测算指标有哪些
3.威胁粮食安伞的真凶
4.粮食危机在他乡
5.现在还饿死人的国家
6.全球粮食储备量低意味着什么
7.粮安天下的历史由来
8.粮食作生物燃料的利与弊
9.农民不种地了粮食哪里来
10.粮食库存知多少
11.拿什么来应对粮食危机
12.悲剧不能再重演
第二章 对粮食缺口的扫描
第一章 国家安全的测定——粮食安全
1.粮食安全就是日常的食品安全吗
2.粮食安全的测算指标有哪些
3.威胁粮食安伞的真凶
4.粮食危机在他乡
5.现在还饿死人的国家
6.全球粮食储备量低意味着什么
7.粮安天下的历史由来
8.粮食作生物燃料的利与弊
9.农民不种地了粮食哪里来
10.粮食库存知多少
11.拿什么来应对粮食危机
12.悲剧不能再重演
第二章 对粮食缺口的扫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