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制度的演进与发展

封面

作者:刘贵利 编

页数:280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639868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中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制度的演进与发展

内容简介

第一章概论为《中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制度的演进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不仅回顾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演进历程,还总结了治理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章还进一步探讨了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定位,从价值、制度和行动三个层面出发,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全面的生态环境治理蓝图。在第二章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理论与方法中,我们深入研究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探索了相关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本章的讨论为构建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第三章在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体系方面进一步细化了治理体系的构建,包括治理框架、实践案例、联防联控机制,以及国土空间发展布局的优化调整设想。本章的深入分析有助于读者理解如何构建一个高效、协调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第四章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制度专注于制度建设,探讨了如何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制度,以及在双碳目标下如何构建理论框架。此外,本章还讨论了碳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性和实践探索。第五章探讨如何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治长效机制,包括环境保护标准与产业政策的衔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生态环境规划,以及“三线一单”中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编制路径。第六章内容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制度的发展,总结了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取得的成效、基本经验,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来理解生态环境治理的长远意义。

作者简介

刘贵利,博士,研究员,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2000年毕业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教授。中国环境协会理事,北京地理学会理事,生态城市青年委员会主任,小城镇委员会委员。

从事规划行业20年,拥有丰富的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规划、战略规划经验。先后承担和参加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负责规划项目百余项,包括主持完成《长株潭区域发展规划》第一版、《石家庄空间发展战略》《保定市总体规划》《大兴新城规划》等规划项目,主管了涞水、丰南、开平、博野、涞源、滦南等十余项县区级国土空间规划项目。出版专著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十余项,其中《保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获2008年度河北省城乡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基于功能溯源、空间耦合的生态环境管控理论与技术应用体系研究》获2019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水头镇总体规划2010-2020年》获住建部2011年度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锡林郭勒盟城镇体系规划2014-2030年》获内蒙古自治区2015年度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省部级三等奖多项。

本书特色

本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发展历程、成就,对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入思考,为构件有效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同时,本书还探讨了相关的制度建设和生态环境规划,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视角来理解生态环境治理的长远意义。

目录

第一章 概论…………………………………………………. 5

第一节 生态环境治理的发展评价……………………………….. 5

一、 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演进…………………………………… 5

二、 生态环境治理的成就经验………………………………….. 16

三、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问题…………………………………… 19

第二节 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定位……………………………. 20

一、价值层面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

二、制度层面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2

三、行动层面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6

第三节 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内涵特征……………………………. 31

一、 生态空间的内涵特征……………………………………… 31

二、 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内涵界定………………………………. 34

三、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价值特征……………………………….. 37

四、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主要任务……………………………….. 39

第四节 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时代要求……………………………. 40

一、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基本特点……………………………….. 40

二、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创新导向……………………………….. 42

三、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规划衔接……………………………….. 51

四、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基本保障……………………………….. 54

第二章 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理论与方法………………………………. 56

第一节 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研究综述……………………………… 56

一、 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国外研究………………………………… 56

二、 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国内研究………………………………… 64

第二节 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理论探索……………………………… 76

第三节 生态环境分区管治方法………………………………… 80

一、生态环境管控单元划分…………………………………….. 80

二、空间布局耦合技术与方法…………………………………… 82

三、分区综合管治技术与方法…………………………………… 86

四、数据赋能管治技术与方法…………………………………… 90

第三章 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体系………………………………… 96

第一节 生态环境分区治理体系………………………………… 96

一、 生态环境分区治理框架……………………………………. 96

二、 生态环境分区治理实践……………………………………. 98

三、 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 100

四、 优化调整国土空间发展布局设想……………………………. 107

第二节 生态环境分区治理效能……………………………….. 110

一、 我国环境治理者的角色演变……………………………….. 111

二、 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面临的问题………………………….. 112

三、 生态环境治理的核心理念…………………………………. 113

四、 从制度共识向治理效能的转化……………………………… 115

五、 创新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人制度……………………………… 131

第三节 七大治理体系……………………………………… 140

一、 总体框架……………………………………………… 140

二、 领导责任体系………………………………………….. 141

三、 企业责任体系………………………………………….. 146

四、 全民行动体系………………………………………….. 153

五、 监管体系……………………………………………… 154

六、 市场体系……………………………………………… 157

七、 信用体系……………………………………………… 163

八、 法律政策体系………………………………………….. 167

第四章 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制度……………………………….. 171

第一节 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制度…………………………….. 171

一、 主要内容……………………………………………… 171

二、生态环境分区管治面临的挑战………………………………. 173

三、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制度完善的方向…………………………… 174

四、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推进路径………………………………. 175

五、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政策选择………………………………. 176

第二节 双碳目标下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理论框架…………………….. 178

一、 双碳目标下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理论框架构建意义……………….. 178

二、 双碳目标下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理论框架体系…………………… 183

三、 未来展望……………………………………………… 187

第三节 健全完善碳信息披露制度……………………………… 188

一、 国际经验……………………………………………… 188

二、 健全完善碳排放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191

三、 健全完善碳排放信息披露的工作建议………………………… 192

第四节 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制度实践探索…………………………. 194

一、 成渝地区双碳实施路径研究……………………………….. 194

二、 县级单元线控机制探索…………………………………… 204

三、 场地修复实践………………………………………….. 213

第五章 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治长效机制…………………………….. 227

第一节 环境保护标准与产业政策衔接…………………………… 227

一、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标准与产业政策之间关系解读………. 227

二、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环境保护标准的必然联系…………………. 230

三、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现有产业政策的相互作用…………………. 231

四、 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环保保护标准与产业政策的衔接………… 232

第二节 国家战略区域主要环境问题识别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策略………… 235

一、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原因:人口、经济、污染分布的不平衡与分异性… 237

二、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依据:城市规模与发展模式………………… 239

三、国家战略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的核心问题识别………………… 242

四、国家战略区域主要环境问题识别与生态环境分区管治策略…………. 244

第三节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路径探讨……………….. 249

一、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249

二、 我国各类准入清单编制特征对比分析………………………… 251

三、 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路径初探……………………………. 256

四、 完善生态准入清单制度的建议……………………………… 257

第四节 积极推进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 258

一、 工作进展……………………………………………… 259

二、 存在的问题……………………………………………. 261

三、 下一步建议……………………………………………. 263

第五节 我国第三方生态环境评估制度研究……………………….. 265

一、 建立第三方生态环境评估制度的背景分析…………………….. 266

二、 第三方生态环境评估的特点、功能和意义…………………….. 267

三、 第三方生态环境评估的基本流程和典型案例…………………… 269

四、 第三方生态环境评估的主要问题……………………………. 273

五、 第三方生态环境评估制度的建议与思考………………………. 274

第六章 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制度的发展……………………………… 276

第一节 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取得的成效…………………………… 276

一、 新发展阶段下立足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环境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276

二、 绿色创新基础上构建生态价值集成管理体系…………………… 277

三、 构建全新的绿色价值体系…………………………………. 278

四、 建立适应新三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分区治理制度……………. 279

第二节 基本经验…………………………………………. 280

一、 科学的环境决策机制是重要前提……………………………. 280

二、 合理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是基石……………………………. 282

三、 准确及时的环境数据是基本保障……………………………. 285

四、 环境治理手段转型是关键落脚点……………………………. 286

第三节 未来发展…………………………………………. 289

一、 环境治理体系的未来展望…………………………………. 289

二、 新发展阶段下立足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环境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291

三、 绿色创新基础上构建生态价值集成管理体系 292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制度的演进与发展》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9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