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互联网+与图书馆

封面

作者:徐岚著

页数:237

出版社: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47509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互联网+与图书馆》以“互联网+”一般理论为逻辑起点,深入地分析了“互联网+”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并从宏观的视角构架了“互联网+”下图书馆顶层设计,对“互联网+”下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读者行为、阅读推广、信息资源建设和图书馆管理等进行了多层面、多视角、多维度的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互联网+与图书馆》融入了作者二十年来对图书馆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时代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徐岚,女,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1991年7月毕业于安徽大学图书情报专业,从事图书采访、分类编目和馆藏建设等工作二十多年,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参与省级课题多项。多篇论文在不同学术年会征文中获奖,其中,《“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获2015年鲁豫皖赣新琼图书馆学会学术年会征文二等奖,201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三等奖。

本书特色

互联网+传统集市就有了淘宝,互联网+传统百货卖场就有了京东,互联网+传统银行就有了支付宝,互联网+传统的安保服务成就了360……那么,当“互联网+”遇到传统图书馆又会产生什么呢?

概而言之,当“互联网+”遇到图书馆后,图书馆将成为一个能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通过任何图书馆都能获得其所需要的任何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

“互联网+”图书馆在路上,且任重而道远……徐岚著的《互联网+与图书馆》深入地分析了“互联网+”给图书馆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的一般理论

第一节 “互联网+”的概念及内涵

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

二、“互联网+”的内涵解析

三、“互联网+”中“+”的含义

第二节 “互联网+”的时代特性

一、连接

二、融合

三、创新

四、共享

五、生态

六、责任

第三节 “互联网+”的逻辑模式

一、“互联网+”的思维逻辑模式

二、“互联网+”的治理逻辑模式

第二章 “互联网+”与图书馆

第一节 “互联网+”对图书馆的影响

一、颠覆了图书馆形象

二、重构图书馆组织结构

三、重塑图书馆职能

四、重组图书馆价值评价体系

五、重建图书馆技术支持

第二节 “互联网+”对图书馆提出的挑战

一、“互联网+”意识缺乏

二、“互联网+”思维尚未形成

三、技术支持不够

四、跨界人才资源储备不足

五、风险意识防范不强

第三节 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下图书馆呈现的特征

二、“互联网+”下图书馆的顶层设计

第三章 “互联网+”与图书馆读者服务

第一节 “互联网+”对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影响

一、对读者服务理念的影响

二、对读者服务方式的影响

三、对读者服务模式的影响

四、对读者服务结构的影响

第二节 “互联网+”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读者服务理念陈旧

二、技术手段落后

三、读者服务人员能力不足

第三节 “互联网+”下读者服务的创新

一、服务理念的创新

二、服务方式的创新

三、服务模式的创新

第四节 读者服务创新的保障体系

一、人力资源保障

二、技术及网络基础设施保障

三、制度保障

第四章 “互联网+”与图书馆读者行为

第一节 “互联网+”对读者行为的影响

一、“互联网+”下读者阅读行为的嬗变

二、“互联网+”读者阅读行为嬗变的成因分析

第二节 读者行为分析与读者行为分层

一、读者行为分析

二、读者行为分层

第三节 满足读者行为需求的措施

一、优化信息资源

二、美化阅读空间

三、尊重读者行为

第五章 “互联网+”与图书馆阅读推广

第一节 关于阅读推广的一般概述

一、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

二、我国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现状

三、影响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因素

第二节 图书馆阅读推广机制的构建

一、完善和健全图书馆阅读推广机构

二、建立完善的阅读服务平台

三、丰富图书馆阅读推广内容

四、拓展阅读推广的方式

五、建立多元化阅读推广互补机制

六、建立和完善阅读推广的评价机制

第六章 “互联网+”与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节 “互联网+”对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影响

一、大数据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二、泛在信息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

第二节 “互联网+”与信息资源建设

一、资源建设的跨界融合

二、资源建设的创新驱动

三、资源建设的概念变化——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

四、资源建设的目标创新——从拥有资源到提升保障能力

五、资源建设的观念创新——从自给自足到共建共享

第三节 “互联网+”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一、提高信息资源采访质量

二、纸电融合,共同发展

第七章 “互联网+”与图书馆管理

第一节 “互联网+”对图书馆管理的影响

一、在管理的对象上,由书向读者需求转移

二、在管理的理念上,由重藏轻用向重用轻藏转变

三、在管理的环境上,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四、在管理的范围上,由单一的纸质文献资源管理向多元资源管理转变

五、在管理的模式上,由传统的金字塔层级管理向扁平化管理转变

第二节 图书馆管理创新的路径

一、创新管理理念:R2L的管理

二、创新管理方法:物联式的管理

三、创新管理模式:柔性化管理

四、创新管理结构:扁平化管理

五、创新管理流程:数据化管理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互联网+与图书馆》:
  (1)“互联网+图书馆”的指导思想
  我们认为,“互联网+图书馆”的指导思想是:以读者为中心,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馆馆互联和跨界融合,并形成创新驱动,建立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率,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进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价值创新。
  “以读者为中心”是“互联网+图书馆”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互联网+图书馆”的逻辑起点和归宿。“互联网+图书馆”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读者而展开的,所有的工作都是以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为目标的。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是图书馆实现馆际互联和跨界融合的前提和基础。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能使图书馆馆际互联变成现实,使图书馆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融合成为可能,而且也拓展了读者获取信资源息的渠道和方式,从而导致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革,实现了图书馆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并形成新的创新驱动。不仅如此,互联网技术还改变了信息资源的存在形态,使图书馆从传统的物理图书馆向虚拟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绿色图书馆、生态图书馆、云图书馆的转变成为现实,更使得“互联网+图书馆”的功能由传统文献资源的采访、整理、加工、存储和传递拓展到图书馆大数据的开发、存储和利用,从而实现图书馆价值的创新。
  (2)“互联网+图书馆”的行动纲领
  “互联网+图书馆”的本质是“互联网3.0+服务3.0+创新3.0”的服务创新模式,是创新3.0与互联网3.0下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的新形态。“互联网+图书馆”不仅仅是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的互联,更是图书馆与其他行业及服务之间的跨界融合;不仅仅是管理与服务技术上的创新连接,更是知识管理与服务理念、思维、模式上的创新。“互联网+图书馆”顶层设计行动纲领包括“互联网+图书馆”建设目标、路径选择、基本原则、建设规划、建设方案、实施策略、评价体系等,它对“互联网+图书馆”设计、建设、发展和推广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①“互联网+图书馆”基本原则,是指在“互联网+图书馆”各项建设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它是实现“互联网+图书馆”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建设规划的设计、建设方案的确立和实施策略的执行都应以基本原则为指南,基本原则是纲,建设规划、建设方案和实施策略是目,只有纲举才能目张。
  ②“互联网+图书馆”建设目标,是指能让用户即时便捷地获取图书馆的资源信息,以满足其个性化的知识服务需求,形成创新驱动,实现图书馆价值创新。
  ③“互联网+图书馆”建设规划,是指立足于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现实,为实现“互联网+图书馆”的建设目标而展开的整体性、系统性规划设计工作。它以“互联网+图书馆”基本原则为指导,是对“互联网+图书馆”路径选择方向的具体诠释。
  ④“互联网+图书馆”建设方案,是对“互联网+图书馆”建设规划的进一步具体化。实施策略则是对“互联网+图书馆”建设方案的具体实施和执行。“互联网+图书馆”建设规划、建设方案和实施策略是实现其路径选择、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互联网+与图书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60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