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余文森
页数:214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191364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从知识本位走向素养本位,以素养培育为教学目标;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构建新型的学习中心课堂;以学科实践为抓手,构建实践型的学科育人方式;以大概念为支点,推进大单元整体教学和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这四个方面是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是撬动育人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核心支点,是构建新时代课程教学新体系的基本抓手。同时,这四个方面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提出的深化教学改革的四点要求,即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学习中心与差异教学)。本书主要围绕这四个方面,对新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论述。
作者简介
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 育 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教 育 部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专家,教 育 部基础教育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读思达”教学法创立者、倡导者。
本书特色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提出了很多新要求。为什么提出这些要求?如何理解这些要求?如何基于这些要求,开展积极的教学实践和改革?这些都是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普遍关注而又极为困惑的问题。本书作者基于深厚的教学论积累,结合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政策研究实践,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并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本书为中小学开展深入的课堂教学变革,实现育人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供了积极的指导和借鉴。
目录
核心素养是关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是当前 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音,核心素养 我们的课程教学改革走进新时代!
节 “双基”本位的课程教学改革 / 002
第二节 三维目标本位的课程教学改革 / 006
第三节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 / 012
第二章 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课程标准的重大变革
本次课程标准修订强化和凸显人的因素,将课程目标指向核心素养,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由学科立场向教育立场(学生发展)转型。
节 新课程标准的属性:内涵澄清与文本框架 / 020
第二节 新课程标准的立意: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 / 023
第三节 新课程标准的结构:内容标准、活动标准、质量标准的三位一体/ 028
第三章 确立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寻找教学的“灵魂”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方向、目的、纲领和统帅,确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新教学目标是实施新型教学的 前提和基础。
节 教学目标的内涵和功能 / 042
第二节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编写依据与思路 / 052
第三节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表述与叙写要求 / 066
第四节 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教学要求 / 076
第四章 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建立学习中心课堂
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究竟是以教的一方还是以学的一方为基点来展开?育人方式建立的支点究竟是教还是学?强调学、立足于学、基于学是 鲜明的立场和态度。
节 教与学的关系 / 086
第二节 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 / 091
第三节 学习中心课堂的内涵和意义 / 101
第四节 “读思达”教学法与学习中心课堂的建立 / 110
第五章 从“坐而论道”走向学科实践,建立实践型的育人方式
学科实践的意蕴是改变知识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和路径,其核心要义是强 学是学生的活动过程。
节 学科实践的内涵和意蕴 / 126
第二节 学科实践的载体和抓手 / 131
第三节 学科实践的形态与表现 / 153
第六章 从知识点教学走向大概念教学,推进大单元大主题教学
知识的统整化、结构化、整合化是提升知识活性、品质进而让知识转化、内化为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 通过提炼大概念和推进大单元教学来实现这一目标。
节 从知识割裂走向知识统整 / 162
第二节 大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 167
第三节 单元大概念的提炼与教学 / 178
第四节 大单元教学的内涵和设计路线图 / 188
第七章 从学科孤立走向学科融合,有效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 的亮点。10% 是个信号,要把10% 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精神和理念有机地融入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中。
节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与特征 / 200
第二节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类别 / 209
后 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