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树新等
页数:290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1180707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空天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系统组成和关键技术,重点探讨了各种天基和空基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与控制过程。全书共分为8章,其主要内容包括空天信息系统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空间环境分析、空天侦察预警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战术数据链、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及通信对抗技术等。
本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叙述深入浅出,既注重对新知识、新体系、新应用的介绍,也强调对历史沿革、应用背景和发展趋势的讲解。每章都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自学。
本书可用作电子及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相关资料
插图:第1章 绪 论空天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是实施空天一体信息应用的基本保证。从空间构成来看,空与天是空天信息活动的场所,两者有所不同,但没有绝对的界线,可以在不同环境中进行同样的基本活动,只是平台和方法不同而已。从参与空天活动的各类信息来看,它们所关注的内容和形式基本一致,只是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方式不同,进而所得到的相关性能指标存在差异,因此,对于空与天的不同信息系统,既要强调它们内涵上的相互联系,又不能忽略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本章在探讨分析空间具体定义的基础上,将对航空和航天飞行器进行归纳和分类,并利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三个宇宙速度。结合信息论的基础知识,将探讨信息的定义和信息速率等基本问题。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对各类空天信息系统进行介绍。1.1 空间的定义气球和飞艇的发明虽然实现了人们“上天”的愿望,但没有得到广泛使用。直到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才使人类进入了航空新时代。。如今,军用飞机已成为军队最重要的武器装备,而民用飞机则成了人们最便捷的运输工具。但是,人们并不满足在大气层内的飞行,而是在小心翼翼地飞往太空。苏联著名的宇航员加加林,1961年4月12日首次乘飞船飞向太空,打开了人类宇宙航行的大门。尔后,人们又登上了月球,用无人驾驶飞船探索更遥远的金星、火星、木星、天王星,并继续飞向太阳系的边缘,飞向宇宙的深处。为了区分人们在不同空间的航行,人们通常把贴近地球的、在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叫做航空,或者称为大气空间中的活动。同时把太阳系内的航行活动叫航天,把到太阳系之外更远的空间航行活动叫航宇,而后两类航行活动合并在一起统称为宇宙空间的活动。
本书特色
随着航空技术、航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空天信息系统成为今天和未来实现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与控制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其功能越来越强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因此,了解掌握空天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系统组成和关键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纷纷成立相应的机构,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实施人才的培养计划。空天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与控制是实施空天一体信息应用的基本保证,是当今人类活动高信息化程度的具体体现。如果按功能来分,空天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侦察预警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网络传输系统、导航定位系统、信息对抗系统等。如果按空间位置来分,可以分为地面信息系统、航空空间信息系统、临近空间信息系统、外层空间信息系统等。本书将从功能应用角度,对空天信息系统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全书共分为8章,重点介绍空天信息系统基本理论、系统组成和关键技术,同时对空天信息系统的最新进展与典型应用和系统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目录
1.1 空间的定义
1.1.1 大气空间
1.1.2 宇宙空间
1.2 空间飞行器
1.2.1 航空器
1.2.2 航天器
1.3 航天飞行的速度要求
1.3.1 太阳系
1.3.2 宇宙速度
1.4 信息论概述
1.4.1 信源的描述及分类
1.4.2 信息量
1.4.3 离散信源的熵
1.4.4 信息传输速率
节选
《空天信息工程概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空天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系统组成和关键技术,重点探讨了各种天基和空基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与控制过程。全书共分为8章,其主要内容包括空天信息系统相关基础理论研究、空间环境分析、空天侦察预警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战术数据链、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及通信对抗技术等。《空天信息工程概论》内容丰富,概念清晰,语言通俗易懂,叙述深入浅出,既注重对新知识、新体系、新应用的介绍,也强调对历史沿革、应用背景和发展趋势的讲解。每章都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思考题,既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又有利于学生自学。《空天信息工程概论》可用作电子及信息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