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医学微生物学-第2版-案例版

封面

作者:黄敏,张佩

页数:253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03028639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医学微生物学(案例版第2版)》国际接轨、国内独创:真实、典型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适合案例教学及PBL教学的尝试,引领当代医学教育教材发展趋势。理念先进、模式创新:体现当代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研究成果,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突出实用、引导就业:重视实践,贴近岗位,配套教育部教学大纲,紧跟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的命题方向。
品质优良、价位适中: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焕然一新的医学类系列教材
定位明确、服务教学:供高等院校临床、预防,基础、口腔、麻醉、影像、药学、检验、护理、法医等专业使用。

相关资料

插图:三、现代微生物学时期近几十年来,由于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电子显微镜、免疫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相继发现了一些新的病原微生物,如军团菌、幽门螺杆菌、弯曲菌、埃博拉病毒、马堡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ARS冠状病毒、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新型流感病毒(H1N1)等以及一种只含蛋白质,无核酸组分的传染性蛋白因子,称为朊粒(Prion)(绪表2)。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病原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成果,已完成多种微生物全基因组测序,其中包括与人类有关的近百种病毒和30多种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幽门螺杆菌等。这些研究具有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将对微生物致病性的探讨、病原体的诊断及防治措施的改进或更新等产生深刻影响。如利用转基因动物、基因剔除动物研究微生物致病机制;PCR、DNA芯片技术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上的运用;通过对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选择药物作用的新靶点,预测病原体保护性抗原,开发抗微生物新药和新疫苗等。此外,微生物基因组学的成就还将很快体现在微生物产业中,通过构建更多的高效基因工程菌,可以生产出各种有意义基因表达的产物。新型疫苗的研制进展也很快,从过去的死菌苗,经历了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到1993年U1mer等开创了核酸疫苗被誉为疫苗学的新纪元。近10几年来,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发展很快。免疫荧光、放射核素和酶联三大标记技术,为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快速、微量和自动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多种抗生素的发现对细菌性感染的防治起着极大作用。通过对现有药的修饰改造和新的抗菌药物的研制,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耐药菌株给治疗带来的困难。在医学微生物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中,全球有近60位科学家因有突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奖,我国学者也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30年代,学者黄祯祥发现并首创了病毒体外培养技术,为现代病毒学奠定了基础。1955年,我国第一代病毒学家汤非凡首先发现了沙眼衣原体,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病毒学家朱既明在国际上首次将流感病毒裂解为亚单位,提出了流感病毒结构图像,为以后研究亚单位疫苗提供了原理和方法。我国在病原微生物研究和预防医学方面也取得了公认的重大成就,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EB病毒和鼻咽癌的发病机制、肝炎病毒以及SARS冠状病毒的研究已进入世界前列。

本书特色

《医学微生物学(案例版第2版)》:供临床、预防、基础、口腔、麻醉、影像、药学、检验、护理、法医等专业使用

目录

绪论第一节 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第一篇 细菌学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第三节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第三节 细菌的新陈代谢和能量代谢第四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第五节 细菌的分类第三章 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节 消毒灭菌的常用术语第二节 消毒灭菌的方法第三节 影响消毒灭菌的因素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第四章 噬茵体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第二节 毒性噬菌体第三节 温和噬菌体第四节 噬菌体的应用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 细菌的变异现象第二节 细菌的遗传物质第三节 细菌变异的机制第四节 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中的意义第六章 细菌的耐药性及防治第一节 抗菌药物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第二节 细菌的耐药机制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第七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机会致病菌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第三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第五节 医院感染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治疗第九章 球菌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第二节 链球菌属第三节 奈瑟菌属第十章 肠杆菌科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埃希菌属第三节 志贺菌属第四节 沙门菌属第五节 其他菌属第十一章 弧菌属第一节 霍乱弧菌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第十二章 螺杆菌属幽门螺杆菌第十三章 厌氧性细菌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第二节 牛分枝杆菌第三节 麻风分枝杆菌第四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第十五章 嗜血杆菌属第十六章 动物源性细菌第一节 布鲁菌属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第四节 其他菌属第十七章 棒状杆菌属第十八章 与医学相关的其他细菌第一节 军团菌属第二节 假单胞菌属第三节 鲍特菌属第四节 弯曲菌属第五节 不动杆菌属第六节 莫拉菌属第七节 气单胞菌属第八节 李斯特菌属第十九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第一节 放线菌属第二节 诺卡菌属第二十章 支原体第一节 肺炎支原体第二节 解脲脲原体第三节 其他致病性支原体第二十一章 立克次体第一节 立克次体属第二节 东方体属第三节 埃立克体属第二十二章 衣原体第一节 沙眼衣原体第二节 肺炎嗜衣原体第三节 鹦鹉热嗜衣原体第二十三章 螺旋体第一节 梅毒螺旋体第二节 伯氏疏螺旋体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第四节 回归热疏螺旋体第二篇 真菌学第二十四章 真菌学总论第一节 真菌的生物学性状第二节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第三节 真菌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第四节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十五章 主要的病原性真菌第一节 表面感染真菌第二节 皮下感染真菌第三节 机会致病性真菌第三篇 病毒学第二十六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第三节 病毒的遗传与变异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第二十七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第二节 抗病毒感染免疫第二十八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预防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治疗第二十九章 呼吸道病毒第一节 正黏病毒第二节 副黏病毒第三节 冠状病毒第四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第三十章 肠道病毒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与新肠道病毒第三十一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第一节 轮状病毒第二节 肠道腺病毒第三节 杯状病毒第四节 星状病毒第三十二章 肝炎病毒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第六节 新发现的感染肝脏的病毒第三十三章 虫媒病毒第一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第二节 登革病毒第三节 森林脑炎病毒第四节 西尼罗病毒第三十四章 出血热病毒第一节 汉坦病毒第二节 克里米亚一刚果出血热病毒第三节 其他出血热病毒第三十五章 疱疹病毒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第二节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第三节 EB病毒第四节 人巨细胞病毒第五节 其他感染人类的疱疹病毒第三十六章 逆转录病毒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第三十七章 其他病毒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第三节 人类细小病毒B19第四节 痘病毒第五节 博尔纳病病毒第三十八章 朊粒主要参考文献及重要医学网址索引

节选

《医学微生物学(案例版第2版)》国际接轨、国内独创:真实、典型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适合案例教学及PBL教学的尝试,引领当代医学教育教材发展趋势。理念先进、模式创新:体现当代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精神和研究成果,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实用、引导就业:重视实践,贴近岗位,配套教育部教学大纲,紧跟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的命题方向。品质优良、价位适中: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焕然一新的医学类系列教材定位明确、服务教学:供高等院校临床、预防,基础、口腔、麻醉、影像、药学、检验、护理、法医等专业使用。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医学微生物学-第2版-案例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8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