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罗伯特·普利格(RobertPringl
页数:303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049549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各国如何管理储备资产》阐释了储备资产管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指出了储备资产管理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并详细阐述了储备资产管理采用的各种技术性手段和措施。本书还特提到,为了应对储备资产管理的压力和挑战,储备管理者必须提高操作水平,采用先进的建模技术,使用新型的金融产品,并建立恰当的治理机制和管理程序。
全书共分十六章,探讨的问题非常广泛,主要涉及为什么需要持有储备资产、储备资产货币构成的现状和趋势、储备资产风险管储备资产投资组合构建、黄金储备在储备资产中的地位、储备资户会计处理等方面的内容。此外,本书还专门介绍了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瑞士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储备资产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相关资料
插图:Stanley Fischer在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董事总经理时曾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实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SDRs)为基础建立一套储备体系,并担当起国际性“最后贷款人”的角色②。货币体系中应对危机(无论是针对“本地性”危机还是“国际性”危机)实用政策的发展体现了“最后贷款人”理念的延续性。但是,随着资本跨国流动的自由化加深和中央机构干预货币体系能力的提高,这一特征正日渐模糊。对于正经历着危机的国家来说,本地性危机发展成国际性危机的概率越来越大。在危机中,最后贷款人(其本身是一种尚不精确的业务概念)不可避免地要向货币体系提供流动性(储备),用公共资产替代市场中的私人资产,并适当设置严格的条件来保障该替代的有效性。对储备水平或充足率的探讨,可以归结为一国在启用有限制流动性前需要的保证金规模。一般来说,把自有储备设置为有限制储备更为合理,其保证金越多,一国政府在危机中调整货币、汇率安排并达成宏观政策目标的灵活性就越强。在任何情况下,一国有限制储备的潜在持有量不能代替其无限制储备。那么,影响一国储备持有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研究这一问题时应当注意的是国际货币体系本质上不是单一储备的中央集权体系,尽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具备一些作为“最后贷款人”的特性和功能。
本书特色
《各国如何管理储备资产》为中国人民银行干部培训翻译教材丛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 各国如何管理储备资产问卷调查
第一节 内容提要
第二节 受访者简介
第三节 储备的现状调查
第四节 管理调查
第五节 储备管理的未来趋势调查
第二章 储备需求
第一节 持有储备的动机
第二节 衡量储备充足性
第三节 无限制储备——黄金与特别提款权
第四节 特别提款权的未来
第三章 资产市场的干预
第一节 目标应是货币总量(数量)还是资产价格(利率)
第二节 操作哪个市场
第三节 日本与流动性陷阱
第四节 泡沫及其破灭
第五节 中国香港与“双杀”
第六节 外汇干预
第七节 冲销干预还是非)中销干预
第八节 货币当局应该扮演维稳投机者的角色吗
第四章 外汇储备的货币构成: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背景
……
第五章 印度储备银行的储备管理
第六章 加拿大银行如何管理储备资产
第七章 发展中国家的储备管理
第八章 瑞士国家银行的观点
第九章 货币储备的风险管理
第十章 更少的政府债券:反思储备组合
第十一章 投资公司债务的案例
第十二章 持有黄金的利弊
第十三章 黄金在储备管理中的地位
第十四章 英国与欧元:对国际储备管理者的启示
第十五章 储备会计
第十六章 国际储备管理的未来
附录1 各国如何管理储备资产:调查问卷
附录2 各中央银行报告摘要
节选
《各国如何管理储备资产》原书尽管出版于2002年,但是却精准地预见了全球储备资产迅速增加的趋势。《各国如何管理储备资产》是一本少见的专门探讨储备资产管理的实用性书籍,它阐释了众多学者、评论家、政策制定者和储备管理者关于储备资产管理的经验和思想。为了更加深刻地理解《各国如何管理储备资产》有关储备资产管理的思想,我们有必要弄清楚两个实质性问题。首先,面对国际储备的迅速增加,我们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直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国际储备相对不足,尤其是1997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我们必须重视积累外汇储备,比如,实行强制性结售汇制度,大多数人倾向于外汇储备“多比少好”。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多年双顺差,外汇储备急速增加,不仅导致流动性过剩,使得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难度加大,而且使得经济增长和物价波动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