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鲁迅 郭沫若研究札记

封面

作者:陈伟华

页数:42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

ISBN:97875004824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作者简介

陈伟华,男,1976年出生于湖南省常宁市。2005年获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并被评为广东省2005年度南粤优秀博士生。现任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近年来独立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小说叙事的现代转型与基督教文化》,出版了《中山大学校史(1924-2004)》,参加了高校通识教育《大学基础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等教材的编撰。其著作《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小说叙事新质》由“第十一届湖南省优秀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立项资助出版。先后在《鲁迅研究月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本书特色

《鲁迅 郭沫若研究札记》是笔者近十年来的鲁迅、郭沫若学习和研究成果的整理和集合。全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即四辑和一个附录。第一辑为鲁迅思想;第二辑为鲁迅作品及课堂教学;第三辑为郭沫若诗歌;第四辑为郭沫若历史小说;附录部分主要涉及文学史以及理论构建。

目录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构想

第二节 在21世纪阅读鲁迅和郭沫若

第三节 合理地存在

第一辑 鲁迅思想

第二章 1907:思想家鲁迅的成熟

第一节 从进化论到立人说

第二节 1907年成就鲁迅

第三章 亲近悲剧

第一节 作品多悲色

第二节 有其复杂根源

第四章 住转型时期的文化整合中

第一节 文化器物层的易变特性引发其科学观的较早形成

第二节 鲁迅思想体现出文化整合初期碰撞、排斥的征候

第二辑 鲁迅作品及课堂教学

第五章 《故事新编》略论

第一节 相关研究述略

第二节 对涅槃精神的扬与弃

第六章 《清代学术概论》与《中国小说史略》

第一节 兼备胆、识、才、情

第二节 “以人论流派”与“从文本观史脉”

第三节 “以论代史”与“论从史出”

第四节 思维模式比较

第五节 白话与文言

第七章 《阿Q正传》的大学课堂教学

第一节 置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大语境

第二节 渗入文学史教育、思想教育及文学创作技法教育

第三节 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工具

第三辑 郭沫若诗歌

第八章 《女神》:诗缘情

第一节 诗情的勃发

第二节 集香木而得新生

第三节 狂飙突进

第九章 《恢复》:诗载道

第一节 大病归来怀故园

第二节 爱的赞歌

第三节 新的诗歌理念

第四节 看见资本杀人

第十章 《战声集》:诗国防

第一节 又当投笔请缨时

第二节 诗国防

第三节 记一匹蚂蚁

第十一章 《蜩螗集》:诗可以群

第一节 为多灾多难的人民而痛哭

第二节 台高尔雅旧情殷:郭沫若与朱德

第三节 生死交游五十年:郭沫若与杜国庠

第四节 长此万年兄弟谊:郭沫若与董必武

第五节 衔环献毛公:郭沫若与毛泽东

第六节 石取他山攻玉错:郭沫若与茅盾

第七节 北极不移先导在:郭沫若与鲁迅

第四辑 郭沫若历史小说

第十二章 立象以尽言

第一节 叙事意象相关概念

第二节 类别及指涉

第十三章 叙事视角论

第一节 众“眼”纷繁,各司其责

第二节 圆润流转,有迹可求

第三节 随物赋“视”,游刃有余

第四节 焦盲互动,虚实相生

第十四章 “史”中有画

第一节 勾勒、白描与推镜头现出大气象

第二节 景物、人物、事件杂糅营造丰富景深

第三节 暖色调中隐含辛辣讽刺

第四节 场景叙事与妙用对白展现故事进程

附录

第一章 论中国现代文学之起始

第一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二节 文学史如何分期

第三节 1840年出现标志性事件

第二章 论文学史

第一节 文学史学科与文学史著述

第二节 文学史的重写

第三节 文学史的编与撰

第三章 漫议当代理论建设

第一节 破旧方能立新

第二节 自足方能立足

第四章 一代有一代之国学

第一节 复古风潮与国学热

第二节 创建新国学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鲁迅 郭沫若研究札记》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6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