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光平
页数:225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049537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从爆发到现在已经历了两年的时间,全球经济的复苏已经出现了曙光。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媒体讨论最多的话题莫过于金融衍生产品。不少人士认为,金融衍生产品是本次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如果不是金融衍生产品盲目发展,金融危机不会恶化到如此境地,也不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如此巨大的冲击。虽然问题并非如此简单,但这些观点也并非凭空捏造,因为金融衍生产品在金融危机中的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人民币产品的创新前景成为国内金融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共同关心的焦点。
实际上,在2008年出版的《人民币衍生产品》第二版中,笔者已对活跃于国内外市场的主要人民币产品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着重对近年来境内外各类人民币衍生产品及其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但是,由于该书篇幅过长,很多读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产品的主要内涵和相关市场发展的主要情况。同时,在该书出版后的一年多来,国内外金融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也在不断推进,因此也有必要对相关产品和市场的最新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虽然一直有这个想法,但由于工作忙、时间紧,本人难以仅凭一己之力在原著的基础上再撰写一个更加精练的全新的版本。
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学生罗鹏宇和张志强等人这几年来参与了《人民币衍生产品》首版和第二版的部分工作,对相关内容已经较为熟悉。而且,在他们参加工作后的这几年里,对我国宏观经济、金融市场和相关产品的认识与理解也在不断加深。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与协助下,这本编著终于完成,了却了我的一桩心愿。
目前,金融危机虽然接近尾声,但我们对危机中产生和发现的一些问题仍然难有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美国金融创新确实有些过度,存在杠杆过高、监管缺位和基础资产评级有失公允等问题。但是,就产品本身而言,已经流行于国际市场数十年的基本金融衍生产品,例如远期、掉期、期货和普通期权,确实有着不可替代的风险对冲和市场信息反应等功能,而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并未暴露出巨大的风险。众所周知,这轮金融危机实际上是此前次贷危机的恶化,而次贷危机的主要根源来自于经济发展失衡,尤其是美国房地产贷款市场近年来未能坚持审慎原则,导致贷款质量大幅下降。
作者简介
张光平,1987由国家教委公派赴美留学。1989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得经济金融博士学位后,先后在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瑞士联合银行纽约分行、美国化学银行等公司从事金融业务。1996年赴美国大通银行东京分行任副总裁,1998年开始在哈佛大学法学院进修银行和证券法律。2003年作为首席金融工程专家加入上海期货交易所监任发展研究中心高级总监。2005年11月份加入中国银监会创新监管协作部任副局级主管。2007年10月开始任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博士发表过数本英文和中文金融专业著作。其中《巴林倒闭与金融衍生产品》原文英文版于1995年出版,国内汉语版1997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并于1998年再版;专著《奇异期权》原著英文版于1997年在海外出版并于1998年再版.是系统论述流行于西方金融机构与企业间的第二代期权的专著。国外大部分银行国际众多大专院校近年来一直应用此书;近期专著《人民币衍生产品》(英文版)2004年在海外出版,中文《人民币衍生产品》2006年5月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本书特色
静这本关于人民币衍生产品的书完成得非常及时。本书系统地对境内外有关人民币的衍生产品进行了总结,深入分析了境内和境外人民币衍生产品的互动关系,为进一步分析境外人民币衍生产品价格变化对国内外汇市场的影响提供了有效方法,为有序发展人民币衍生产品提供了很好的学术上的建议,是迄今为止对人民币衍生产品相关问题论述得最全面的一本书。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易纲
沃伦·巴菲特把衍生产品称为“金融领域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2008年的金融危机验证了这句话,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滥用衍生产品会带来多大的危害。但同时,衍生产品又是当今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所必需的工具。作者在丰富的国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潜心研究人民币相关衍生产品多年,并及时总结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金融产品使用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重新修订出版了本书,对国内学界和业界正确认识和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有很好的启迪和实用价值。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 长朱民
张光平同志十多年前就直接参与了国际金融市场上产品设计、估值和风控等创新工作的主要领域,并将当时的经验写成了英文专业著作,在国际市场广为应用。回国六年多来,他一直密切跟踪国内外人民币产品创新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并先后出版了《人民币衍生产品》英文和中文数种版本。该书对人民币产品创新的介绍、市场的分析及相应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环境的分析,对推动我国金融创新有着直接的实用价值和借鉴意义。
——交通银行董事长 胡怀邦
人民币产品创新是我国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重点,也是努力提升我国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内容。《人民币衍生产品》首版发行四年以来,已被绝大多数国内主要银行和众多外资银行使用,对推动我国金融创新发挥了作用。光平同志在《人民币衍生产品》前两版的基础上,对现有境内外人民币产品和市场情况进行了更新和进一步研究,同时还增加ta民币国际化等重要内容。相信本书的出版,会对我国金融创新发挥更好的推动作用。
——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局长 阁庆民
本书基于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系统性的介绍,分析了离岸市场上人民币交易的主要衍生产品,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我极力推荐本书,因为,随着世界与中国的贸易与金融活动不断增长,本书将对国际社会,特别对那些在《金融机构衍生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指导下开始从事衍生品交易的中国金融机构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 李伏安
目录
1 金融危机和金融创新
1.1 美国房地产市场前十年的发展
1.2 新世纪转折前后美国房地产市值高速增长的原因
1.3 次级债及其他非传统贷款
1.4 证券化产品
1.5 债务抵押债券
1.6 拍卖利率证券
1.7 信用违约掉期和其他金融衍生产品
1.8 信贷标准下降是祸根
1.9 金融创新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1.10 小结
2 人民币产品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1 金融创新是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需要
2.2 金融创新有利于市场机制逐步完善
2.3 金融创新能满足投资者多样化投资的需求
2.4 金融创新对风险管控的作用
2.5 国内机构对其境外投资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6 境外机构对其境内投资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7 金融创新是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需要
2.8 金融创新对国家金融中心建设的意义
2.9 人民币产品创新的迫切性
2.10 小结
ⅱ 境内人民币产品
3 人民币外汇远期
3.1 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的发展简史
3.2 中国银行的人民币外汇远期业务
3.3 人民币外汇远期的交易金额和币种
3.4 汇改前后人民币远期结售汇的比较
3.5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情况
3.6 人民币远期结售汇市场存在的问题
3.7 人民币外汇远期市场的发展潜力
3.8 小结
4 人民币外汇掉期
4.1 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的启动
4.2 外汇掉期简介
4.3 外汇掉期的功能
4.4 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的发展过程
4.5 人民币外汇掉期的成交金额、期限结构、产品结构和币种
4.6 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的参与者
4.7 外汇掉期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4.8 小结
5 人民币债券远期
5.1 我国债券远期市场简介
5.2 我国债券远期交易管理规定
5.3 我国推出债券远期交易的意义
5.4 我国债券远期市场的发展现状
5.5 我国债券远期市场的基础债券品种
5.6 债券远期市场的期限品种
5.7 债券远期市场的机构类型
5.8 小结
6 人民币利率互换
6.1 人民币利率互换的主要概念
6.2 人民币利率互换的类型
6.3 人民币利率互换的推出和发展
6.4 人民币利率互换合约的主要内容
6.5 人民币利率互换的用途和意义
6.6 人民币利率互换近年来的成交金额及发展趋势
6.7 小结
7 人民币远期利率协议
7.1 远期利率协议简介
7.2 我国远期利率协议交易管理规定
7.3 我国推出远期利率协议的意义
7.4 我国远期利率协议市场的发展现状
7.5 我国远期利率协议市场的期限结构
7.6 小结
8 股票指数期货
8.1 股票指数和股票指数期货的基本概念
8.2 股指期货的主要功能
8.3 我国股指期货筹备的主要历程回顾
8.4 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要素和交易规则
8.5 交易所对股指期货的主要风险控制措施
8.6 股指期货推出初期可能的套利空问
8.7 股指期货推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8.8 小结
9 其他人民币产品
9.1 权证介绍及全球权证市场的发展
9.2 我国权证市场的发展
9.3 权证市场发展的意义
9.4 可转换债券介绍及其性质
9.5 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
9.6 发展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意义
9.7 小结
ⅲ 境外人民币产品
10 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
……
ⅳ 国际化趋势下的人民币产品创新
节选
《人民币产品创新》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一系列人民币产品进行深入介绍和分析。相信该书的问世,对金融从业人员的业务。学习、学术机构的研究工作和监管机构的监管实践,都有着相当重要的指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