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奔腾的深圳河》-杨黎光

封面

作者:杨黎光

页数:436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507398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深圳河是联系深港两地的母亲河,两地人民语言相通、血脉相融、荣辱与共。1841年1月25日英军强行侵占香港,之后的50多年时间,英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三个有关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霸占了整个香港地区。至1997年7月1日英国才将香港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
《奔腾的深圳河》以深港两地的界河深圳河为切入点 ,紧密围绕“奔腾的深圳河”,记述了两地血脉交融、荣辱与共的发展历史,反映了深港两地的历史变迁和历史文化的积淀。从“一条河”“两座城”出发,讲述了由深圳河串联起来的深港两城相生、相离、相合的不可割断的血脉之情以及近代中国百年耻辱史;讲述了深港两地的融合与发展直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跨越的形成,展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果。
《奔腾的深圳河》记录了一个古老大陆的文明变迁和国运沉浮,揭示了“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的真理。沉重的历史更需要精神上和行动上的巨人,九曲回环的深圳河更需要出现壮观的瀑布,那么,让我们和历史一起凝神谛听那由远而近的足音吧,一一“当惊世界殊”的伟大新时代,已经到来了!

作者简介

杨黎光,高级记者,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有《杨黎光文集》(十三卷)。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没有家园的灵魂》《打捞失落的岁月》《惊天铁案》《瘟疫,人类的影子》,中篇报告文学《生死一线》等。
创作有“追寻中国的现代化脚印”长篇思辨体报告文学系列:《大国商帮》《中山路》《横琴》和《家园》等四部曲。近年创作有长篇报告文学《脚印》《二十年之诉》等。
近年创作有长篇报告文学《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一生只做一件事——“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二十年之诉》。
著有长篇小说《走出迷津》《大混沌》《欲壑·天网》《园青坊老宅》《寻》(上下卷)等。其中长篇小说《园青坊老宅》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相关资料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邬书林:我以为《奔腾的深圳河》,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的著作,这部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例,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和时代精神,也为我们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鼓与呼,使我们看到光明的前景。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贺绍俊:我读到黎光的这本《奔腾的深圳河》仍然是眼睛一亮,我觉得他是以独特的视角关照深圳的历史和现实,为读者提供了如何更加深入认识深圳改革开放的价值和意义的思想路线图。
三联书店原总编辑、知名出版专家 李昕:我觉得这本书是从历史源流上在阐释港深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它是用史料和事实来说明两地一直在走向融合,前景是美好的。在这个意义上,这本书的特殊价值在于加强港人和内地人的沟通,帮助港人在认识自身历史的同时,也认识祖国的历史文化,特别是认识今天强大起来的祖国,增强认同感。
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 王干:杨黎光的《奔腾的深圳河》,这里面充满了他的思辨。比如说深圳和香港两座城市之间的比较描写,这是一种思辨;深圳的历史和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思辨;比如深圳的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间的故事,也有思辨性。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徐剑:它是一本深圳的改革史、创业史,又是深圳历史长河当中的一个政治史,又是一个新城市的建成史,某种意义上又是一个大湾区史,所以一条深圳河写的是半部湾区史,它不仅仅是写一条深圳河。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梁鸿鹰:我认为这部作品是一种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统领之下的写作,立足于我们新时代思想,具有高远的视野和宏大的气派。在历史的场合、时代的大潮中,分析了我们国家进步的演变机理,探究了整个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所以它不是就深圳论深圳、就湾区论湾区的作品。他真是有一种站在时代前沿的高度,具有战略全局的气派。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李朝全:在我看来《奔腾的深圳河》实际就是以深港作为样本,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一次形象生动的文学解读。
《文艺报》副总编辑 刘 頲:他(杨黎光)要写的不仅仅是深港、不仅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写的是以深港为基点的中国式现代化整个发展历程当中和世界的碰撞、交汇、激荡。在这中间,写出了中国人、中国这个国家一代一代人的奋斗和拼搏,我觉得这是特别感动我的一点。

本书特色

《奔腾的深圳河》真实描述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曲折进程,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深圳河为脉络,书写一条河、两座城,中国与世界相遇的故事。深圳河总长仅有37公里,她的短促流程成为风雨如晦的中国近现代史的一道明线,她见证了“东方之珠”香港和“奇迹之城”深圳的相生、相隔、相知。作者在深圳生活了30余年,熟悉深圳的一草一木,从洪荒岁月的深圳河源头讲起,纵横捭阖,满怀深情,状写深港“互相过河”,引领粤港澳大湾区走向融合、走向世界的精彩历程。
这部作品以深港作为样本,既是深圳的改革史、创业史,又是一部大湾区史,在历史的场合、时代的大潮中分析我们国家进步的演变机理,进而探究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价值和意义,为我们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的鼓与呼提供了历史的立足点与光明的前景。这部作品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一次生动形象的文学解读与思辨,从历史源流上阐释深港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帮助港人在认识自身历史的同时,也廓清了本不应笼罩在祖国历史文化之上的迷障,理解繁荣的香港与强大的祖国辅车相依,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似水流年
深港之根三万年…………………………………………………….. 002
咸头岭遗址……………………………………………………………. 006
南头千年筑城史…………………………………………………….. 010
宝安县名漂流记…………………………………………………….. 015
“罗溪”“滘水”“深圳河”……………………………….. 019
“深圳”之名源考…………………………………………………. 025
从宝安县到深圳市…………………………………………………. 029
第二章
顺流逆流
中西文明的三岔河口……………………………………………… 036
紫禁城里的“孤家寡人”………………………………………. 040
欧洲人来敲门了…………………………………………………….. 044
葡萄牙人与朝贡贸易……………………………………………… 048
明朝版“师夷长技”……………………………………………… 051
澳门咏叹调……………………………………………………………. 055
汪柏受贿徇私之辩…………………………………………………. 058
第三章
香港变奏
文明升降机……………………………………………………………. 066
英国人告御状………………………………………………………… 070
马戛尔尼失败之行…………………………………………………. 074
舟山与香港……………………………………………………………. 078
强行登陆尖沙咀…………………………………………………….. 082
深圳河之名的由来…………………………………………………. 087
第四章
革命“首章”
尘封的新界人民抗英战………………………………………….. 096
“九龙寨城”,半部香港史…………………………………… 099
甲午惨败,洋务夭折……………………………………………… 105
“百日维新”,虎头蛇尾………………………………………. 110
从“医人”到“医国”………………………………………….. 112
从变法者到保皇党…………………………………………………. 115
一部革命史,首章是香港………………………………………. 119
第五章
罗湖桥上
百年广九线……………………………………………………………. 126
风雨罗湖桥……………………………………………………………. 130
省港风云录……………………………………………………………. 134
深圳河畔同胞情…………………………………………………….. 137
铁甲车队的红色基因……………………………………………… 141
香港续写新篇章…………………………………………………….. 144
“大埔淑女号”…………………………………………………….. 148
第六章
烽火连天
十四个月的大轰炸…………………………………………………. 152
“沙头角孤军”…………………………………………………….. 155
文化名人大营救…………………………………………………….. 159
蒋介石一退再退…………………………………………………….. 165
保持香港繁荣稳定…………………………………………………. 171
罗湖桥,两种制度的交接口…………………………………… 176
第七章
血浓于水
小球推动大球………………………………………………………… 182
广九直通车退休…………………………………………………….. 186
“三趟快车”串起亲情………………………………………….. 189
深圳河畔,口岸林立……………………………………………… 194
东江之源,血浓于水……………………………………………… 197
东江之水越山来…………………………………………………….. 202
第八章
紫荆花开
“一国两制”构想解决香港问题……………………………. 208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212
港岛夜雨,紫荆花开……………………………………………… 215
对决金融大鳄SLS…………………………………………………… 219
1998年金融保卫战………………………………………………… 225
第九章
一河同源
一河两岸,同村同宗……………………………………………… 230
明月何曾是两乡…………………………………………………….. 234
深圳河口,收放不易……………………………………………… 239
1960年代深圳初试开放…………………………………………. 241
一河之隔,两个世界……………………………………………… 242
第十章
潮涌南海
改革开放,终成共识……………………………………………… 248
经济特区的孕育…………………………………………………….. 252
袁庚与“蛇口模式”……………………………………………… 256
富国强兵,轮船招商局………………………………………….. 259
涉江浮海,半为招商……………………………………………… 264
上海滩—香港岛—深圳湾………………………………………. 269
第十一章
“蛇口模式”
特区“开山第一炮”……………………………………………… 276
第一代标杆企业…………………………………………………….. 280
蛇口模式,希望之窗……………………………………………… 285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288
开往南方的列车…………………………………………………….. 292
一眼入脑,一见倾心……………………………………………… 296
第十二章
东方风来
1984年:厚重无比的题词……………………………………… 306
1992年:春风去复来…………………………………………….. 309
东方风来,南国春早……………………………………………… 311
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316
从画像到铜像………………………………………………………… 322
第十三章
重逢有时
维港两岸,华人星火……………………………………………… 328
风雨过后,彩虹将至……………………………………………… 333
潮起潮落,香港有幸……………………………………………… 338
近水楼台,相逢有期……………………………………………… 342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346
东方之珠,闪耀有时……………………………………………… 353
第十四章
河海同辉
小河弯弯,大有文章……………………………………………… 362
暴雨松动谈判僵局…………………………………………………. 367
深港携手,联合治河……………………………………………… 372
文氏血脉,泽被深港……………………………………………… 376
河套牵手,展翅高飞……………………………………………… 381
深度合作,前海开篇……………………………………………… 385
第十五章
湾区之光
一块前海石,激起千层浪………………………………………. 392
滩涂上建起“人本水城”………………………………………. 397
“南方大港”,百年梦圆………………………………………. 402
河套地区的共同开发……………………………………………… 407
“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410
以河为名,向海而生……………………………………………… 416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奔腾的深圳河》-杨黎光》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576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