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正聿
页数:69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0100862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哲学智慧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它启迪、激发和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永远敞开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空间,促进社会的观念更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艺改进和艺术创新,从而实现人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哲学熔铸着哲学家对人类生捂的挚爱。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类境遇的焦虑.对人类未来的期待。哲学不是超然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的玄思和遐想,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和冷冰冰的逻辑。哲学既是爱智的激情,又是“爱智之忱”的结晶。
作者简介
孙正聿 1946年11月7日生于吉林省吉林市,哲学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哲学基础理论,已出版《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现代教养》、《崇高的位置》、《哲学通论》、《超越意识》、《马克思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反思》、《哲学修养十五讲》、《思想中的时代》和九卷本《孙正聿哲学文集》等学术专著。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1998年、2006年先后三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1年、2005年先后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99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9年获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9年被评选为“吉林骄傲”人物,2010年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本书特色
哲学智慧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它启迪、激发和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永远敞开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空间,促进社会的观念更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艺改进和艺术创新,从而实现人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哲学熔铸着哲学家对人类生捂的挚爱。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类境遇的焦虑.对人类未来的期待。哲学不是超然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的玄思和遐想,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和冷冰冰的逻辑。哲学既是爱智的激情,又是“爱智之忱”的结晶。
本书为《人民·联盟文库》之哲学篇,对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思维方式、哲学的生活基础、哲学的主要问题、哲学的派别冲突、哲学的历史演讲、哲学的修养与创造等进行了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哲学的自我理解
第一节 哲学与哲学观
一、哲学观与哲学理论
二、当代哲学观概览
三、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哲学与常识
一、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
二、常识与经验的世界图景
三、常识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四、常识与经验的价值规范
五、哲学对常识的超越
六、常识哲学化与哲学常识化
第三节 哲学与科学
一、作为理论的科学和哲学
二、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
三、哲学对科学的反思关系
四、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
五、反思科学研究的成果
六、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
七、反思时代的科学精神
八、反思科学的社会功能
九、反思当代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
第二章 哲学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
二、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论述
三、近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四、现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 哲学的反思活动
一、反思的维度
二、反思的思维
三、反思的对象
四、反思的方式
五、反思的特性
第三节 哲学的前提批判
一、反思的层次
二、思想前提及其特性
三、前提批判的方式与基础
四、前提批判的历史发展
五、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
第三章 哲学的生活基础
第一节 哲学与人的存在方式
一、哲学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
二、哲学与人类存在的实践性
第二节 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
一、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
二、哲学与个体的自我意识
三、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
四、哲学与意义的“普照光
第三节 哲学与时代精神的精华
一、时代和时代精神的精华
二、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
三、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
第四章 哲学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在”:存在论或本体论问题
一、“本体”和“本体论”的概念解析
二、本体论的三重内涵
三、本体论的自我批判与现代重建
第二节 “真”:认识论和逻辑学问题
一、“真”的概念解析
二、“真理”和“思想的客观性
三、思想客观性问题的扩展与深化
四、思想客观性的辩证唯物论理解
五、真理观的哲学视野
第三节 “善”:伦理学和价值论问题
一、“善”的哲学追问
二、价值和价值论
三、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
第四节 “美”:哲学层面的美学问题
一、美与人的存在方式
二、美的存在与创造
三、美的发现与体验
四、真善美的统
第五节 “人”:关于人的哲学
一、哲学与“认识你自己
二、人的存在与人的世界
三、人类存在的意义
四、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
第五章 哲学的派别冲突
第一节 考察哲学派别斗争的方法论
一、哲学的派别冲突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
二、用两个标准考察哲学理论
三、反思现代哲学的派别冲突
第二节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一、“本原”问题
二、“认识路线”问题
三、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四、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第三节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一、“思维方式”问题
……
第六章 哲学的历史演讲
第七章 哲学的修养与创造
附录
节选
《哲学通论》内容简介:哲学智慧是反思的智慧、批判的智慧、变革的智慧。它启迪、激发和引导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永远敞开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的空间,促进社会的观念更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艺改进和艺术创新,从而实现人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发展。哲学熔铸着哲学家对人类生捂的挚爱。对人类命运的关切,对人类境遇的焦虑.对人类未来的期待。哲学不是超然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的玄思和遐想,哲学不是僵死的教条和冷冰冰的逻辑。哲学既是爱智的激情,又是“爱智之忱”的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