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侯刚|整理:李文宏//樊晓剑
页数:318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4304983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描写了闯关东到辽宁铁岭侯家的悲欢离合,侯家一家人因为两种信仰,最后饱受分离相思之苦,侯家的历史,也浓缩了中国近百年的沧桑变化,本书通过侯家的往事描写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也揭秘了侯家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渴求两岸亲人和平相处,永不分离的良好愿望。
侯家在道光年间闯关东到了辽宁铁岭,几代之后家业渐渐丰厚。祖父侯鸿儒思想开明,支持子孙们求学,侯公纯得以进入孙中山创办的民国大学学习,后来考入中国内政警官高等学校学习,侯鸿儒靠囤积奉币暴涨巨富。在学校期间,侯公纯接触了民主思想,民国十四年,国父逝世时,蒙李烈钧国民党元老介绍入党,为北平警高同学入党之第一人,代表警高同学为国父陪灵,是全北平大专校六十人中代表之一。并书挽联一副“纬地经天,堪称共和元老,忘身为国,吾党顿失长城”﹙现在国父纪念馆中尚存有国父荣哀录,中有此作﹚。侯公纯一生景仰孙中山,曾经聘请孙中山的厨师在自己家任大橱。出差时也尽可能寻找孙中山曾下榻过的旅社居住。民国十六年,与韩英芳成婚,随即官费进入日本内务省警官讲习所专学警察,为中华民国入所第一人。民国十九年,侯公纯回国,正值九一八事变,随黄显声打响抗日第一枪,后退往锦州,以上校执法课长的身份参加了长城抗战,是国内首批抗日志士。抗战不利,侯公纯退入山海关,进入北平。七七事变之后,侯公纯辗转回到重庆,随即投身抗战,为上校团长,于江西第十五集团军军长何柱国麾下任上校团长,参加抗战。抗战结束之后,侯公纯回到沈阳,后任沈阳城防司令,负责沈阳城内治安,对游行的进步大学生网开一面。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一日,沈阳解放,侯公纯和解放军和平交接,未发生流血抵挡,因为对共产党的了解不深,怕被清算,最后还是拒绝阎宝航的邀请,化妆逃出沈阳,进入北平,随后携带妻子来到台湾,任台北市警察局联络中心总联络官,后因投资失败,晚年潦倒。此后侯公纯的儿子渐渐长大,参与了竹联帮的创建,后来以金涛为艺名进入台湾演艺界,迅速红了起来。孙子侯冠群早年也投身演艺界,以扮演李登辉出名。改革开放之后,侯冠群来到了大路,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姑姑侯刚,最后写成这本书。
作者简介
侯刚:1931年出生于沈阳铁岭,现居住北京。是中央电视台最早的女摄影记者之一。侯刚是文中主人公侯公纯的小女儿,丈夫李文化也是著名的摄影、导演,曾拍摄过多部著名的记录片和电影,受过越南前总统胡志明的表彰和接见。作品有《红色娘子军》(舞剧)、《早春二月》、《侦察兵》、《决裂》、《反击》、《泪痕》等,李文化在文革期间因为才华出众,倍受江青赏识,打倒四人帮后也无故受到批判,后来在时任文化部部长胡耀帮同志的亲自过问下得以昭雪清白。侯刚的父亲是台湾警察厅高官,小妈韩英芳是宋美岭的生活秘书,妹夫是台湾海关总署高官,台湾弟弟金涛是红遍台湾的知名艺人,侄子侯冠群也是台湾艺人,现任台北议员,侯冠群的妻子李彦秀也是台北议员,两人去年的婚礼成为佳话,不仅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亲自到场祝贺,大陆访台高官陈云林本来也计划参加两人的婚礼,但临时取消行程。侯刚一直从事新闻文化艺术工作,有幸近距离接触过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也采访过巴金、杨沫、丁铃等著名作家和梅兰芳、梅兰芳、程彦秋、尚小云、苟慧生、马连良许多京剧名家的家庭。由于她父亲是台湾国民党官员的身份,她和她家人饱受其累,历经了那个特殊年代的政治风云,也因此调离了心爱的电视台,换过很多工作岗位,但她始终都从事着她喜欢的新闻文化艺术工作。现在虽然已经是耄耋老人,可是仍然和丈夫李文化一起积极参加各种文化事业活动,包括这本《家国大祭》便是由她亲笔一字一字的写出初稿,然后口诉给年轻人整理撰写,她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再给后人留下点珍贵资料。
相关资料
侯公纯虽然看出了日本人要侵略中国的苗头,慢说东北的张大帅就是日本人支持的,就算不是,他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警官,人微言轻,也说不上话,有心想要将这事情告上去,却没有门路。转眼到了深秋,军警系统组织人员学习深造,说白了就是给要升官的人镀金。侯公纯虽然刚刚进入东北局,可是他真材实学,成绩优异,也就理所当然地进入了这个名单,进行一个月的训练后,立刻就可以官升一级。侯公纯很以为这一个月晃一晃就过去了,可没成想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负责训练的是黄显声将军带的一个旅的官兵。黄显声,字警钟,一八九六年生于辽宁省凤城县苇山河村,少年时曾就读于丹东道立中学,毕业后于一九一八年入北京大学实习班,因参加五四运动被迫辍学,回到沈阳。一九二一年,黄显声考入东北讲武堂三期炮科,翌年毕业后服役在东北军中,初任营长,后提升为旅长。黄显声最大的才能就是治军,他治下的官兵个个都是精锐,在战场上屡建功业。这样一只虎狼部队当然也将自己训练的那一套用在了这些前来培训的警官身上,没有两天,这些警官就叫苦不迭,一个月之后,已经没有一个人有一点人样了。出人意料的是,训练的最后一天下午,黄显声出现在了训练场地上。黄显声一身戎装,看上去很是威武,左右看了看,发现这些警官站的还算整齐,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扬声道:“你们虽然是警察,可也负责一方的治安,军队不在的时候,你们就是预备队,也要到前线去打仗的,这些苦,你们这会吃了,战场上就少流很多血。”“你们军队都不济了,我们这些警察顶什么用?”下面的人的尽管心中大多如此想,有心想笑,可看看黄显声威严的面孔,却生生不敢笑出来。黄显声随即说了一大通话,将大家鼓励了一番,最后张张嘴,想说什么,却忽然叹了口气,挥挥手说道,“解散。”说罢,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黄显声这么一走,众警官如蒙大赦,一个个瘫软在地上,连动都不能动了。这一个月的训练将众人练的直欲死去,侯公纯刚刚从警官学校毕业,身体素质还好点,没有象那些脑满肠肥的警官一样瘫倒,摇摇头,大步冲着黄显声追了上去。侯公纯抢上几步,终于在门外追上了黄显声,刚刚叫了一句,“黄将军留步……”四周已经有一群官兵围了上来,举起手中的枪口齐刷刷的对准了他,将他吓出了一身冷汗。黄显声转过头,一看侯公纯穿了一身警服,挥挥手,让手下的人将包围去了,才说道,“你是刚才训练的警官吧?有什么事么?”“卑职找黄将军确实有事。”侯公纯四下打量着周围的卫兵,犹豫说道,“只是……”黄显声看不出侯公纯的犹豫,又挥挥手:“你们到一旁去休息。”卫兵得令,都走远了。黄显声这才说道:“你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侯公纯也不隐瞒,将家中侯鸿儒所说的话统统道了出来。黄显声眉头渐皱。过了半晌,黄显声才说道:“这件事说起来蹊跷,我也不可听你一面之词。”侯公纯心里大为焦急,抢上一步说道,“这件事若有虚假,可砍掉侯公纯脑袋。只是事关国家民族,若是山河有失,就是砍掉公纯脑袋又有何用?公纯自幼接受孙先生三民主义教育,也知道‘民族’为三民主义之重,若真因防备不当,致使倭奴得逞,纵然我能万死亦不可赎其咎。”“好……好……孙先生是好样的,他的学生也不会差。”黄显声一连说出几个好字,眉头却越皱越紧:“这件事非同小可也不是我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你且回家,我自会处理,只是却万万不可说出去。”
本书特色
1、七十年风云往事,七十载两岸情缘。一个家族的悲欢离合,折射出一个国家的荣辱纷争。
2、我们是一个家族,却因有两个信仰,导致两岸分离。
但血浓于水,以家族血脉寄国民之情,望两岸和平。
目录
第一章 豪赌奉币
第二章 乱世求学
第三章 送别国父
第四章 狼子野心
第五章 抗日第一枪
第六章 锦州浴血
第七章 郎才女貌
第八章 爱国情怀
第九章 闻一多的演讲
第十章 痛歼敌寇
第十一章 学生游行
第十二章 沈阳守备
第十三章 离开故土
第十四章 父女相见
第十五章 革命征途
第十六章 志同道合
第十七章 早春二月
第十八章 岁月风云
第十九章 日出云开
第二十章 扎根台湾
第二十一章 祖孙深情
第二十二章 大陆探亲
第二十三章 掌声响起
第二十四章 我是中国人
尾声
节选
《家国大祭》描写了闯关东到辽宁铁岭侯家的悲欢离合,侯家一家人因为两种信仰,最后饱受分离相思之苦,侯家的历史,也浓缩了中国近百年的沧桑变化,本书通过侯家的往事描写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也揭秘了侯家的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渴求两岸亲人和平相处,永不分离的良好愿望。侯家在道光年间闯关东到了辽宁铁岭,几代之后家业渐渐丰厚。祖父侯鸿儒思想开明,支持子孙们求学,侯公纯得以进入孙中山创办的民国大学学习,后来考入中国内政警官高等学校学习,侯鸿儒靠囤积奉币暴涨巨富。在学校期间,侯公纯接触了民主思想,民国十四年,国父逝世时,蒙李烈钧国民党元老介绍入党,为北平警高同学入党之第一人,代表警高同学为国父陪灵,是全北平大专校六十人中代表之一。并书挽联一副“纬地经天,堪称共和元老,忘身为国,吾党顿失长城”﹙现在国父纪念馆中尚存有国父荣哀录,中有此作﹚。侯公纯一生景仰孙中山,曾经聘请孙中山的厨师在自己家任大橱。出差时也尽可能寻找孙中山曾下榻过的旅社居住。民国十六年,与韩英芳成婚,随即官费进入日本内务省警官讲习所专学警察,为中华民国入所第一人。民国十九年,侯公纯回国,正值九一八事变,随黄显声打响抗日第一枪,后退往锦州,以上校执法课长的身份参加了长城抗战,是国内首批抗日志士。抗战不利,侯公纯退入山海关,进入北平。七七事变之后,侯公纯辗转回到重庆,随即投身抗战,为上校团长,于江西第十五集团军军长何柱国麾下任上校团长,参加抗战。抗战结束之后,侯公纯回到沈阳,后任沈阳城防司令,负责沈阳城内治安,对游行的进步大学生网开一面。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一日,沈阳解放,侯公纯和解放军和平交接,未发生流血抵挡,因为对共产党的了解不深,怕被清算,最后还是拒绝阎宝航的邀请,化妆逃出沈阳,进入北平,随后携带妻子来到台湾,任台北市警察局联络中心总联络官,后因投资失败,晚年潦倒。此后侯公纯的儿子渐渐长大,参与了竹联帮的创建,后来以金涛为艺名进入台湾演艺界,迅速红了起来。孙子侯冠群早年也投身演艺界,以扮演李登辉出名。改革开放之后,侯冠群来到了大路,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姑姑侯刚,最后写成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