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闻 著
页数:544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1080789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郊庙之外 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 增订版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的国家祭祀反映了一个时代对于天、地、鬼神的观念,是信仰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以往对历史上的国家祭祀问题,主要是围绕着皇帝所进行的郊庙祭祀活动展开研究,本书则将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信仰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贯通起来,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国家祭祀与地方祠祀、民间社会的互动关系。尤其在秦汉至宋朝祭祀发展的脉络中考察隋唐的情况,前瞻后顾,视野开阔,呈现了国家祭祀对于民间社会乃至普通民众的意义,以及这种意义得以体现的途径和方式。其研究所描述的历史画面,远较我们看到的单独详细考述国家礼制和单独研究佛、道与民间宗教的论著要丰富多彩,因而更加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
由此我们看到,适应时代变化,唐朝国家为建立一个以儒家理论为基础,以皇权支配的人神关系新格局之不懈努力,国家祭祀怎样在唐宋时期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开放性的整合意识形态的平台,一个建立思想秩序的工具。
作者简介
雷 闻
1972年生,陕西旬阳人。2002年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获博士学位。2003—2021年,工作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兼任中国唐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为2007—2008年度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隋唐史、中古宗教史、敦煌吐鲁番学。著有《郊庙之外:隋唐国家祭祀与宗教》《官文书与唐代政务运行研究》《永念群生:隋唐礼俗与信仰论集》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相关资料
读者评价
唐代的信仰世界里,似乎有两条平行而渐近互为表里的主线,高高在上的是以儒学礼制为中心,兼容道教斋醮、佛教祈福的中央祭祀系统及在地方政权层面的扩展,与之相对的是隐藏在帝国各个角落各种怪力乱神的地方淫祀与在体制外民间生长起来的内丹道学、禅宗、净土宗等基层性信仰流派。相对于宋代兴起的对民间信仰全面收编与上下融合,唐代尚处于看似宽容实则忽视的状态,少有激烈的打击或者热烈的互动。也正因此只能揣见唐代基层信仰的模糊面孔,拜读是著扎实研究后,这张面孔略显清晰一些。
——豆瓣@ΡΙΝΓΠΑΠΕΡ
中古的祠堂宗庙佛道观应无实物遗存,此书从浩瀚史料中爬梳还原出了唐代国家宗教与祭祀的概观;探讨了祭岳渎之投龙,释奠之孔庙,祭先代帝王之制,祭当朝皇帝图像,生祠、城隍与淫祀之判定,祈雨之仪与空间;一个主线是地方民间神祠逐步纳入国家轨道,国家试图以民间参与各类祭典以引导其信仰,并通过佛道中人和地方官与民众直接对话,另外中晚唐佛道教与地方祠祀的逐渐合流也为宋以后意识形态统一奠定基础。
——豆瓣@隐清
从国家祭祀与宗教仪式结合的角度切入十分精彩,最有趣的是与艺术史结合的部分,对皇帝图像与宗教祭祀的分析对艺术史研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李清泉和郑弌的研究中都可看到。另外,北方游牧民族铸像以验证天命的传统颇感新鲜。
——豆瓣@云吐月
驾驭史料的好范例。看到后记里“止步玄想 走上正途”那段,莫名觉得感动。
——豆瓣@日格洞人
专家推荐
作者在这项研究过程中,始终有着强烈的理论思考。他从国家祭祀的神祠色彩、地方祠祀的分层和运作、国家和地方的祈雨活动等方面,深入探讨了隋唐国家和地方社会处理国家祭祀和民间信仰活动的运作过程,其呈现的历史画面,远较我们看到的单独考述国家礼制和单独研究佛、道与民间宗教的论著要丰富多彩,因而也更加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
——荣新江(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大学文科一级教授)
本书是贯通国家祭祀和宗教信仰、民间社会习俗,涵盖礼仪史、制度史、宗教史、社会史的多层次研究。作者讨论的国家祭祀活动,涵盖了中央与地方;在注重礼典文本的同时,也强调了空间场景与国家祭祀的实践层面。本书打破了此前学者关于国家祭祀与民间社会相隔绝、与民众个人宗教信仰无关的看法,从总体上建立了一种国家礼制与民众生活相互影响而有着互动关系的新思维。
——吴丽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首先针对以往的王权礼仪研究都集中于都城,分析了王权礼仪在地方的实际状况,弄清了都城与地方以王权礼仪为媒介密切结合的状况;其次将集中于儒教的王权礼仪研究扩展到道教礼仪与佛教礼仪方面,并且通过对民间信仰与国家祭祀的关系进行分析,首次揭示出了唐朝王权礼仪的整体形象。雷闻的研究之划时代性将在今后的唐朝王权礼仪史研究中进一步体现出来。
——妹尾达彦(日本中央大学文学部教授)
本书特色
《郊庙之外》自初版以来就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三年时间里,先后刊出了7篇重量级中英文书评,日本著名学者妹尾达彦教授甚至称其为“唐朝王权礼仪史上的划时代性成果”。此次再版,作者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增订与完善,使书中构建的隋唐时期国家祭祀与民间社会的关系更加完备,体现出作者对于礼制、宗教史研究以及民间信仰更深的思索与开掘。
目录
序一 吴宗国
序二 荣新江
导言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核心概念
第二节 隋唐 祭祀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研究史回顾
第四节 本书的总体构想
第五节 材料与方法
第一章 隋唐 祭祀的神祠色彩
第一节 自然神的人格化
一 以岳渎为代表的山川神
二 风师雨师
三 后土
第二节 释奠礼制与孔庙祭祀
一 偶像崇拜与天下通祀
二 释奠之外的孔庙
第三节 对于先代帝王的祭祀
一 儒家经典的祭祀原则及其法典化
二 隋唐 礼典与法典的规范
三 天宝新制
四 《大唐郊祀录》与中晚唐的祭祀实况
第四节 散布长安坊里的皇家祠庙
小结
第二章 、 与 祭祀
节 皇帝图像与 祭祀
一 图像与祭祀
二 与地方寝庙
三 当朝皇帝的图像与寺观
第二节 唐代前期的岳渎祭祀与
一 唐以前的岳渎祭祀与
二 唐高宗封禅大礼中的 因素
三 徒马元贞与武周革命的政治宣传
第三节 五岳真君祠与盛唐 祭祀
一 相关石刻材料概说
二 相关史实考证
三 司马承祯与真君祠建立的理论依据
第四节 祭祀、 信仰与民间崇拜
一 对于 祭祀的态度:对于血祭的反对
二 唐代 的岳渎投龙
三 礼制、 与民间崇拜的互动
小结
第三章 “祀典”与“淫祠”之间
节 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层与运作
一 唐代地方祠祀的分层
二 生祠
三 城隍神
四 到任谒庙惯例的形成
第二节 唐宋时期地方祠祀政策的变化
一 唐以前 祭祀的儒家化与“淫祀”的判定
二 唐代 控制地方祠祀方式的变迁
三 北宋新神明体系的建立与“祀典”“淫祠”概念的落实
第三节 中晚唐佛 与地方祠祀的合流
一 与地方祠祀的互动
二 与地方祠祀
三 晚唐五代寺观功能之神祠化
小结
第四章 从祈雨看隋唐的 祭祀与社会
节 礼法制度下的中央祈雨活动
一 以大雩为中心的祈雨礼仪
三 长安城的祈雨空间
第二节 州县祈雨的理论与实践
一 礼制规定与地方神祠
二 因素
第三节 祈雨反映的祭祀原则及其社会功能
一 祈报原则与实用精神
二 祈雨的社会功能
小结
结论
附录一 《唐华岳真君碑》考释
附录二 唐代潜山的信仰世界
附录三 两《唐书》本纪所见之大旱与祈雨编年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初版后记
出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