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志华
页数:185页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043621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王志华,男,图书馆研究馆员。长期从事高校图书馆工作。现任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党支部书记、常务副馆长,浙江传媒学院图书情报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理事。主持并参与省、厅级以上课题5项,校级课题5项。在国家一、二类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l部,编著3部,担任40部《现代传播丛书》副主编。
相关资料
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的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方面的入侵接踵而来。目睹了中国社会的腐败和西方的强盛后,一些中国的贤人志士们力图变革图强,主张“救国保种”。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3种不同的思潮与主张:洋务派主张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向西方学习船坚炮利,以建立新式工业的方式挽救中国:维新派力主变法革新,政治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上取消八股文取士,设学堂,办报纸,发展资本主义文化:在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主张不奏效后,出现了革命派,他们主张推翻清朝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以此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这3种思潮的交融迭起,再加上帝国主义在经济、文化思想领域的入侵,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而也促使中国近代媒介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①外国人在华创办出版机构:为了在中国更广泛地传播西方宗教思想,一些西方传教士开始在中国建立出版机构。在中国开办最早的近代出版机构,是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于清朝道光年间在上海成立了墨海书馆。书馆除了印刷中文版圣经等一些宗教书籍外,还翻译出版了《几何原理》、《代微积拾级》、《谈天》、《大英国志》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政治、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该书馆首次在中国引进了西方印刷机械和铅字排版技术。1843年后,在上海兴起一批由外国传教士主持的教会出版机构或外商出版机构,如土山湾印刷馆、美华书馆、申昌书局、点石斋书局、益智书会、图书集成局、广学会等。这些出版机构除了出版图书以外,还出版了一些报纸、杂志,这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媒介的发展和变化。②中国出版机构的兴起:随着西方新型印刷技术和设备的输入,以及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相继产生了一批近代出版企业,其中有官办的,也有民办的。同治三年(1864年),曾国藩攻下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后,以重兴文化为名,奏请设立书局,刊印古籍。随之成立了江南书局、浙江官书局、湖南官书局、湖北官书局、广雅书局等。洋务派创办的出版机构,多附设在洋务派创办的学校和工厂内,其代表机构有成立于同治元年(1861年)的京师同文馆、成立于同治二年的上海同文馆。
本书特色
《媒介革命与图书馆嬗变》:传媒与文化产业管理论丛。
目录
第一章 媒介的范畴第一节 媒介的定义第二节 媒介构成要素第三节 媒介的性质第四节 媒介的功能第五节 媒介的形态第二章 图书馆的范畴第一节 图书馆的定义第二节 图书馆构成要素第三节 图书馆的性质第四节 图书馆的功能第五节 图书馆的类型第六节 图书馆的形态第七节 图书馆的地位作用第三章 古代媒介与古代图书馆第一节 中国古代媒介第二节 中国古代图书馆第三节 外国古代媒介第四节 外国古代图书馆第五节 小结第四章 近代媒介与近代图书馆第一节 中国近代媒介第二节 中国近代图书馆第三节 外国近代媒介第四节 外国近代图书馆第五节 小结第五章 现代媒介与现代图书馆第一节 中国现代媒介第二节 中国现代图书馆第三节 外国现代媒介第四节 外国现代图书馆第五节 小结第六章 未来媒介与未来图书馆第一节 未来媒介第二节 未来图书馆后记参考文献
节选
《媒介革命与图书馆嬗变》内容简介:网络化、信息化在不断充实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我们的行为,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俗话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如今,通过计算机网络,无论地球上哪个角落发生什么事,我们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网络化、信息化也给传播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