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巴忠倓
页数:257
出版社:时事出版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8023284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13年12月14日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了《粮食与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第十二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名誉会长赵南起作了书面致辞,名誉会长、第十一届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主旨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要靠自己”的一系列讲话精神,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指导方针。在北京举行的以《粮食与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国家安全论坛上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粮食安全大于天,粮食安全不容有任何闪失。”中国粮食问题只能依靠中国自己解决,并且也完全可能自力更生、科学创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保证我国粮食安全。 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位专家和从事绿色农业生产的企业家出席了本次论坛。数十名专家、学者在会上踊跃发言。
作者简介
巴忠倓,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会长、武警部队原司令员。
本书特色
粮食安全是天大的事、不能受制于人,本书从国内外形势分析如何布局我国粮食安全的系统工程,探索保障安全之道。《中国粮食安全:第十二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文集》由高端论坛——中国国家安全论坛每年推出的探讨国家安全形势和安全战略的报告组成,本年度主题为《粮食与国家安全》。
目录
第一节美国霸权的形成、特征与利益
一、美国霸权的形成过程
二、美国霸权的特征与利益
三、美国霸权的实力基础
第二节美元霸权与美国的“中心国家”地位
一、美元霸权的形成和演变
二、美元霸权与中心—外围结构
三、美元霸权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美国维系美元霸权的多重手段
一、利用霸权优势打击挑战国家
二、控制全球战略资源
三、主导信用评级体系
第二章中美债务关系的形成原因
第一节美国国债高企的主要原因
一、长期的经济和财政政策
二、低储蓄与超前消费倾向
三、持续固化的贸易逆差
第二节中国持有巨量美债的原因
一、产业结构与政策导向
二、巩固经济安全的需要
三、多元投资渠道的制约
四、稳定中美关系的愿望
第三章美国保障债务可持续性的措施
第一节持续提高国债上限
一、国债上限的历史轨迹
二、国债上限与两党博弈
三、国债上限的约束有限
第二节削减联邦财政赤字
一、美国政府的预算构成与支出
二、削减赤字与两党角力
三、减赤计划的前景分析
第三节调整相关经济政策
一、实行“量化宽松”降低实际债负
二、“再工业化”以重振国内经济
三、刺激出口与加强国内市场保护
第四节吸引中国继续投资美债
一、通过外交渠道宣示美债的安全性
二、向中国提供购债的便利条件
第五节助燃欧元区债务危机
一、欧元成长对美元霸权的冲击
二、美国评级机构打击欧元区
三、欧债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第四章基于债务问题的中美相互依赖分析
第一节债务问题与中国战略地位的变迁
一、中美债务问题与“金融恐怖平衡”
二、“两国集团”构想与中美经济共生关系
第二节基于债务问题的双边贸易投资关系分析
一、中美双边贸易的依存度分析
二、中美货物贸易商品构成分析
三、中国对美贸易企业主体分析
四、中美对外投资收益比较
第三节经济安全关注与中国持债的战略意义
一、中国对资产安全的关注
二、美国对经济安全的关注
三、中国持有美债的战略意义
第五章中美债务问题的关联议题
第一节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利益与安全再平衡
一、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利益
二、金融危机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三、美国减赤的军费控制及其影响
第二节中美债务关系与人民币汇率议题
一、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形成
二、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发展
三、美国就汇率问题对华施压的原因和实质
第三节美国亚太经济战略与对华贸易保护倾向
一、TPP与美国的亚太经济战略
二、美国对华贸易保护倾向
第六章中国国际经济战略与中美债务问题
第一节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的新拓展与中美债务问题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中美债务问题
二、“一带一路”战略与中美债务问题
第二节新兴金融机构及其影响
一、新兴金融机构的发展动力
二、金砖银行与应急储备基金
三、亚投行与丝路基金
四、新兴金融机构与现行国际金融秩序的关系
第三节中国对美直接投资及其影响
一、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发展态势
二、影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美国内政因素分析
三、中美投资协定的谈判进程
四、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与双边经济关系再平衡
结语
节选
习近平总书记论粮食安全 2013年5月14日—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天津时强调:“一个国家只有立足于粮食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2013年7月21日下午,习总书记在考察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时指出:“自力更生任何时候都不能少,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着自己生产的粮食。”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东港村育种基地考察时再次强调:“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2013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农科院召开座谈会时明确表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保证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粮食经验告诉我们,一旦发生大的变化,有钱也没有用,解决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013年12月13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提出2014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了首要位置,提出“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注重生产源头治理和产销全程监管。注重永续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正能量 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挥正能量(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上将)赵南起 第十二届国家安全论坛主题是粮食与国家安全,这个题目非常好!昨天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今天我们举办这个论坛贯彻中央精神,适逢其时。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多次谈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要靠自己,保障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是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本届论坛讨论粮食与国家安全问题,要遵循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献计献策,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粮食安全问题是天大的问题 粮食安全问题是天大的问题(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 我们这次研讨会的议题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我预祝这次会议能够取得圆满成功。我谈几点个人想法和感受。 第一,对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来说,粮食安全问题是天大的事情,说它多么重要都不过分,我想这个道理应该是人人皆知,不言而喻的。古人讲“民以食为天”,毛泽东同志当年就提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最近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出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第一重要的事情。 第二,粮食安全问题应该立足于国内。习近平总书记最近也提出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要坚持立足国内。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这是毛泽东同志当年早就提出过的。13亿人,如果出现粮食问题,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中国如果出现了粮食危机,那么世界的安定就会出现大问题,就会出现粮食恐慌;中国粮食如果出了问题,世界粮价可能飞快地上涨。中国和其他小国不一样,所以粮食问题必须完全立足于国内,自力更生。粮食不安全,国家就不可能安全,政权也不可能巩固,其他发展都无从谈起。粮食问题是天大的问题,立足于自己,立足于本国,是我们的一条基本国策。 第三,研究粮食安全问题不能就粮食讲粮食,粮食安全涉及到方方面面。18亿亩的红线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形成了大家的共识,现在的问题是18亿亩有没有突破,以后会不会突破?这个问题在认识上不完全一致,提供的有些数字资料也不完全一致。更重要的是耕地质量问题,过去国务院有规定,账户平衡,很多地方账户平衡也在做,但是实际上有些东西做的是表面文章,补的一部分实际上是劣质的、无法耕种、不收粮食的。新土地的开发要有一个涵养的过程,有些根本不可能成为耕地。再一个,18亿亩土地中到底有多少优质、高产的粮田?据我了解从全国来看占比还不是太大。这些年,实际上我们耕地的土质、肥力各方面都有所下降。现在东北成片的土地在退化,而且有些土地受到严重污染和沙化。我到一个省里去,省委书记讲这个地方种的粮食人们不敢放心吃,这是实话,核心问题是土地受到污染。所以讲粮食不讲耕地、不讲土地那是空中楼阁,我觉得我们的农田基本建设多年来欠账很多。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粮食发展的潜力是令人担忧的。 与粮食安全密切的是淡水。中国淡水资源本来就贫乏,中国将来主要危机恐怕不是能源问题,我担心是淡水问题。现在全国多少大中城市缺水,大家都很清楚。我们淡水总量占世界比例是比较低的,俄罗斯的贝加尔湖占世界淡水总量的20%,我们现在有多少大的淡水资源能够源源不断?有一些被污染了,有一些枯竭了,这是很让人担忧的问题。三天不吃饭可以,一天不喝水不行,所以淡水资源也是很让人担忧的。我们治理大江大河有很大投入,抗御洪灾方面我们也积累很多的经验,长江、淮河这些年我们控制灾害的能力增强了,但是抗旱的能力仍然是条“短腿”。我们的淡水一方面短缺,一方面水利工程要加强,现在有的地方家家户户有两个水窖,当地老百姓叫第二次土改,一年注满水维持到下一年,因为雨季总要下雨的。我们现在有些地方季节性的干旱、季节性的水灾,如贵州并不缺水,关键是不能蓄水、不能储水,自然降水并不少,但是都白白流掉了。 土地沙化、荒漠化比较严重。2011年我去黑龙江调查,现在低产田土地面积还是不少的,低产的重要原因是没有水,黑龙江算的账说,国家投入一块钱可以增产一斤粮食没有问题,这还不是当年的,不是持续的。但我们在水利上欠账比较多,所以水利设施不进一步完善,即使有18亿亩土地也难确保,希望大家关注我们耕地的淡水问题。南水北调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觉得这方面信心不足,为什么?一是水源能不能充分供给,二是如何保证水源不受污染,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现在沿途能不能保证水质安全,淡水水利问题要引起专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北京这么一个首都城市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各个国家的首都,不是靠海就是靠江或者大湖,唯有我们这个首都不靠江也不靠海,还没有大的水源。 深入推广优良的品种、科学的耕种方法以及安全有效的化肥和农药。粮食生产要靠科技,现在我们在粮食方面科技投入是远远不足的,对农村最基层的农民科技推广和普及是一个薄弱点。有些科技很好,怎么形成现实生产力?这就存在科技的普及推广问题。我们现在天天讲看病贵、看病难,首先是怎么防病,对全民进行基本医疗知识的普及教育是个大问题。比如说嘴歪了,其实是脑子出了问题,他不懂啊,就在家里坚持着。其实对于脑溢血患者来说吃点川芎很快在四个小时内就会好,可他不懂啊。所以这些知识如何让老百姓掌握,能够知道用什么药物,家家户户配个小药箱,这种知识的传播很重要。现在很多知识还是少数人掌握,如何花精力去推广普及全民卫生知识、预防疾病的基本常识,是很重要的。农业科技问题也是这样,那就是如何到基层去普及推广。 第四,国家要有合理的有效财政投入。这些年对全国农业投入增长是比较快的,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确实都花了很大财力,在财政当中的比例不断提高。问题是如何改革目前的预算体制和办法,集中力量办大事。我曾经调查过,涉农资金中央有15个部门在管,大家各管一块,农业资金只要用到农业上就不违规。现在地方领导一个很强的愿望是希望统筹考虑,形成合力。这个地方可能是水的问题,那个地方可能是土地沙漠化的问题等等,都不一样。现在资金分得太细,等到了下面形成不了力量,不能真正地发展生产力。所以要与地方,与省、市、自治县统筹考虑问题。改革转移支付的办法,这一点是非常非常必要的。目前转移支付的项目太多、名目太多。现在我们都知道补贴的钱很多,农机补贴、电器下乡、土地补贴或者生产粮食补贴等等。土地补贴使很多地方失去了生产粮食的意愿。有些是种粮拿不到补贴,这样他把地租给人家拿到补贴,别人租地种粮食却拿不到补贴。农机下乡,很多钱没有真正落到农民口袋里去,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认真地改革改进的。我们要看看这些资金有多少流失了、有多少浪费了,这些年对农民补贴的资金不可谓不大,也不可谓不多。 第五,节约粮食减少浪费。这是大课题,这个问题是世界性的,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更为突出。 粮食问题历来是大问题。我在这方面没有研究,但是希望我们的专家学者就这些问题深入研究,提出对策,这对我们今后的粮食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第六,转基因问题。我们要经过讨论、实践才能统一认识。不是一概肯定,也不是一概否定。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对新生事物我们要趋利避害加以完善。现在对于转基因,一种是称绝对好,一种是说绝对不好,这两种我都不太赞成,不要非此即彼。不是除了转基因,别的就不行。我们要看到提高粮食产量,增强粮食安全不只是一个办法、一种途径,应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国有中国自己的办法,国外的技术我们也要学习。到以色列考察滴水灌溉的非常多,回来搞的很少,滴水灌溉是要有很大投入的,所以我觉得各国各地方要走自己的路。我们国家有很多农业成果,这方面还是要大力宣传。成熟的科研成果及时推广,也要加以宣传和普及,增强信息公开透明,同时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 粮食安全需要从国家全局考虑,有顶层的设计与规划,经济工作会议对这方面提得非常全面、严谨,具有可操作性。要统筹地科学决策,并且加以协调。现在很多政策很好,但是协调不够。洪虎同志年年讲粮食,讲得国务院有些领导都烦了。现在看来洪虎同志是对的,粮食体制不改革不行。现在问题是协调很重要,有些部门这样看、有些部门那样看,有些事情办不下去的原因就在于缺乏协调,下一步体制改革会在这方面得到很好解决。只要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齐心协力,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