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丽媛
页数:225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7604294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国际学术流动在全球科学知识的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这一角色变得愈加复杂。本书基于流动政策的国际比较与本土数据的实证分析,探究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地域,尤其不同世代的国际学术流动如何影响知识生产,进而反思在全球科学体系的分层机制与能动机制共同作用下,全球知识生产的时空变革以及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简介
陈丽媛,香港中文大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主要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机会与选择、学术流动与知识生产、一流大学建设与教师培养。入选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等项目。相关成果发表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多次荣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本书特色
《变革中的全球科学体系:学术流动与知识生产》从多维度、多因素深入剖析了国际流动与学术研究的关系,探讨我国一流大学在全球知识生产体系中的位置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国际流动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特点。不同世代的学者其国际流动对科研产出的影响也不同,随着时间推移,留学对产出的影响呈现出减弱态势,尤其到北美地区流动对产出的影响逐渐变小,我国呈现出从全球学术体系的边缘向中心靠近的趋势,同时探讨了国际合作、资本积累、身份建构及学术参与等因素对科研产出的作用机制,为推进我国“双一流”建设建言献策。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学术人才流动政策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学术人才国际流动政策研究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学术人才国际流动政策
第四节 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学术人才国际流动政策
第五节 学术流动政策的国际比较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与政策建议
第二章 学术人才国际流动方式与地域对知识生产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流动与科研产出的文献回顾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 流动类型对科研产出的影响
第四节 流动地域对科研产出的影响
第五节 影响机制与学科差异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与政策建议
第三章 海外留学对知识生产的影响机制:科研合作的中介效应
第一节 海外留学、科研合作与科研产出的文献回顾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 科研合作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四节 科研合作的生成、维系与拓展
第五节 本章小结与政策建议
第四章 海外访学对知识生产的影响机制:访问学者的学术参与及身份建构
第一节 合法性边缘参与视角下的海外访学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 学术参与的深度与边界
第四节 学术身份的建构与转换
第五节 本章小结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学术人才国际流动与知识生产的时空变革:“双一流”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全球科学体系中的层级性与开放性
第二节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 时间维度下国际流动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变化
第四节 空间维度下国际流动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变化
第五节 “双一流”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结语
第一章 学术人才流动政策的国际比较
第一节 学术人才国际流动政策研究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学术人才国际流动政策
第四节 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学术人才国际流动政策
第五节 学术流动政策的国际比较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与政策建议
第二章 学术人才国际流动方式与地域对知识生产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流动与科研产出的文献回顾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 流动类型对科研产出的影响
第四节 流动地域对科研产出的影响
第五节 影响机制与学科差异分析
第六节 本章小结与政策建议
第三章 海外留学对知识生产的影响机制:科研合作的中介效应
第一节 海外留学、科研合作与科研产出的文献回顾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 科研合作的中介效应分析
第四节 科研合作的生成、维系与拓展
第五节 本章小结与政策建议
第四章 海外访学对知识生产的影响机制:访问学者的学术参与及身份建构
第一节 合法性边缘参与视角下的海外访学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 学术参与的深度与边界
第四节 学术身份的建构与转换
第五节 本章小结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 学术人才国际流动与知识生产的时空变革:“双一流”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全球科学体系中的层级性与开放性
第二节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第三节 时间维度下国际流动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变化
第四节 空间维度下国际流动对科研产出的影响变化
第五节 “双一流”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结语















